以茶入画——透过“茶画”,谈谈宋代绘画中的茶文化

以茶入画——透过“茶画”,谈谈宋代绘画中的茶文化

齐白石茶画

文化是一种集体意识,需要靠长时间的培养和发展。中国有着自己特色的传统文化,而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出现发展至今也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与茶文化一样,绘画艺术同样是传统文化中的一员,也是历经了几千年的沉淀。这两者其实很早就有过交集,长沙曾出土过一副西汉墓室画—敬茶仕女帛画,可见茶入画由来久矣。

以茶为画,即茶画。而茶画艺术较为正式的是,始于唐盛于宋。宋朝也是一个文化发展相当繁荣的朝代,不仅是茶画艺术,各种文化艺术都在这个时期发展得十分昌盛。西晋陆机曾在《士衡画论》中言:“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宋朝的绘画对于茶文化的发展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一、 绘画中的茶

1、 茶画的渊源

饮茶一道始于神农,在宋之前,茶文化便以基本成型了。在唐代,茶叶的生产发展良好,加工技术日渐成熟,人们与茶的接触也越来越多,茶开始深入人们的生活,在唐朝呈现出了“比屋之饮”之象。最初记载茶文化的文献便是唐朝茶圣陆羽的《茶经》,此书将一个普通日常的饮茶活动升华到了艺术的高度,对于文人雅士的思想有很大的影响,推动了饮茶一道在文人中的兴盛。茶事活动更加频繁出现在了他们的日常集会中,也出现在了画作中。

第一部茶事绘画便源于唐朝,乃画家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此外还有孙位的《高逸图》、周昉的《烹茶仕女图》、《调琴啜茗图》等。然而在这些画中,对于茶事活动的描绘仅仅只是有所提及,并非画作的主体内容。茶事对于着重于人物而忽略背景的唐朝绘画而言,只起了

点缀的作用,茶画艺术在当时并未受到画家们的青睐。

以茶入画——透过“茶画”,谈谈宋代绘画中的茶文化

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

2、茶画在宋朝的发展

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宋朝,由于前期宋太祖定下的重文轻武治国策略,使得文人雅士阶层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茶文化也得益于茶叶贸易的发展以及点茶法的出现,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流行于各个阶层中。而后出现了一位极其嗜茶又十分善画的皇帝—宋徽宗,此人精于茶事,又在书画一道造诣极高,在位时便大力推行茶文化、培养绘画艺术人才,还身先士卒,作了许多茶事绘画作品。

宋徽宗所作的《文会图》,人物形态各异,场景服饰等描绘细腻,不仅使后世对于北宋宫廷茶事活动的了解更为深入,也让茶画一道在当时的文人雅士阶层更加流行。不仅是皇帝对于茶画一道的极力推动,还有文人对饮茶的青睐。

宋朝第一流的文士如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等,都是爱茶之人,他们写下了许多咏茶诗文,如《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归田录》、《寄茶与平甫》等。

对于茶画,苏轼就曾言:“奇茶妙墨俱香,是其德同也;皆坚,是其操同也;譬如贤人君子,黔皙美恶之不同,其德操一也。”虽然茶与画形态不同,然人的审美却是相差不远的,文人对于茶画的推崇也就不奇怪了。加上各大书画大家的推广,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李公麟的《山庄图卷》、南宋刘松年的《斗茶图》等等,茶画在宋朝进入鼎盛时期。

以茶入画——透过“茶画”,谈谈宋代绘画中的茶文化

宋徽宗《文会图》

3、二者的交融影响

宋朝画作流传至今的有很多,虽然其题材包罗万象,然茶画同样不计其数,嗜茶的画家们把自己对茶的喜爱融入进了绘画,以饮茶活动为主,创作了各式各样的茶事绘画作品。如宋徽宗《文会图》的朝廷皇室茶画、马远《西园雅集图》的文人雅集茶画、刘松年《茗园赌市图》的市井茶画等等。这些大家名作不仅使宋朝成为了茶事绘画发展的巅峰期,同时展现茶文化在宋朝各个阶层的流行与发展。

茶文化由于其自身在文人中的好评,如高雅脱俗、清新幽静的特点等,为绘画艺术增添了文化魅力与内涵。而由于茶文化的盛行,茶事绘画受众会更为广泛,顺带提高了受众欣赏艺术的审美水平。二者的交融,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对元明清的茶画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代的赵孟頫所作的《斗茶图》便是从刘松年的《茗园赌市图》中来的。还有赵原所作的《陆羽烹茶图卷》,其中

茶圣陆羽的真实写照与对环境的着重描绘,正是宋代茶事绘画的特色风格。

二、在艺术碰撞中展现的茶

1、茶技之精湛

点茶法即是将饼茶碾碎后,沸水冲之,在宋朝十分兴盛,多数茶画也以此为主题创作。点茶讲究气泡数量及细腻程度,在茶画中,对于点茶技艺的精湛展现得淋漓尽致。南宋刘松年的《撵茶图》,便描绘了文人雅士点茶的场面,使用了工笔白描的写实手法,极尽详细地将从磨茶到烹点的过程与场景描绘出来。茶当是头纲芽茶,水自是山泉水,青瓷茶盏、朱漆盏托、玳瑁茶末盒等茶器,茶事之精细、考究、奢华都尽在画中。

点茶技艺相较于以往增添了些创新,使斗茶之风盛行于各个阶层中, 各种斗茶活动纷纷在各地举办,致点茶技艺越发精湛,也推动了茶事活动的繁荣。刘松年的《斗茶图》便描绘了这样的场景:几个茶贩在买卖之余,相聚斗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茶贩们动作娴熟、技艺精致,隔着画,都能感觉到茶香溢出。

以茶入画——透过“茶画”,谈谈宋代绘画中的茶文化

点茶法

2、茶具之精致

除却精湛的点茶外,精致的茶具也是绘画青睐的对象。赵伯骕的《风檐展卷》,园林屋室,点茶、挂画、插花、焚香。其中的黑漆盏托、青瓷茶盏都是典型的茶具。在茶画中,各式各样的茶具,做工精致,各有千秋。

不仅色彩淡雅,符合了文人清雅的审美,茶具样式也有许多,这主要得益于宋朝的陶瓷工艺发展。在茶具上还有很多装饰图画,如古琴、插花等。

精美的茶具可以使茶叶本身的色彩体现地更加淋漓尽致,为此也有些许讲究,如点茶器具中的茶盏,一般常采用深颜色的茶盏,而不选用青白色等其他浅色的茶具。这是由于茶末是白色的,深色茶盏可以在视觉上显得更加协调。有一副宋朝但无款印的《文会图》中也是如此,其画中桌上所摆的就是黑漆茶托及青瓷茶碗。这便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茶具因茶艺而生,然茶艺亦离不开茶具的衬托,可谓是“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

以茶入画——透过“茶画”,谈谈宋代绘画中的茶文化

宋代茶具

3、茶道之精深

在茶事绘画中,不仅能看出上至皇室权贵、下至平民百姓,都对茶事活动十分热衷,还有其中也蕴含着浓厚的茶道精神。在宋朝,大部分文人饮茶不仅是口腹之欲,更多的是将其作为自身的灵感。就像宋朝的咏茶诗,有些是诗人在托物言志一样,墨客们也在茶画中表达着思想与情感,幽静、清新的茶文化被画家们深深植入在画中。

钱选的《卢仝煮茶图》,刻画细致详尽,人物服饰精妙绝伦,整个品茶之景幽静而清洁纯净。此为茶道之清,亦是画家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刘松年的《茗园赌市图》,对于平民百姓的生活情感皆刻画地惟妙惟肖。

四个茶农在茶市内部,或提壶斟茶或举杯品茶,整个场景有悠然自得、心旷神怡之境。

这也是茶道中的“怡”。画家们用自己生动的笔墨和高超的写实手法,人与茶在画中完美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他们通过绘画将茶事留于纸上,留下的除了茶文化的风貌,还有茶道的精神以及自身的追求与思想。

以茶入画——透过“茶画”,谈谈宋代绘画中的茶文化

钱选的《卢仝煮茶图》

三、总结

宋朝的政治、经济皆十分繁荣,其文化艺术也同样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使绘画艺术与茶文化在良好发展之下还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由于理学文化的影响,宋朝的绘画风格高度注重写实,正适合表现茶事活动。茶文化为绘画艺术增添了魅力与内涵,绘画艺术又何尝不是如此?

它提升了茶文化的品味,而茶文化又为宋朝绘画延伸了其艺术价值,和茶文化的结合使其更具生活气息,受众更加广泛,也提高了新增受众的审美水平。时至今日,在绘画中加入茶文化的元素,依然会使观画者产生别致的艺术享受。

在照相机未出现之前,绘画是唯一一种可以保留物象的载体。宋朝的茶画,不仅为后世留下了当时各个阶层饮茶生活的面貌,还展现了画家们的高超技艺,对绘画艺术与茶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表现当代绘画艺术所缺少的传统文化的融合与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对于后世的文化艺术发展皆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宋画全集》

2、《宋词》

3、《士衡画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