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一桥:老长沙人都知道,那里藏着80万人的心血

一架桥,串联一座城,熟络一方人

长沙的桥,承载了长沙城市的记忆


除去令人流连忘返的那山、那水、那美食。

长沙,让人恋恋不舍的大抵就是飞架在湘江之上的一座座桥了。

今天,逗霸妹要来讲述的,就是长沙的第一座大桥“湘江一桥”。


湘江一桥:老长沙人都知道,那里藏着80万人的心血


湘江从整个长沙城流淌而过,是养育一代又一代长沙人的母亲河。在没有桥的年代,长沙人出行只能依靠轮渡,过江要1个小时左右,有的时候不巧,碰上了下雨天湘江涨水,轮渡停航,人们还要冒着危险搭乘小舢板。


后来,为了市民出行方便,在敢为人先的长沙人的努力下,湘江之上,一座座桥就都被建起来了。


湘江一桥:老长沙人都知道,那里藏着80万人的心血


如今,算起来横跨湘江之上的大概有9个过江通道,而长沙人最习惯行走的却依然是橘子洲大桥,这与它背后承载的历史积淀是紧密不可分的。


1

湘江一桥:老长沙人都知道,那里藏着80万人的心血


据史料记载,晚清时期,湘军创办者之一郭嵩焘曾提出要在湘江上架一座铁桥,这是建设湘江大桥的最早提议者。


后来,1937年七七事变,湘江水陆州及大河河面树立的铁塔,准备兴建的湘江铁桥,因日本帝国主义入侵而化为泡影。


湘江一桥:老长沙人都知道,那里藏着80万人的心血


动荡不安的年代过去,时光仿佛静止了一般,修建湘江大桥的计划一度被搁置了。


直到1965年,老一辈革命家陶铸承诺,将改变长沙人的出行生活,修建湘江大桥,这个计划才被重新提上日程。


湘江一桥:老长沙人都知道,那里藏着80万人的心血

正式动工


说起来,湘江一桥的也是命途多舛,在陶铸提出兴建大桥后不久,人们都以为好日子要来了,可是谁知道这个时候文化大革命又踩着点来了......


到“文化大革命”中后期,长沙市政府才重新提出来建桥。1971年9月6日连接东西两岸的湘江大桥正式开工。


2


湘江一桥:老长沙人都知道,那里藏着80万人的心血


五一路上预制好的拱肋


在开始动工前夕,长沙市革委会大桥建设指挥部派人考察了著名的“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决定搞双曲拱桥。


1250米湘江一桥17跨正桥全部采用双曲拱桥,使用预制拱肋的施工方式,直到现在,这座双曲拱桥依然是全国规模最大的。


湘江一桥:老长沙人都知道,那里藏着80万人的心血


拱肋采用三段式焊接而成,用船运到河中央,再吊至桥上焊接。


湘江一桥:老长沙人都知道,那里藏着80万人的心血


工人们正在对拱肋进行焊接


湘江一桥:老长沙人都知道,那里藏着80万人的心血


当时义务帮忙挑土运石的长沙市民


湘江一桥:老长沙人都知道,那里藏着80万人的心血


大桥两头的楼梯在全国是首次采用悬挑式楼梯,当时很多人怀疑这种楼梯的安全性,但是时至今日,这种楼梯仍十分牢固,没有任何安全隐患。


湘江一桥:老长沙人都知道,那里藏着80万人的心血


在那个机械力落后的年代,要想完成一个浩大的工程,人力自然是少不了的,湘江一桥的建成离不开80万长沙人一点一滴的共同奋战。


除了专业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外,当时长沙市机关干部、厂矿工人、大中学生都自发来当义务工,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30岁。运土搬砖、肩挑手提,出工超过百万人次。


湘江一桥:老长沙人都知道,那里藏着80万人的心血

湘江一桥:老长沙人都知道,那里藏着80万人的心血


1972年湘桥一桥建成通车的前一天,也就是9月30号,长沙市举办了盛大的通车典礼,年轻姑娘们脸上都笑开了花。


湘江一桥:老长沙人都知道,那里藏着80万人的心血


1972年10月1日,耗时一年的工程完工,湘江一桥正式通车了


湘江一桥:老长沙人都知道,那里藏着80万人的心血


至此以后,无论后来修了多少桥,又有多少桥消失,湘江一桥依然每天车水马龙。


3


湘江一桥:老长沙人都知道,那里藏着80万人的心血


2006年它更名为橘子洲大桥,变的是名字,不变的是情怀~


湘江一桥:老长沙人都知道,那里藏着80万人的心血


时光回到今日,橘子洲大桥不知不觉已经走过46个春夏秋冬,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长沙人见证历史的变迁。


橘子洲大桥是老一辈的长沙人一起建的,有人在这里出生,也有在这里死去,生活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都在这里上演过,它是那一辈人的情感容器,和情节所在。


现在,我终于理解他们对于“湘江一桥”这个称呼的执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