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一橋:老長沙人都知道,那裡藏著80萬人的心血

一架橋,串聯一座城,熟絡一方人

長沙的橋,承載了長沙城市的記憶


除去令人流連忘返的那山、那水、那美食。

長沙,讓人戀戀不捨的大抵就是飛架在湘江之上的一座座橋了。

今天,逗霸妹要來講述的,就是長沙的第一座大橋“湘江一橋”。


湘江一橋:老長沙人都知道,那裡藏著80萬人的心血


湘江從整個長沙城流淌而過,是養育一代又一代長沙人的母親河。在沒有橋的年代,長沙人出行只能依靠輪渡,過江要1個小時左右,有的時候不巧,碰上了下雨天湘江漲水,輪渡停航,人們還要冒著危險搭乘小舢板。


後來,為了市民出行方便,在敢為人先的長沙人的努力下,湘江之上,一座座橋就都被建起來了。


湘江一橋:老長沙人都知道,那裡藏著80萬人的心血


如今,算起來橫跨湘江之上的大概有9個過江通道,而長沙人最習慣行走的卻依然是橘子洲大橋,這與它背後承載的歷史積澱是緊密不可分的。


1

湘江一橋:老長沙人都知道,那裡藏著80萬人的心血


據史料記載,晚清時期,湘軍創辦者之一郭嵩燾曾提出要在湘江上架一座鐵橋,這是建設湘江大橋的最早提議者。


後來,1937年七七事變,湘江水陸州及大河河面樹立的鐵塔,準備興建的湘江鐵橋,因日本帝國主義入侵而化為泡影。


湘江一橋:老長沙人都知道,那裡藏著80萬人的心血


動盪不安的年代過去,時光彷彿靜止了一般,修建湘江大橋的計劃一度被擱置了。


直到1965年,老一輩革命家陶鑄承諾,將改變長沙人的出行生活,修建湘江大橋,這個計劃才被重新提上日程。


湘江一橋:老長沙人都知道,那裡藏著80萬人的心血

正式動工


說起來,湘江一橋的也是命途多舛,在陶鑄提出興建大橋後不久,人們都以為好日子要來了,可是誰知道這個時候文化大革命又踩著點來了......


到“文化大革命”中後期,長沙市政府才重新提出來建橋。1971年9月6日連接東西兩岸的湘江大橋正式開工。


2


湘江一橋:老長沙人都知道,那裡藏著80萬人的心血


五一路上預製好的拱肋


在開始動工前夕,長沙市革委會大橋建設指揮部派人考察了著名的“武漢長江大橋”和“南京長江大橋”,決定搞雙曲拱橋。


1250米湘江一橋17跨正橋全部採用雙曲拱橋,使用預製拱肋的施工方式,直到現在,這座雙曲拱橋依然是全國規模最大的。


湘江一橋:老長沙人都知道,那裡藏著80萬人的心血


拱肋採用三段式焊接而成,用船運到河中央,再吊至橋上焊接。


湘江一橋:老長沙人都知道,那裡藏著80萬人的心血


工人們正在對拱肋進行焊接


湘江一橋:老長沙人都知道,那裡藏著80萬人的心血


當時義務幫忙挑土運石的長沙市民


湘江一橋:老長沙人都知道,那裡藏著80萬人的心血


大橋兩頭的樓梯在全國是首次採用懸挑式樓梯,當時很多人懷疑這種樓梯的安全性,但是時至今日,這種樓梯仍十分牢固,沒有任何安全隱患。


湘江一橋:老長沙人都知道,那裡藏著80萬人的心血


在那個機械力落後的年代,要想完成一個浩大的工程,人力自然是少不了的,湘江一橋的建成離不開80萬長沙人一點一滴的共同奮戰。


除了專業的工人和技術人員外,當時長沙市機關幹部、廠礦工人、大中學生都自發來當義務工,他們的平均年齡只有30歲。運土搬磚、肩挑手提,出工超過百萬人次。


湘江一橋:老長沙人都知道,那裡藏著80萬人的心血

湘江一橋:老長沙人都知道,那裡藏著80萬人的心血


1972年湘橋一橋建成通車的前一天,也就是9月30號,長沙市舉辦了盛大的通車典禮,年輕姑娘們臉上都笑開了花。


湘江一橋:老長沙人都知道,那裡藏著80萬人的心血


1972年10月1日,耗時一年的工程完工,湘江一橋正式通車了


湘江一橋:老長沙人都知道,那裡藏著80萬人的心血


至此以後,無論後來修了多少橋,又有多少橋消失,湘江一橋依然每天車水馬龍。


3


湘江一橋:老長沙人都知道,那裡藏著80萬人的心血


2006年它更名為橘子洲大橋,變的是名字,不變的是情懷~


湘江一橋:老長沙人都知道,那裡藏著80萬人的心血


時光回到今日,橘子洲大橋不知不覺已經走過46個春夏秋冬,伴隨著一代又一代的長沙人見證歷史的變遷。


橘子洲大橋是老一輩的長沙人一起建的,有人在這裡出生,也有在這裡死去,生活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都在這裡上演過,它是那一輩人的情感容器,和情節所在。


現在,我終於理解他們對於“湘江一橋”這個稱呼的執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