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到《狂人日記》的先鋒性,你就沒讀懂魯迅的驚世駭俗

魯迅的小說《狂人日記》發表於1918年5月的《新青年》第四卷第五號。後來,這篇語言與格式的特別作品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現代小說的開山之作。20年代茅盾對魯迅小說有一個重要的評價:“在中國新文壇上,魯迅君常常是創造新形式的先鋒;《吶喊》裡的十多篇小說幾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而這些新形式又莫不給青年作者以極大的影響。”此評價可謂是充滿預言性。

魯迅把《狂人日記》的主題概括為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為了這種“表現的深刻”,魯迅極富創造性地實驗了“格式的特別”並且獲得巨大成功。他完全自覺地借鑑西方小說形式,通過自己的轉化、發揮,以及個人的獨立創造,建立起中國現代小說的新形式。

《狂人日記》之所以被稱為第一篇現代小說,是因為它打破了中國傳統小說的結構形式,獨創日記體這一形式,並通過心理現實主義手法來組織小說。同時,為了深刻表現“立”“真的人”,使“愚昧的國民”在思維方式上實現“精神改造”這個過程的艱難、曲折,魯迅還尤其富有創造性的進行了“文白同體”的嘗試,並且精心設計了一個文言體“小序”,從而形成了兩個對立的敘述者,構成了一種“復調”。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1918年前後,白話文寫作尚處於起步階段,文壇還基本上被言情小說、黑幕小說佔據,《新青年》雜誌極具開創性的《易卜生專號》還是晚於《狂人日記》之後的第六號;匯聚了周作人、鄭振鐸、茅盾等一批文學巨匠的“文學研究會”還要晚兩年才成立;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詩集《嘗試集》還要晚兩年才創作出來……《狂人日記》的誕生,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既轟動又寂寥。

魯迅對中國現代文學的貢獻是極其巨大的。除了《狂人日記》,魯迅還創作了《孔乙己》《藥》等一批小說,顯示了深刻的思想和完整的現代小說特色。可以說,正是有了魯迅通過《狂人日記》等小說在白話小說形式上的成功實驗和示範,才使得中國現代文學的創作有了相當高的起點。

看不到《狂人日記》的先鋒性,你就沒讀懂魯迅的驚世駭俗

《狂人日記》發表於1918年5月的《新青年》第四卷第五號。

“無情節”的結構:“無序的有序”。

《狂人日記》打破了中國傳統小說注重有頭有尾、環環相扣的完整故事和依次展開情節的結構方式,以13則“語頗錯雜無倫次”“間亦略具聯絡者”的不標年月的日記,按照狂人心理活動的流動來組織小說。這種看似沒有情節的結構,表面上是無序的、破碎的,實際上是通過深層次的“心理活動”統攝,更接近“狂人”的心理和邏輯,更符合“吃人”社會的瘋狂現實。

  • 表層的無序。

《狂人日記》與中國古典小說的結構完全不同。它不注重故事首尾相接的完整性,不講究故事情節的曲折和跌宕起伏,而是採取了新的結構手法。小說採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手法,由十三則“語頗錯雜無倫,又多荒唐之言次”,沒有姓名、沒有年月日的一個“迫害狂”的日記組成。這十三則日記記錄的大都是“狂人”的遭遇及其心理活動,各小節段落甚至是句子之間除了“略具聯絡者”外,沒有任何的連貫性,而且有些句子的意思也不合邏輯。

《狂人日記》的情節雖然被淡化了,表層結構是無序的,但這恰與變態社會的騷動混亂相契合,可謂是魯迅有意而為之。

  • 深層的有序。

表層結構的無序不等於整篇小說是雜亂無章的。透過表層的無序,可以發現《狂人日記》所展示的每一個心理折射的場面和內心複雜的活動,都由深層的力量統攝住。這股力量即狂人對封建社會“吃人”本質的深刻認識。《狂人日記》雖無表層情節組成的結構,但其內在組織關係卻是符合心理剖析,與人的心理活動是同構的,它的深層結構是有序的,顯示出狂人這身處變態社會的常人具有極為清醒的意識—“穩定的自我”。

表層的無序,深層的有序,表現出表層的外部紊亂與深層的內部和諧。二者之間的矛盾構成一種張力,使小說的整體結構體現出“無序的有序”,它深刻地反映了變態社會中常態人的心理。回溯歷史,自辛亥革命爆發至“五四”前夕,中國社會正處在一個文化與歷史同傳統產生斷裂錯位的大變革時期。在一片交錯混亂與動盪不安中,孕育著無限的生機。

“狂人”正是代表人的覺醒,徹底否定舊秩序的固有原則,因此,他眼裡的社會必然是一個支離破碎、醜惡不堪的現實世界。小說獨特的結構有力地表達了“狂人”—一個清醒的精神戰士對當時整體社會的認識和評判。

看不到《狂人日記》的先鋒性,你就沒讀懂魯迅的驚世駭俗

魯迅的小說使得新文學的創作起點非常高。

藝術表現手法:“心靈式的恐怖”。

1918年的文壇,文言文寫作依然還是主流,全知全能的敘事視角幾乎是唯一選擇。《小說月報》充斥著鴛鴦蝴蝶派的舊式小說,提倡白話文寫作的前驅們還要通過“雙簧”的方式引發社會關注。在這樣的背景下,魯迅卻“不為常俗所囿”,嫻熟地使用了西方現代主義的表現手法,寫成了《狂人日記》這部成熟的心理現實主義小說,不可謂不驚世駭俗。

  • 借鑑愛倫坡的“心靈式的恐怖”。

魯迅非常推崇安特列夫,而安特列夫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愛倫·坡小說的影響。魯迅在《域外小說集》中也特別介紹了愛倫·坡,並收錄了他的小說《默》。這使得魯迅在創作《狂人日記》時,更注重表現人的內心世界的複雜。和愛倫·坡在表現“恐怖悔恨等人情之微”時注重演繹人的“心靈式的恐怖”一樣,魯迅不是通過外在的故事情節來產生恐怖的效果,而是注重表現作品中人物內在恐怖的心理世界。

與可見可觸的外在物質世界不同,內在心理世界是抽象的,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要將這抽象的心理世界呈現在讀者面前,就需要與之相對應的藝術表現手法。在這方面《狂人日記》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嘗試,表現出先鋒小說的基本特質。小說採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通過自由聯想、夢幻,直接剖露他的心理。《狂人日記》著力表現的是“狂人”躁動不安、恐懼緊張的內心世界,是一部典型的“心靈式恐怖”小說,開啟了中國現代小說內轉的歷史先河。

  • 吸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

魯迅在《南腔北調集·我怎麼做起小說來》中談到《狂人日記》的創作時說:“大約所仰仗的全在先一前看過的百來篇外國作品和一點醫學上的知識”。這“一點醫學知識”,除了指魯迅學的醫學知識之外,最主要的是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

《狂人日記》中的“狂人”是一位罹患“迫害狂”的精神病患者,這種病症的典型表現,就是虛構出一個緊張、恐怖、可怕的生存環境,自己時刻處在被壓抑被迫害之中。

魯迅按照病理學原理塑造了豐滿的“狂人”形象。他的思維邏輯、語言以及行為動作,都是超乎常人想象的,時常表現出“草木皆兵”的恐懼心理,認為周圍的人都想害他:趙貴翁的眼色是奇怪的,街上的人也在交頭接耳的議論他,就連趙家的狗都看他兩眼;陳老五送來的飯菜中那碟蒸魚更是恐怖,睜著眼睛,張著嘴想吃他,等等。

《狂人日記》是一部心理現實主義小說,開啟了中國小說由傳統向現代,由現實主義向現代主義的轉型。從此,複雜的心理世界成為中國現代小說的表現對象,而心理分析、內心獨白、意識流、夢境描寫等也就成為中國現代作家經常運用的現代主義表現手法。

看不到《狂人日記》的先鋒性,你就沒讀懂魯迅的驚世駭俗

《狂人日記》被學界公認為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小說。

敘事語言:“文白同體”的復調藝術。

《狂人日記》最富有創造性的嘗試,是小說的“日記文本”採用了白話文體,同時又精心設計了一個文言體的“小序”,從而形成了兩個對立的敘述者(“我”和“餘”),兩重敘述,兩個視角,構成了一個互相嘲諷、顛覆、消解、反諷的復調敘事藝術。

  • 文言小序:“餘”文本

小說開篇即是一個文言文的小序,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日記的來歷等,表現的是一個“正常人的世界”。文言小序體現的是一種當時常人的正常而平庸的世界,並且是以傳統史傳的方式講述,似乎造成了史傳一般的真實。在這個文本中,有三個人物出場“餘”“狂人的大哥”“狂人”,並且“餘”還具有敘事者的功能,由其“探病”的情節而構成一個有簡單情節的故事框架。值得一提的是,文言小序講到在“餘”的加工之下,日記得以用十三則短章碎片的形式而呈現,而“狂人”最後完成規誡而復歸了日常生活,成為候補官員。

  • 白話文正文:“我”文本
  • 小說的正文是日記體的白話文,表現的是一個“狂人(非正常)的世界”。日記碎片形式的《狂人日記》,缺乏情節,沒有人物塑造,所謂的“環境”是狂人的心理氛圍,更多的直接是狂人的獨白、意識流、潛意識、病態思維、無邏輯的跳躍、奇特的邏輯推理等。然而,瘋狂中卻異常清醒,處處顯示了對舊有秩序的反抗。

    復調小說是巴赫金在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時做出的詩學概括,他借用交響樂的概念,而且特意說明陀氏小說實際的情況經常不限於交響樂一般固定的兩個旋律,而是有更多的話語組成共時結構的對話關係。在《狂人日記》中,“餘”和“我”,一文一白、一古一今,構成了兩套敘事,形成了對話的復調藝術。一個是文言的、理智的、常規的敘事,一個是歐式白話的、癲狂的、非常規的敘事。正是這兩套敘事話語的存在,以及彼此之間構成的結構關係,奠定了這篇小說最基本的復調的對話性質。

    結語:宣告中國小說“哥白尼式革命”的先鋒之作。

    在魯迅之前,中國傳統文言小說注重的是有頭有尾的、環環相扣的完整故事,要素分明的情節,遺世獨立的第三者立場等等,極大的限制了小說所能創造的敘事世界的邊際。

    在《狂人日記》之前,白話文寫作還處於萌芽期,中國現代白話小說語言尚未確立,白話小說所能達到的思想文化深度、意識形態高度仍有待探索。

    而魯迅通過自如嫁接中外文學美學的多種形式,以日記體的《狂人日記》,講述了一個屬於啟蒙者的“心靈式恐怖”的文白同體的復調故事,充溢了個性解放、民族解放的精神,使內容“表現的深切”和藝術“格式的特別”骨肉相連。

    《狂人日記》在推動了小說藝術現代轉型的同時,也完成了中國小說“哥白尼式的革命”。為此,它當之無愧是第一篇“中國現代體式的白話小說”。

    看不到《狂人日記》的先鋒性,你就沒讀懂魯迅的驚世駭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