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鄉村喜劇《劉老根》所呈現出的“真實感”是如何形成的?

《劉老根3》在雙平臺上線以來,17天累計播放量成功突破5億。這樣的數據在同期影視劇裡是相當可觀的。都說藝術來自生活、高於生活,但最終還是會迴歸於生活。《劉老根》系列劇無論是拍攝手法,劇情衝突,還是對人物情緒點的掌控都做到和現實生活很貼近。有些類似“家庭劇專業戶”姚曉峰的拍攝手法,從戲中人物看大人生的人文情懷。

這也是17年過去《劉老根》為什麼還能這麼招人喜愛的原因,就是因為它的“真實感”。

鄉村喜劇《劉老根》所呈現出的“真實感”是如何形成的?

藝術素材來自生活,生活素材需要藝術家篩選,再創造。——尼古拉·加夫裡諾維奇·車爾尼雪夫斯基

在觀眾評價影視劇的眾多詞彙裡“真實感”是一個褒義詞。通常被用來形容部分韓國影視作品。譬如申源浩導演的《請回答1988》就涉及各種情感,各種成長和各種階段的人生,以及對人性的刻畫,對愛情、親情、友情的傳遞,影片更多的展現了情感交融,真實且又戲劇性十足。再到後來隨著《劉老根》的出現,國劇在這類現實題材上也終於有了自己的高分代表作品,而且還是展現東北農村鄉土風情的現實主義題材。語言質樸、風趣,觀眾在觀看完後無不讚嘆一句內容過於真實!

為了讓我們更加深層次的瞭解《劉老根》背後成功的原因,本文將從所謂的“真實感”究竟是什麼?,《劉老根》呈現出來的“真實感”,影視作品為什麼會產生“真實感”?,三大要點進行深入探討。

所謂的“真實感”究竟是什麼

從字面意思上來看,所謂的“真實感”就是與實際生活相符,觀看後給人以非常真實的感覺。譬如當一部影視作品看完後給人一種紀實紀錄片的感覺時,觀眾就會評價說它“很真實”,常見的有誇讚臺詞真實、人設真實、劇情真實,佈景真實等。

鄉村喜劇《劉老根》所呈現出的“真實感”是如何形成的?

從影視文學來講,“真實感”是一種拍攝的藝術手法,最早起始於意大利。為了體現“真實感”,導演主張利用固定長鏡頭配合景深鏡頭,在一段時間內對人和事物進行持續拍攝。包括挑選的演員也都是現實中的普通人,他們沒有經受過專業訓練,沒有固定的臺詞劇本,全部都是本色出演,臺詞也是採用本土方言,而最後所呈現出來的,也就是意大利影視業裡首個具有“真實感”的“新現實主義流派”作品。其形式大多是通過觀察社會現象後進行提煉、加工,從而將更強烈,更鮮明,更藝術化表達的結果呈現於大熒幕,整個作品氛圍給人以非常“真實”的感覺,就像是發生在你我身邊。

當然除了一些外在技巧外,場面調度、語言切換、鏡頭控制、畫面佈景、配樂銜接也是影響作品“真實感”的重要因素!特別是演員,在演戲過程中不能依靠機械式的技巧去處理劇本臺詞,而是應該在反覆揣摩劇本後,真情實感的加入自己對角色的理解和感情。把這些都做好了,才有可能營造出令觀眾誇讚的“真實感”。

《劉老根》呈現出來的“真實感”

人們對於客觀現實的認識大多是從視覺、聽覺和觸覺等感官得到。但是視聽庫中的信息卻並非全部來自客觀事物。而《劉老根》系列劇的“真實感”,表現在故事真實,表演真實。它是農民企業家的心路歷程,是劉老根從中年步入老年的真實寫照。是開闢了國內鄉村喜劇類型先河的里程碑式作品。真實自然的臺詞、超接地氣的表演、合乎情理的編劇、原汁原味的黑土地風格再加上幽默風趣的對話,就像小蔥蘸醬那麼舒服。

鄉村喜劇《劉老根》所呈現出的“真實感”是如何形成的?

1.故事真實

俗話說“劇本劇本,一劇之本”,好的故事劇本是作品成功的基礎。為此,獲得過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的法國導演羅曼· 波蘭斯基,就曾針對好故事的重要性特別強調:

故事本身就是對當下現實生活的一種折射。

而《劉老根》系列劇這麼些年一直始終讓人難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的故事與現實生活十分貼切,完全就是東北人農村生活的真實寫照。故事中塑造的的人物也都性格鮮明,各有特點。

鄉村喜劇《劉老根》所呈現出的“真實感”是如何形成的?

比如《劉老根3》裡的稱杆子,把小賣鋪開在老根家對面,一天到晚啥也不幹,就喜歡嚼老婆舌、扒牆根兒,看人老劉家的熱鬧。以他為首的“造謠四人幫”,打麻將扯老婆舌那段,就跟說群口相聲似的。還有秤桿子看人給價,缺斤短兩,無賴針對有錢人的特定騙術等,也都是現實中一些貪小便宜之人的常見操作。正是因為故事裡有了更多對真實生活的刻畫,所以才讓觀眾始終對接下來的劇情充滿期待。

鄉村喜劇《劉老根》所呈現出的“真實感”是如何形成的?

為了體現故事真實,《劉老根》在臺詞上也是精雕細琢。例如劇中臺詞曾多次出現“齁著呢”、“打一輩子腰”、“整岔劈了”、“是個茬”等東北方言。使觀眾在看劇的過程裡會不由自主的代入其中,這種很生活化很真實、又特別接地氣的臺詞真的能夠讓人感同身受。同時這也是《劉老根》系列劇的一大特色,無論想表達多大事,總能在輕描淡寫裡、嬉笑怒罵裡、插科打諢裡醒目地呈現,亦諧亦莊。

鄉村喜劇《劉老根》所呈現出的“真實感”是如何形成的?

2.表演真實

觀眾的觀影過程實際上就是對自我慾望與理想的投射。——安德烈·巴贊

電影理論家安德烈·巴贊,曾在《電影是什麼》作品集裡提到觀眾的觀影過程實際上就是對自我慾望與理想的投射。觀眾與角色之間所產生的情感共鳴越強,所對應的心理認同感也就更強。而影片中的角色則正好是滿足觀眾心理慾望的載體,這種形式是觀眾內心的一種“真實感”。

以《劉老根3》裡,劉老根在墳頭悼念丁香的那段劇情為例。趙本山用最真實的情感把一個農村老男人的心酸無奈表現出來,演繹的很真實,讓觀眾看了代入感很強心裡也跟著哀傷,覺得特別惋惜。印象中趙本山還有一個小品,裡面有一句臺詞“人這一生最悲哀的是,人活著錢沒了,人沒了就沒了,沒了才知道什麼是沒了。”

鄉村喜劇《劉老根》所呈現出的“真實感”是如何形成的?

可能小時候看不懂,但如今再看這種愛別離,真的太有感觸了,人這一生最美好的事就是能同甘共苦,最遺憾的事就是共苦了卻沒有機會同甘,現在山莊發展好了,丁香卻沒辦法和劉老根一起享福了。命運多坎坷,正因為趙本山流露出的是真情實感,不摻雜一點水分,才更能引起觀眾強烈共鳴。世間情呀,窮苦都在,但那種逝去的歲月,再多的錢也買不回來。

影視作品為什麼會產生“真實感”

所謂影視作品中“真實感”的產生,其實都源自於電影語言。即通過作品向觀眾傳遞情感,反映客觀世界的一種特殊藝術語言。它會受到場面調度、語言切換、音樂銜接、光效影調、故事劇本、人物臺詞、演員表現等因素影響。正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說:

表演的“真實感”是演員心靈中所產生的,由現實中並不存在的舞臺虛構所激起的真實而正確的體驗。

我們也可以理解成每一個影視作品都是一場大型表演,基於冷靜觀察社會現象將其藝術化表達的結果,即表演者的“真實”與現實中的“真實”發生重疊,使得觀眾在感受的過程中觸動強烈共鳴感。

而拍攝技術和拍攝方式,是影視作品形成“真實感”的常用切入點。

鄉村喜劇《劉老根》所呈現出的“真實感”是如何形成的?

1.合理運用拍攝技術

正如上文所言,合理的運用光線、色調、構圖、場面調度等拍攝技術有助於把控觀眾的視覺節奏,獲得視覺焦點,突出衝突場景的特定地位。而影視劇常用的場面調度技術,就是以調動觀眾的觀劇心理為目的,這樣既追求了時間的邏輯性,也追求了時間的非邏輯性,同時又對時間流進行了平行拆解或垂直拆解,這樣才能提高作品在觀眾心中的影視藝術“真實感”。

以《劉老根3》裡,二胖和二柱子接完女兒回老根家聚餐為例。在二胖說出女婿沒來的原因是因為“馬雲請吃飯”後,在場四人一聽都知道二胖是在騙人,但也沒拆穿。這時候鏡頭分別切出山杏、大奎、大奎媳婦兒、劉老根的特寫,這四人此時的表情就是被平行拆解的時間流。畢竟在現實中二胖一句“馬雲請的”所引起的在場人回應不可能是分級的。也不可能是等山杏反應完成後,剩下的三人再挨個做出反應,而是在聽完二胖說完“馬雲請的”以後同時做出反應,這與現實中的狀態才是一致的。這一部分的處理就涉及到拍攝中的場面調度技術運用。

鄉村喜劇《劉老根》所呈現出的“真實感”是如何形成的?

為什麼不採用全景鏡頭直接展現,原因是這樣拍攝出來的效果太過片面,無法直觀的感受人物同時性反應,也不能滿足觀眾在觀劇時的心理期待。而場面調度所採用的分切手法,雖然客觀造成了現實中無法達到的時間差,但它的依次展現卻更能逼近人物內心心態,讓觀眾顯而易見的拉近自己與作品間的距離,從而提高“真實感”和“親近感”。

2.拍攝方式力求真實

同樣是以《劉老根3》為例。劇中有一段大胖和山杏因為爭端在現場大打出手,互相扇耳光,拽耳環的肉搏對手戲。這樣的打鬧劇情取材於生活,為了追求真實感,兩位演員沒有選擇用替身,也沒有嘗試借位,而是給時間醞釀情緒直接上手真打。

鄉村喜劇《劉老根》所呈現出的“真實感”是如何形成的?

事實證明,在保障演員生命安全的前提下,以真實的拍攝方式通常更容易讓觀眾獲得“真實感”,更容易沉浸其中進入狀態。不至於像看泰劇,經常性的使出“泰式空氣拳法”,把情節推進好不容易建立起的觀眾情緒瞬間敗光,看得直出戏。

結語

但歸根結底,一部影視作品最本質的原因不是在於“真實感”如何建立,而是觀眾需要“真實感”。創作者始終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做到取材現實、表演真實,是如何與觀眾建立“真情實感”帶來更好的觀感體驗。

畢竟對於觀眾而言,即使明知道這些畫面是人為拍攝而成,但他們還是願意選擇去相信。因為在觀看過程中能體驗到多種情緒與視覺上的裱花,亦或者以旁人的視角經歷一番別樣人生。這樣的經歷在現實中可能需要花一年甚至一輩子才能領悟,而通過影視作品卻能在較短的時間就感受到。

參考文獻

[ 1 ]蔡東娜,賈雲鵬:論電影“真實感”的三個層次

[ 2 ]安德烈·巴贊. 電影是什麼[M] . 南京: 江蘇教育出版社

[ 3 ]方瑞晴:淺析韓國現實主義題材電影背景及特點

[ 4 ]陳玲:《我不是藥神》對當下中國現實主義電影的創作啟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