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幫助世人渡過逆境,金剛經幫助世人度過順境,靜下心來生活

解讀國學的巔峰之作《道德經》,期待讀者能夠通過我的視角,重溫經典,借鑑古人的思辨精神,打磨屬於自己的生活。


道德經幫助世人渡過逆境,金剛經幫助世人度過順境,靜下心來生活


老子是一個實用主義者,《道德經》的特色就是杜絕妄言。可是,老子沒有想到,道學還是促生了道教。老子在這章寫下了這樣一段話,“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成了道家修行者的經典語錄。科普一下,道教和道家的關係!

道教的創始人,張道陵!官10代,西漢張良的後人。開創了正一道,這裡要明確一點,道家是一種文化流派,道教是一種信仰。文化,可以被思辨,不信拉倒;信仰必須無條件地信奉。


道德經幫助世人渡過逆境,金剛經幫助世人度過順境,靜下心來生活


道教的經典,主要有3本!

第一本《易經》最古老的一部筮佔之書,成書於西周。古人編纂此書的目的,為了便於佔算時檢索吉凶的結果。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春秋時期,高人依附於《易經》的卦爻形式,藉以推動哲學思想的傳播。

第二本《道德經》。

第一部道教經典是《太平經》!

這本書多災多難,根據記載流傳的版本有三種,西漢齊人甘忠可撰寫《天官曆包元太平經》十二卷;東漢于吉推出的《太平清領書》一百七十卷;張陵《太平洞極經》一百四十四卷。可惜時光流轉,歲月滄桑,《太平經》僅殘存五十七卷。

道家學說對道教的影響,非常有槽點!張道陵自稱,太上老君親封他為天師,123歲時,張道陵飛昇,他的孫子張魯,在漢中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割據政權,後來張魯和曹操達成了協議,天師道的機構遷移到了北方,合法傳播,用地盤換和平。

民間有亂世的道士,盛世的和尚之說,有些道理,是有歷史淵源和文化特色的!

道教講究和平年代清靜無為,明哲保身;亂世年代順勢而為,將替天行道作為修行的一部分,道學是有歷史延續的,老子,莊子,孫子(兵學大家,著作孫子兵法,被譽為“兵學聖典”)!解讀本文《道德經》部分內容,“讓心靈空虛到極致,守靜。萬物演化,循環往復。芸芸眾生,最後都會返本歸真,這個真叫做靜,人生要懂得命(屬於你的人生軌跡)!常(萬物運動規律為常,要有一顆平常心)!明(看清形勢)!不認識常,輕舉妄動,必有兇險。認識了常才懂寬容,能寬容才能瞭解公的涵義,才能歸心,言行符合自然規律。按照自然規律辦事才能長久,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道德經》幫助世人渡過逆境!

佛教講究緣起論,《中論》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義",是般若思想的基礎。《佛說造塔功德經》裡有一個偈語:"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佛教主張剋制物慾,當逢盛世,物慾橫流。《大紅袍全傳》“古諺雲,飽暖思淫慾,飢寒起盜心。”


道德經幫助世人渡過逆境,金剛經幫助世人度過順境,靜下心來生活


那麼《道德經》5000言,老子到底在宣傳什麼?其實很簡單,一種人生態度,用盡己所能的心態,過順其自然的生活!無論你選擇什麼樣的生活,都要親力親為,不要妄想,神仙聖佛會為你服務。


道德經幫助世人渡過逆境,金剛經幫助世人度過順境,靜下心來生活


如果跪拜能夠換取美好的生活,老子早就磕頭了!醒醒吧,該幹活了,要不沒飯吃!大聖說“求仙問卜,不如自己做主。“自己的夢還得自己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