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这部电影太小众,是你阅片量太小


电影《那山那人那狗》上映于199年,是一部较为小众的电影。


不是这部电影太小众,是你阅片量太小

侗族姑娘(陈好饰演)

父亲是一名乡邮员,结婚之前他的双脚就已经往返于山间乡野。一次送信途中,天下大雨,山雨煞人。一个替生产队放牛的姑娘,困于荒野,举目四野,杳无一人。


父亲恰经此地,救姑娘于山雨中,姑娘在父亲的背上回到家中。


父亲救了姑娘,也救了生产队里唯一的一头牛。村民闻讯赶来,围着牛满脸劫后余生的欢喜。只有父亲,两眼盯着姑娘,忘记时间的存在。


后来,父亲用自行车将母亲娶回家中,姑娘成为了父亲的妻子。


不是这部电影太小众,是你阅片量太小

父亲继续奔走于送信的路上,一去就是数月。家中只剩母亲一人,大事小事全指望母亲张罗。

掐着日子,算准时间,母亲总会去迎接从远传处赶来的父亲。


远出的人行脚匆忙,仍赶不上白驹过隙的岁月,乡野的风,田间的蹈,总把时光换了一茬又一茬。

家里的云朵,翘首等待行人的模样,山高水长,归期总渺茫。


不是这部电影太小众,是你阅片量太小

出门在外的人,总是有很多原因顾不上想家。倒是家里的人,反而更牵挂他们。


再后来,母亲生了儿子。家里总算多了一双碗筷,母亲脸上添了一点笑容。


黄昏下,等待归人的人不再身单影只,看到父亲从视线中渐劲,母亲的脸上总会出现久违的笑。

父亲奔向母亲和儿子,带着兴奋的喜悦,背上永远都是那个沉沉的邮包,父亲视它如命。


不是这部电影太小众,是你阅片量太小

长久未见父亲,父亲对儿子来讲已然如陌生人。


儿子甚至曾经唤老师为爸,闹了笑话。


父亲虽每次归来,总会带来孩子的玩具,可父子之间隔着鸿沟,时间偷走了父子之情。


车马慢的时日,父亲投身工作,为山里村民内外联系架起了桥梁,带动村民的沟通,却丢失了与儿子沟通的机会,亏欠了家庭。


不是这部电影太小众,是你阅片量太小

父亲年纪渐长,常年蹚冷水,落下一双老寒腿。再也不能背着邮包,为村民东奔西跑,无奈只得提前退休。

父亲不忍断了村民的联系,他让儿子接了自己的班。


儿子高考落榜,从父亲背上接过邮包,父业子承,那是一份对父亲责任的接替。


不是这部电影太小众,是你阅片量太小

儿子第一次出远门,父亲怎能放心,他决定最后再走一次,陪儿子。同时通告村民,今后我不再送信,由儿子代我,他送和我送一样。


只有再走最后一次,对村民做最后的交代,对第一次工作的儿子做指点,父亲才肯放心,背上的邮包也才能安心卸下。


不是这部电影太小众,是你阅片量太小


翻山越岭,风吹日晒,走街串巷,儿子背上的邮包越走越重,这才明白往日父亲工作的艰辛。


一路上,父亲将工作上的注意事项,系数讲给儿子,因这工作往日没话的父子之间有了沟通的机会。

陡峭狭窄的山路,让路要向右侧身。遇到贴五毛钱的信封,要买邮票贴上。


不是这部电影太小众,是你阅片量太小

路遇大雨,水挡去路。儿子背着父亲蹚过水,如多年前,父亲背着母亲,穿过落雨。


名叫老二的狗,常年伴父工作,练就一身通人本领,叼来柴火烤干行人的湿衣。在风中,飞身跃起,抢来被风吹散的信件。


老人常说,能背动父亲,就是儿子长大了。


儿子长大,意味着父亲已老。


不是这部电影太小众,是你阅片量太小

小时候,父亲是伟岸的形象,如大山一般,少言谈,多行动。长大后,心目中父亲英雄的形象一落千丈,不喜父亲的保守老旧,反感父亲的软弱与妥协。


可是后来,最高兴的是,成为了像父亲那样的人。


重走父亲走过的路,遇见父亲遇见的人,吃过父亲吃过的苦。


儿子终于认同父亲,一生爸爸从胸腔发出,直抵父亲的内心。


五婆寡居于村,常年哭孙子瞎了双眼。孙子考上大学,在外面当了官,从此杳无音信,只在过年时节寄来一点家用。


不是这部电影太小众,是你阅片量太小

父亲每次到此,都会拿自己的积蓄充当孙子为奶奶寄来的费用,并且「读」上一封空白的信。五婆全部生的希望皆在那一封信上,苍老的房子和苍老的人,最终会被历史遗忘在风中,父子二人心存善意,不忍告诉老人真相。


父亲老去,儿子接任父亲的责任与善念,继续奔波于乡野,直到写信这一通讯方式最终被人们遗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