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黑子:經典在前,如何塑造一個有“真實感”的霍元甲?

“你說國事家事,哪個輕哪個重?”

“國將不國,家何以為家?”

1910年,上海。日本軍方虎視眈眈的當口,一代宗師霍元甲凜然走向武士宮本次郎設下的生死擂,為國家大義,民族榮辱而戰。

不同於之前諸多版本濃墨重彩地書寫霍元甲擂臺連莊,大敗各國武術高手的光輝事蹟,正在愛奇藝熱映的《功夫宗師霍元甲》“舊瓶裝新酒”,用賦有新意的角色塑造,展現了霍元甲從年少輕狂,到滿腔熱血伸張正義,成長為一代宗師的歷程。

導演黑子:經典在前,如何塑造一個有“真實感”的霍元甲?


國家大義當前,人人有責。“那麼多版本都在拍霍元甲打擂臺,而我,想拍霍元甲為什麼打擂臺,以及打擂臺需要付出什麼”。被問及觀眾在影片結尾並未看到期待的“燃情對決”,影片導演黑子如是說。

在看他來,武俠的核心在於一個“俠”。維新人士、霍元甲、農勁蓀、王五、劉聲等為家國大義而挺身而出,“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時代英雄群像和“位卑未敢忘憂國”的信念傳承,更是《功夫宗師霍元甲》的精神底色。


導演黑子:經典在前,如何塑造一個有“真實感”的霍元甲?

一代宗師“成長史”

一言以蔽之,《功夫宗師霍元甲》講述的是一代宗師“成長史”。

經典IP之上再創作,於表達者是挑戰,也是無言的動力。導演黑子直言項目初期對故事方向思忖良久。“傳統的‘一代宗師’項目大多都會側重對宗師的光輝事蹟進行描摹,可這樣觀眾幾乎都能猜到劇情的發展。”劇本經過三稿,氣質仍然很傳統,一直在推翻。

後來黑子與團隊商量許久,才得出現今的故事方向。“一個接地氣的,成長中的宗師或許更能打動觀眾,因為宗師也是人,也有年少輕狂,‘不宗師’的時候。”聯合導演夏曉明表示。

導演黑子:經典在前,如何塑造一個有“真實感”的霍元甲?


但個性上的成長,精神上的轉變最好建立在長時間跨度的敘事上。於是我們看到,1898年,天津靜海縣,桀驁尚武的霍元甲在大哥的新婚之夜一己擊退上門釁事之人,與父親決裂的他欲在津門立武館,期間受到愛國感召,終於一步步從肆意張揚的“武痴”,修為到1910年那位氣度沉穩,精武報國的功夫宗師。霍元甲也終於完成了人物弧光。

不同的是《功夫宗師霍元甲》在那些耳熟能詳的對決前就止於筆墨。導演黑子介紹,這個結局是他在劇本大綱階段就決定了的。“霍元甲為什麼會上臺與外國武士對戰,他的出發點是什麼?他為什麼會讓自己走向風口浪尖?至於結果,大家都知道贏了,所以反而顯得不那麼重要。”

導演黑子:經典在前,如何塑造一個有“真實感”的霍元甲?


從年少輕狂到一代宗師,從個人主義向國家大義精神信仰的轉化,“他所承載的絕對不僅僅是個人式的榮辱成敗。清朝的腐朽對人民的影響,革命義士的英勇就義,都是共同促使霍元甲真正成為宗師的關鍵。”導演黑子闡釋道。

在他與聯合導演夏曉明的規劃中,“我們也想體現影片的時代質感,大時代的浪潮席捲每一個人”。聯合導演夏曉明接著闡述,例如在津門,霍元甲要成為津門第一的個人夙願,與譚嗣同要借道津門,進京行維新之道的時代脈搏成功搭上“線”,也正因為這種“不可逆”時代感才讓霍元甲產生“質變”,讓這個人物變得立體。

導演黑子:經典在前,如何塑造一個有“真實感”的霍元甲?


創新的基礎上,《功夫宗師霍元甲》也有要堅持和傳承的精神風貌。“我們習武之人雖不應逞匹夫之勇,但也要有所擔當,譚先生一介書生尚願為民話事,我輩武夫又豈能貪戀名聲,偷生怕死”,“有些事做不得,有些事,必須得做”,導演黑子自然地把這種精神傳承融於敘事中,潤物無聲。

總體,《功夫宗師霍元甲》並未把“霍元甲”落入臉譜化的書寫中,他跳出個人成敗,放開眼界,看到國將不國,何以為家的危難時局,激發起愛民護國之心。這樣有血有肉的人物塑造,是《功夫宗師霍元甲》成功區別於以往各版本的特色之一。


導演黑子:經典在前,如何塑造一個有“真實感”的霍元甲?

“接地氣”的霍元甲

把霍元甲做得“接地氣”,真實可感是《功夫宗師霍元甲》貫徹執行的方向。

於是導演力邀自小習武,有著多年片場拍攝經驗的戶國防來演繹宗師霍元甲。戶國防的身手,純粹乾淨的氣質,創作理念等都與團隊高度契合。

影片在動作戲上,處處均具備拳拳到肉的真實感。沒有特效、沒有借位、沒有花裡胡哨的動作打法、沒有不合物理定律的招式,一拳一式都由真正的武術演員完成。在網絡電影越發套路、常規的動作設計上,《功夫宗師霍元甲》做到了飛躍式的突破和進步,可堪與院線電影比拼。

導演黑子:經典在前,如何塑造一個有“真實感”的霍元甲?


文戲上,導演黑子力爭把戶國防的個人氣質放大,而巧妙引導演員把對待外界的情感過渡到角色身上來。影片中,初到津門的霍元甲一見餘家小姐蒹葭,有了心動的心思。他鼓起勇氣半夜爬上牆頭(欲表白),卻又不知如何表達。這是尚武的霍元甲在那個時期對“心動”這種情感最真實的反應。

現實中,這場戲是戶國防進組拍攝的第一場戲,兩位演員(霍元甲與餘蒹葭的扮演者)之前也並未見面有過交流,當戶國防問起這場戲該如何演繹,“尷演”。在導演黑子看來,戶國防平素就偏內斂靦腆,這場戲可最大程度利用他的性格特質,演繹初見女孩的慌亂、不知所措,甚至木訥遲鈍,所幸效果很好,更添真實。“一個只知勝負的霍元甲面對心動之人表現成這樣,我覺得是合理的。”

導演黑子:經典在前,如何塑造一個有“真實感”的霍元甲?


而作為導演,黑子對片中連相呼應的三場戲則最有情感:霍元甲與父親在霍家祠堂的爭執、霍父在雨夜等待霍元甲回家、霍元甲重回老家親啟父親留的信——在成為英雄之前,即便是霍元甲,也經歷著每個普通人最最平凡深沉的情感。通過這三場戲,也呈現了一個更為完整的,有血有肉的霍元甲。

尤其霍元甲讀出父親臨終前留給自己的信,那一場細膩的哭戲對戶國防來說其實是不小的挑戰。現實拍攝中歷經兩天,導演黑子給戶國防留足足夠空間,在其他戲份拍攝完成後,第二天戶國防在三兩好友的陪伴下,喝著酒敘舊,醞釀了十幾分鍾,最後“真情實感一條過”。

在談到這場戲的拍攝經驗時,導演黑子有感而發:“導演應該是引導演員去表演,而不是灌輸。導演是園丁,施肥、灌溉、創造成長環境,而不應拔苗助長。”

最終呈現上,《功夫宗師霍元甲》做到了為塑造真實可感的霍元甲,武戲和文戲的和諧統一。


導演黑子:經典在前,如何塑造一個有“真實感”的霍元甲?

不唯“數據論”,

以高標準呈現“電影”

“這次我有一件事情特別賣力,就是跟主創不厭其煩地,反覆闡述我到底要拍一個什麼樣的電影,讓我們的思考方向高度統一。”

除了與過往作品相比大幅增加的投資成本,黑子坦言團隊在影片拍攝期間的合作理念統一,配合默契度非常之高,所以效率提升很多。

所以,“當溝通成本降低了,我們在製作上的空間就大了”。導演黑子介紹,影片不僅在七武樓等重要場景中搭景拍攝,提前一個月讓動作團隊進組,“花錢更狠心”。同時在鏡頭的微調度上做得更細,在用光上更大膽些,以提升整體的影像質量。

同時在一些道具細節上也更用心,“努力去做深度呈現”。比如維新人士譚嗣同寫給農勁蓀的那封信,“匯愛國之士,行維新之道,致政治清明,只願捐軀赴燕市,不懼鴟夷革裹還”。片中幾十秒的出場,這封信既需要有時代特徵,又要簡潔明瞭讓觀眾產生共鳴,其實花了不少時間斟酌成文。

導演黑子:經典在前,如何塑造一個有“真實感”的霍元甲?


更不吝在重場戲上的打磨。“霍元甲雨夜擊殺袁效忠”是影片結束前的小高潮,也是塑造人物,讓觀眾釋放情緒的檔口。這一場戲拍了5天。

導演黑子回憶,“我們拍攝時正趕上天天下雨,而雨不夠大達不到拍攝要求時還要加雨簾水車。地上需要鋪塑料積水,以及給攝影機做防水。演員化妝,包括特效妝、補妝。真假武器的切換,同時要考慮不能讓演員病倒,現場提供取暖支持,雨天拍攝動作戲時的安全保障等。還有打雷聲效的處理,每一個鏡頭拍攝都很耗時間。”

儘管歷經艱難,但過往此類影片在市場上的反饋卻常常不及預期。作為深耕武俠動作類影片的導演,談及這種“吃力不討好”,黑子感慨,因為被大數據影響,現在大家太傾向於創作“市場喜歡”的東西,市場成熟的代價就是“唯數據論”。

導演黑子:經典在前,如何塑造一個有“真實感”的霍元甲?


另一方面,數據本身沒有錯,但網絡電影也是電影。作為創作者,也必須關照到電影的人物、敘事、以及深層次的價值內涵。

他表示,當創作者的自由度更高,拍攝製作不那麼迎合市場,反而更容易出精品。“要說現在拍純武俠動作類影片有什麼掣肘,那便是我們的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