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虐交加、社會性、真實感:《我在北京等你》背後的女性力量

甜虐交加、社會性、真實感:《我在北京等你》背後的女性力量

文 │ 晚舟

Q1漸至尾聲,劇集市場在3月正式迎來都市劇的崛起。此前《下一站是幸福》的熱播,讓都市題材一路走高。《我在北京等你》這部都市大劇作為衛視與平臺佈局都市題材的重要落子,自2月23日上線之後在骨朵熱度指數電視劇排行榜單的表現也相當可觀:數次拿下“熱”字標籤,熱度排名始終維持在榜單前三位。

甜虐交加、社会性、真实感:《我在北京等你》背后的女性力量

近一週以來,《我在北京等你》的熱度走勢在波動中持續上揚,能夠保持在高位賽道並且贏得不錯口碑,主要歸功於劇集的“女性力量”與“社會真實性”

打破都市劇常有的“懸浮感”弊病,《我在北京等你》用甜虐交加的情感線粘合女性觀眾,在多角度的“海外漂族創業圖鑑”裡直面各類社會議題。細節與多元人物築牢了其現實主義的基石,夢想與奮鬥的主題裡,也暗含對當代青年的人文關照。

甜虐交加、社会性、真实感:《我在北京等你》背后的女性力量

恰逢疫情宅家的特殊時期,又集結了李易峰、江疏影等高人氣明星的主演陣容,《我在北京等你》正在吸引女性觀眾持續追更。

甜虐交加、社会性、真实感:《我在北京等你》背后的女性力量

“甜蝦CP”裡的女性力量

從女性受眾比高達75%的數據來看,《我在北京等你》很明顯是一部女性向的劇集。在彈幕詞雲中,男主李易峰、女主江疏影的名字同樣出現頻次較高。可以窺見的是,《我在北京等你》的收視熱度裡無疑有“甜蝦CP”的功勞。

甜虐交加、社会性、真实感:《我在北京等你》背后的女性力量

一個是事業至上不想過早被婚姻束縛的設計師盛夏,一個是混跡底層的正義律師徐天,由一場誤會偶然邂逅,又經歷了兩場官司的深入瞭解,就此開啟了一段彼此成就的異國情緣。彈幕詞雲裡醒目的“甜甜甜”就是“甜蝦CP”高人氣的佐證

甜虐交加、社会性、真实感:《我在北京等你》背后的女性力量

在劇集市場“無腦寵溺甜”成風的趨勢裡,我在北京等你》另闢蹊徑,選擇“加入厚度的甜與適當的虐”路線。徐天與盛夏的愛情模式是兩個成年人彼此獨立又互相依賴——相較於申凱將盛夏的夢想當做情敵,甚至為了讓盛夏和自己在一起不惜摧毀她的夢想;徐天則為盛夏爭取施迪玟的見面機會,讓她和夢想一步步靠近。兩相對比裡,

“甜蝦CP”的相處模式是基於對男女雙方平等人格的尊重,顯然更能戳中現代女性觀眾的情感需求

甜虐交加、社会性、真实感:《我在北京等你》背后的女性力量

“甜蝦CP”的情感啟承轉合裡隱藏了不少的現實議題。夢想受挫後是堅守還是放棄?到底什麼才是衡量真愛的標準?這些疑問隨著盛夏與徐天的相處過程逐漸鋪開,也為“甜蝦CP”的情感厚度增添了現實主義的氣質。

與此同時,劇集市場的主要受眾多為女性,“獨立勵志”的女性角色成為剛需,輿論場上女性主義議題的熱度也一直居高不下。《我在北京等你》作為一部創業愛情劇,在洞察此市場需求的基礎之上又進行了更新升級——

通過盛夏、譚錚錚以及賽琳娜等多元女性人物的角色塑造,直指“女性力量”的題眼

甜虐交加、社会性、真实感:《我在北京等你》背后的女性力量

盛夏遠赴海外一心只有設計師夢想,是現代女性的現實心理折射:重視個人價值的實現,婚姻不再是女性唯一的選擇。風情萬種的賽琳娜大膽追愛,主動尋求幸福的姿態也是目前很多都市女性的真實寫照。

甜虐交加、社会性、真实感:《我在北京等你》背后的女性力量

接地氣的北漂譚錚錚天資平平,但她的身上凝聚了小人物的煙火氣。出國夢想夭折、擺地攤掙錢,殘酷現實並沒有讓她選擇放棄奮鬥,隨大流依靠男友。沒有顯赫的家世和出色的天賦,只是靠著勤奮和汗水不停的接近夢想,更是生活中職場上大多數女性的縮影。

甜虐交加、社会性、真实感:《我在北京等你》背后的女性力量

愛情、事業、婚姻、個人價值……《我在北京等你》裡的“女性力量“多維度多層次地鋪展在人物塑造、情節推進以及最終的立意表達裡。

輿情數據:哪些節點打動人?

都市勵志劇向來是引發觀眾共鳴感與代入感的絕佳題材之一。從第一集“氧氣罩吻”“的不走尋常路開始,和《我在北京等你》的相關劇情話題便屢屢登上微博熱搜。隨著劇情逐漸深入,在酒桌修羅場與徐天盛夏的誤會曲折裡,《我在北京等你》的話題熱度也明顯升溫。

從優酷熱度趨勢裡可以窺見:自2月16日熱度峰值便呈指數式上揚,在播出第二天達到8347的高位,此後中間偶有波折,並在2月26日與3月2日各有一個峰值。

甜虐交加、社会性、真实感:《我在北京等你》背后的女性力量

這與《我在北京等你》的劇集節奏相關,前兩集的信息密度與反轉鋪展相當充分,女主盛夏與男主徐天首集相遇自帶懸疑色彩。前三集的故事線脈絡就呈現了盛夏藏戒指躲避男友申凱求婚、因誤會打傷男主徐天、徐天裝失憶被女主發現、徐天與申凱起衝突準備起訴盛夏、盛夏與申凱吵架等多個戲劇衝突點。

衝突與張力裡,主要人物身份、性格、職業特徵及人物關係都得到了清晰交代。值得注意的是,在立住人物的同時,劇集看點也在不停變動,從“徐天為何裝失憶”的疑惑到”兩人的官司怎麼打“的懸念鋪墊,強劇情快節奏符合當下觀眾的追劇習慣,因此也在劇集播出第二天獲得了直觀有效的第一重正向反饋。

值得注意的是,3月2日播出的15-16集在熱度、播放量數據、彈幕數上都衝上了高點。原因是女主盛夏與男主徐天的關係在這兩集有了關鍵轉折:徐天向盛夏袒露過去,兩人在法院門口共同談論夢想。這為《我在北京等你》獲得了第二重關注基礎。

甜虐交加、社会性、真实感:《我在北京等你》背后的女性力量

輿情數據裡,彈幕評論量在29日播出的12集、3月2日播出的15-16集、3月4日的19-20集、3月6日的23、24集均出現高點。12集是矛盾的集中爆發:分手的盛夏遭遇了家人與閨蜜的不理解,工作室的不景氣讓賈小朵選擇放棄,房東勒令她搬走。慘淡現實與自我選擇的不被理解,這一集推動了盛夏與徐天的關係進展,也將《我在北京等你》想要探討的夢想與現實、堅守與放棄、婚姻與愛情的本質等議題集中體現。

甜虐交加、社会性、真实感:《我在北京等你》背后的女性力量

19-20集則是情緒的爆發點,徐天挽留盛夏並宣佈收留盛夏的“蘇點”表明了徐天內心真實的情感。做西裝的曖昧湧動裡,兩人的試探與欲言又止有著留白的美。當盛夏提及前男友申凱的酗酒問題時,兩人的情感走向既留足了想象空間,也在不斷激發大家的追劇慾望。

與之相反的是“北京線”的冷靜:彈幕詞雲裡面 “錚錚邵林線”被提到的頻率並不高。從輿情反饋來看,“北京線”的故事發展也遭遇了一些爭議。

甜虐交加、社会性、真实感:《我在北京等你》背后的女性力量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北京線”演員配置的不均衡導致劇情比重失衡,譚錚錚和邵林這一對以一敵三,顯然不佔優勢;另一方面,飾演譚錚錚和邵林的兩位演員周楚濋和王一均屬新人,無論是觀眾緣還是表演經驗都難以和吸引了大部分粉絲注意力的“甜蝦CP”相比,由此也就造成兩條故事線的輿情反饋落差較大。

甜虐交加、社会性、真实感:《我在北京等你》背后的女性力量

事實上,昨日更新的兩集在輿論數據持續走高的背後,是觀眾對於劇集深層次的認同與共鳴,在夢想這個大主題下,《我在北京等你》通過海外漂族的奮鬥群像勾勒出當代青年人獨有的精神追求——對於自我價值的重視。從徐天、盛夏領銜的海外追夢者到譚錚錚、邵林、吳當然的北漂三人組,劇集在人物塑造與情節設定層面,都是紮根於年輕人們的生活悲歡,以小見大的展現時代裡理想觀念的變化與青年奮鬥的主題。

作為反映社會現實的文藝作品,電視劇在產品化與工業化的浪潮裡,迎來數量與類型的迭代。縱觀真正切實打動觀眾並留下印記的影視作品就能明白,有所立意表達的劇集,才能擁有更長久的生命力。

甜虐交加、社会性、真实感:《我在北京等你》背后的女性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