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在早期發現結直腸癌?

流穹


結直腸癌的臨床症狀表現

一.早期結直腸癌大多數無症狀,這也是定期體檢的重要性。

二.進展期癌(中晚期)的患者出現腹痛、大便帶血、大便變細及腹瀉等症狀。

1、腹脹、腹痛

由於腸道功能紊亂,或者腸道梗阻而致。部位多集中在中下腹部,多為隱痛或脹痛,還有漸漸加重的趨勢,甚或表現為無規律的絞痛。

2、便血

因病變距肛門較近,血色多呈鮮紅色或暗紅色,且往往是血便分離。只在出血量較多時,才可見大便呈棕紅色、果醬樣。只有約36%的患者肉眼能看到出血。待腫瘤體積增大,影響糞便通過,可交替出現腹瀉與便秘。出血量小,隨著結腸的蠕動與糞便充分混合,此時肉眼觀察不易看出,但隱血實驗常為陽性。

3、貧血

當長期慢性失血,超過機體造血的代償功能時,病人即可出現貧血這種大腸癌的早期症狀。腫瘤阻塞,當腫瘤長至相當體積,或浸潤腸壁肌層時,可引起腸管狹窄,腸腔變小,腸內容通過受阻。隨著腫瘤擴散浸潤加重,腫瘤表面潰爛失血和毒素吸收,可導致患者出現貧血、低熱、乏力、消瘦、浮腫等表現,尤以貧血、消瘦為主。

4、大便習慣和性狀改變

結直腸癌患者大便次數可增多,但每次排便不多,甚至根本沒有糞便,只是排出一些黏液、血液,且有排便不盡的感覺。當大腸腫瘤相對較大且有糜爛、潰瘍或感染時,才可能發生大便習慣、次數的改變,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瀉。如果癌腫突出向直腸腔內生長,導致腸腔相對狹窄,則排出的大便往往變細、變形,可呈扁形,有時變形的大便上附著一些血絲。

5、腹部腫塊

腹部出現腫塊可能是腫瘤本身,或者是腫瘤與網膜、周圍組織浸潤黏結的腫塊。腫瘤本身的腫塊的形態會比較規則,輪廓較為清楚。如果是結合的腫塊,它的形態不甚規則。腫塊一般質地較硬,有的可隨腸管的活動而活動。

對有上述症狀的患者(腹脹腹痛、大便帶血、大便變細及腹瀉等症狀)建議到正規醫院肛腸門診就診,不要將上述症狀歸結為痔瘡。很多患者因為將結直腸癌當成痔瘡而延誤了治療。

早期結直腸癌大多數並無症狀,所以需要定期體檢,檢查方式有很多種:


診斷檢查

病人因上述症狀就診,醫生可能會做全身檢查,並觸診腹部是否有器官腫大或包塊。此外,還包括直腸指檢、糞便檢測或血液檢查等。

直腸指檢

直腸指檢,也叫肛診,是醫生用一個手指伸進患者肛門進行觸摸,不需何輔助設備,是檢查疾病的一種簡便易行卻非常重要的臨床檢查方法。臨床觀察發現,超過70%的中國患者的直腸癌都很低位,距離肛門很近,通過直腸指檢就能摸到。

X線檢查

包括全消化道鋇餐檢查及鋇灌腸檢查,觀察結腸直腸形態的全貌,是否有多發性息肉和多發癌灶,以便為患者的手術治療提供依據。

內鏡檢查

凡有便血或大便習慣改變,直腸指檢無異常發現者,應進行纖維結腸鏡檢查。內鏡檢查不但能夠發現結腸各種類型的病變,而且可以進行組織活檢,明確診斷,以免漏診或誤診。

糞便檢查

研究發現,結直腸癌患者的M2丙酮酸激酶(M2-PK)值是正常人的14倍,糞便腫瘤M2-PK檢測診斷胃腸道腫瘤的特異性為89.74%,該檢測特異性強、靈敏度搞,可用於結直腸癌早期診斷。

血清癌胚抗原(CEA)檢查

雖然CEA對診斷結直腸癌不具特異性(其他腫瘤CEA也可增高),但其值升高常與腫瘤增大相關。腫瘤徹底切除後CEA可恢復到正常值,復發前數週可以再次升高,因此該檢查對結直腸癌患者預後評估、監察療效和復發有一定幫助。

B型超聲掃描、CT或MRI檢查

此類均不能直接診斷結直腸癌,但可以判定腫瘤的部位、大小、與周圍組織的關係以及淋巴和肝轉移等情況,適用於瞭解腫瘤對腸管的浸潤程度及有無局部淋巴結或遠處臟器轉移,可用於術前分期及術後複查。


丁丁醫聊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你。在生活中,如果出現以下症狀,一定要特別注意。


1、排便出血

排便時糞便中有血、便後滴血或在衛生紙上有血。痔瘡是也是常見的肛腸疾病,症狀也是便血,但是痔瘡便血呈噴射狀或滴狀鮮血而腸癌便血則為暗紅色,還伴有黏液。

2、排便習慣改變

原來規律的排便習慣發生了改變,排便次數增多或者便秘,甚至有時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

3、腹痛

息肉型直腸癌常出現侷限性的左下腹疼痛,狹窄型結直腸癌易導致低位性腸梗阻,可出現反覆的腹痛、腹脹,後期會轉變為持續腹痛和腹脹。

4、裡急後重或肛門墜脹感

裡急後重就是腸道不舒服總想去廁所,但是每次卻拉不出東西。

5、大便形狀改變

如果腫塊突出向直腸腔內生長,則會導致腸腔相對狹窄,排出的大便往往會變細、變形,形狀可呈細杆形或扁帶形。

6、貧血及全身症狀

如消瘦、乏力、低熱和無法解釋的體重下降等。


而如果你正好是以下人群,那就要注意。


1、肥胖。肥胖是結直腸癌發病的危險因素之一。

2、40歲以上人群。結直腸癌可發生在各個年齡段,但患者中90%都是40歲以上人群。3、炎症性腸疾病。如潰瘍性或克隆氏結腸炎。

4、有結直腸息肉或結直腸癌家族史的人群。


黃志豔大夫


"談癌色變"由此可知癌症在人們心中是多麼的可怕,但結腸癌和直腸癌是相對比較容易治療的惡性腫瘤,當然了,越早期治療效果越好,甚至能達到治癒的情況,所以在早期發現結直腸癌是至關重要的。


如何才能夠很好地早期發現結腸癌呢?

1.從身體的不適發現警惕信號。早期的結直腸癌,通常會有大便的性狀改變,如便秘與腹瀉相互交替,大便變細,大便帶血,不明原因的貧血、乏力、發熱、體重下降、腹部壓痛等。結腸癌還可以在腹部觸及腸腔內異常的腫物,甚至會有大便在腸腔內堆積導致腸梗阻。到了中晚期,隨著腫瘤的轉移,可出現咯血、呼吸困難、全身多處疼痛等晚期症狀。

2、定期體檢。定期體檢主要是針對易患結直腸癌的人群進行每年一次的體檢。有結直腸癌家族史、結直腸息肉、癌前病變、慢性炎症等都應該每年一次體檢。對於沒有以上病史的中老年人,如果出現常常便秘、或便秘與腹瀉相互交替、血便、大便變細、不明原因的貧血等症狀,應該諮詢當地的消化科醫生,決定是否需要做結直腸癌的篩查。這個定期體檢包括項目有什麼呢?發現結直腸癌最有效的手段是腸鏡檢查,這裡的腸鏡指的是大腸鏡,並非是小腸鏡。除此之外,腫瘤的標誌物的檢查也應該出現在體檢項目中。有很多人對於單位安排和組織的體檢,能否有效發現結直腸癌?這個要看體檢項目中有沒有包含腫瘤標誌物的篩查。


結直腸癌是相對比較善意的腫瘤,最好的治療方案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這樣可以達到治癒的效果。很多病人對於結直腸癌早期發出的警惕信號並沒有太大的在意,就簡單的認為是鬧肚子或者痔瘡出血,往往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到了中晚期想要手術根治治療是不可行的。

歡迎關注、諮詢李醫生告訴你,和李醫生做朋友,預防腫瘤保持健康,走先一步。


李醫生告訴你


結直腸癌的發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結直腸癌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當癌變僅僅發生在結腸壁內側粘膜時,經過有效治療5年生存率在90%左右。越晚發現,5年生存率越低,治療難度越大,治療效果越差。

因此,提前篩查就顯得尤為重要。接下來對照下面看自己屬於哪種人群:

一般風險人群:應從50歲開始定期篩查結直腸癌,每年進行肛門指診、大便隱血試驗,每五年進行一次結腸鏡檢查(很有必要,而且目前大多數人不會將結腸鏡作為體檢項目進行篩查,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高危人群包括:有相當長的腸炎性疾病史;有長期慢性腹瀉、慢性便秘、粘液血便史;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術後、膽道疾病、糖尿病;下腹部放療史。這些高危人群應從40歲開始定期篩查結直腸癌,每年進行結腸鏡檢查。

遺傳性高危人群:指有結直腸癌家族史者,一般情況應從40歲開始篩查。另外,NCCN最新指南強調,1 名一級親屬在 60 歲前診斷或 2 名 1 級親屬在任何年齡診斷結直腸癌,應從家族中最早診斷結直腸癌者的患病年齡減去 10歲開始篩查,或是最遲於 40 歲開始檢查。

關注“藥物諮詢師軍”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若有其他問題或觀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一起聊基因


我是小影大夫。怎麼才能早期發現結直腸癌?結直腸癌早期很隱蔽,可以沒有任何症狀。要想早期發現,只有做結腸鏡檢查,沒有它法。要想通過症狀來發現早期結腸癌很難,出現症狀的一般都處於中晚期了。

早期發現結直腸癌得依靠結腸鏡

結直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是最常見的大腸惡性腫瘤。有人說,結直腸癌屬於富貴癌,原因是以前結腸癌沒有這麼高發,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吃得好了,高脂肪的飲食多了,粗纖維進食少了,結直腸癌就高發了。結直腸癌的發生除了跟飲食有關,還跟遺傳因素有關。所以有直系親屬有結直腸癌的,建議也要去做結腸鏡篩查一下。


有關結直腸癌的症狀,我也已經科普很多了。結直腸癌的發生是悄無聲息的,早期剛形成的時候我們發現不了,繼續長大侵犯了肌層我們都可能不會發現。所以,要發現早期結直腸癌,唯一的辦法就是定期體檢做結腸鏡檢查。

我們建議>30歲,沒有做過結腸鏡的其實都可以去做個普查,如果沒事的,可以3-5年複查一次。如果有息肉的儘快切除,一年後複查一下,看息肉有沒有復發。如果沒有,也可以3-5年複查一次。

那結直腸會有什麼症狀呢?

上面說了早期沒有症狀,隨著腫瘤增大,可以出現大便帶血、大便變細、大便變黑、腹瀉、便秘或者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還有不明原因的消瘦,腹部疼痛,腹部包塊等症狀。

平時上廁所時,要多關注自己的糞便的性狀和顏色,發現不對勁的,建議及時就診。


小影大夫


一般來說,結直腸癌早期基本都沒有症狀,很多患者的首發症狀是腸梗阻、便血或摸到腹部包塊,但通常出現這些症狀時已不是早期。是不是就沒有辦法可以早期發現呢?當然不是。結合個人經驗,有以下這些情況者可以及早做檢查:

1. 大便習慣改變:如大便次數增多,便秘與腹瀉交替;

2. 大便性狀改變:如粘液便(大便上粘附鼻涕樣物)、暗紅色便、大便潛血試驗陽性、大便變細等;

3. 不明原因腹脹、腹痛:經常發生腹脹、腹痛,以下腹或左下腹為主,腹痛時有便意,排便後腹痛緩解;

4. 不明原因的納差、體重下降:總覺得沒胃口,不想吃東西,吃了覺得不消化,體重減輕;

5. 不明原因體質下降,伴有消化道的症狀。


胃腸疝外科江志鵬醫生


結直腸癌早期症狀多不明顯,一般如果沒有防癌體檢意識的人,容易忽視。

因此建議年齡40以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均應該視為高危人群:1.一級親屬有結直腸癌史;2.有癌症史或消化道腺瘤或息肉史;3.大便隱血試驗陽性;4.有以下五種表現具兩項以上者:粘液血便、慢性腹瀉、慢性便秘、慢性闌尾炎史及精神創傷史。

對有以上高危因素的人群,行結腸鏡檢查或X線鋇劑灌腸造影,不難明確診斷。

如果根據病史提示為結直腸癌,需要進一步初篩。

1.大便隱血檢查,直腸指診,內鏡檢查,影像學檢查,腫瘤標誌物檢查等。


南方健康


【 編號WD455】

結直腸癌早期發現是必須藉助結腸鏡檢查,目前還沒有其他方法可以準確地發現早期腫瘤,雖然醫學研究已出現糞便免疫檢查、糞便腫瘤DNA、循環腫瘤DNA等手段,但是假陰性、遺漏太多,還沒有廣泛應用於臨床。還有CT虛擬腸鏡、氣鋇灌腸透視檢查等,這些檢查都不能直接的看到腸道內部情況,還有做一個腸鏡也不是很困難的事情,所以結腸鏡是發現早期結直腸癌最好手段、也是應用最廣泛的手段。



早期結直腸腫瘤很小、浸潤深度很淺,轉移情況也很少,這樣對人幾乎沒有什麼影響,也就沒有什麼症狀。腫瘤稍微大一點的時候,可能出現腫瘤表面破潰出血,有血便,也可能刺激腸壁後腹部有些不舒服,症狀輕微很容易被忽視,何況不一定都會出現症狀。等到腫瘤發展嚴重了,血便、腹痛、甚至肚子都能摸到包塊了,就不是早期的症狀了。所以症狀、“信號”提示早期結直腸癌是不行的。

結直腸癌目前檢查費用不算很大,但是檢查前的腸道準備、檢查時不舒服還是讓人比較怯場的,不同的人群檢查頻率是不一樣的。家族史、潰瘍性結腸炎、腺瘤切除後、膽囊切除、闌尾切除以及長期便秘、腹瀉者等等結直腸癌高危人群一般建議40歲以上每3年做1次腸鏡,有些情況頻率更高些,其他沒有高危因素的人群5-10年做1次腸鏡比較合適。結直腸癌形成途徑80-90%為腺瘤性途徑,而腺瘤發展至癌需要的時間大約是5-10年左右,所以一般人群不需要頻率很高的腸鏡檢查。

結腸鏡篩查如果發現息肉、腺瘤等等情況,有可能在內鏡下就處理了。想以便血情況判斷是不是結直腸癌,是不是早期的,這些都是不現實的。我是 ,感謝您的閱讀!


劉永毅醫生


結直腸癌早期都可有大便習慣的改變,有時便秘,有時腹瀉,大便常帶粘液及血性分泌物,故常易被誤診為痢疾或痔瘡,如長期延誤得不到正確治療,就會發展成晚期。


結腸和直腸癌的症狀因發病部位而不同,如發生在右側結腸,病人主要表現貧血,乏力,體重減輕,食慾減退,右下腹隱痛,腹瀉、便秘交替出現,右下腹可觸到腫物,並有輕度壓痛。

如發生在左側結腸部,主要表現大便次數增多,大便帶血及粘液,易發生腸梗阻而出現腹脹便秘,腹部陣痛,甚至可見腸管形狀,左腹部有時可觸到腫物。

如發生在直腸部,多有下墜感,大便帶粘液,腫瘤破潰時大便帶血,隨著腫瘤增大則大便變細、次數增多、裡急後重(解不完的感覺);如腫塊繼續增大,亦可出現腸梗阻。

以上如不加治療,發展下去都可累及周圍器官或造成遠處轉移,因而出現排尿困難、血尿、黃疸、腹水、淋巴結腫大、惡液體質(嚴重消瘦)。

結腸和直腸癌病人都不難做到早期發現和早期診斷,凡有以上早期症狀的病人,只要提高警惕,通過有效而簡單的直腸指診、腸鏡檢查,並對病變組織取病理檢查,絕大部分病人可以完全確診。
結腸和直腸癌的預防及治療只要認識並警惕。結腸和直腸癌的“癌前病變”和早期信號,凡是有腺瘤性息肉等癌前病變,特別是腫瘤家族史的病人,應儘早接受治療。當出現早期信號時要留個心眼,警惕腸癌的可能。


長腿醫生


想要早期發現家直腸癌,除了生活中要形態的注意大便形態的改變之外,還要注意定期篩查。

注意便血及大便形態改變

除了便血之外,結直腸癌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就是大便形態的改變,包括腹瀉、便秘、便頻、腹瀉便秘交替等。

就健康人而言,排便次數通常為每日1-2次,或1-2日一次,多為有形軟便。而結直腸病人,會因腫瘤刺激導致腸粘膜液體滲出,促進腸道蠕動導致腹瀉。若腫瘤引起腸梗阻,則會延長排便時間。

便潛血實驗

即通過判斷大便中是否有隱藏的紅細胞,來判斷消化道是否有出血症狀。

血清標誌物檢查

結直腸癌的發生通常伴隨著基因改變等早期事件。發生基因改變的癌細胞破裂後,其DNA釋放到血液之中,參與血液循環。若抽取外周血液檢查這些靶標基因,可對結直腸癌進行輔助診斷。

腸鏡

通過纖維內鏡直接觀察腸道內部情況,是結直腸癌的診斷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