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的認識瓷器?又該如何鑑定瓷器?

Visual_Infatuation


說起瓷器就是人們的使用器皿,古時候人們用樹葉,樹皮來裝水,裝吃的,後來人們覺得不方便,就製造了陶器,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最後才燒造出了瓷器,到了清代又燒製了一批觀賞器,所以說瓷器是全世界最早的文明,也叫CHINA

那麼如何來鑑定瓷器的,首先鑑定瓷器要分官窯和民窯,再有就是出圖與傳世

瓷器鑑定要從器形,底足,紋飾,釉質,釉色,材料,工藝,磨損痕跡,出土痕跡等

關於鑑定也不是一時一會能說明白的,只有你自己慢慢去領悟,多轉轉博物館,多轉轉古玩城,多和老玩家交流

學習鑑定是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新手最好先從普品開始,多買些普品,買些大開門的貨,再有就是多去我發佈裡看看,每天發佈老瓷器,有問題也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學習,互相努力


收藏中的快樂


首先這個問題提的太寬泛了,我就官窯瓷器如何鑑定和出手,談點淺見。

歷代官窯瓷器都是皇家督造,不管用料,做工都十分考究,是“千中選十、百中選一”,進貢給統治階級。歷代官窯瓷器都是拍賣場上的寵兒。

1.各朝代官窯瓷器。

隋代官窯陶瓷:綠釉蓮瓣蟠龍博山爐

唐代官窯:唐三彩陶瓷

唐代官窯瓷器:秘色瓷-葵口圈足蓮瓣形秘色瓷碗

宋代官窯:汝窯

宋代官窯:官窯

宋代官窯:鈞窯

宋代官窯:定窯

元代官窯:樞府瓷

元末精品:元青花瓷器

明代官窯:五彩(鬥彩)瓷器

明代官窯:青花瓷器

明代官窯:單色釉瓷器

清代官窯:青花(五彩)瓷器

清代官窯:單色瓷器

清代官窯:琺琅彩瓷器

清代官窯:粉彩瓷器

民國官窯:粉彩瓷器

現代官窯:毛瓷

2.官窯瓷器作偽方法。

官窯瓷器主要來談高仿,高仿瓷外觀,尺寸,重量,胎體,釉料,髮色,老化痕跡都與真品非常接近,不要說圖片鑑寶,就是上手,很多高手都會打眼。

>>>作偽新瓷器藝術品(老化做舊+藥水浸泡)

>>>作偽瓷器藝術品(老器身+官窯器底)

>>>作偽瓷器藝術品(新器身做舊+官窯器底)

>>>作偽瓷器藝術品(老器身+新仿官窯器底做舊)

>>>作偽瓷器藝術品(新瓷器做舊+儀器照射)

>>>作偽瓷器藝術品:(老瓷器+新繪畫+官窯款)

3.官窯瓷器鑑定解決方案。

你對官窯瓷器一點不懂,也沒關係,接下來我們教你最簡單的辦法。

不管你在家裡還是古玩市場發現官窯瓷器,拍個圖片發給我們,年代價值立馬告訴你。

聚寶古玩十五年專注古玩年代檢測研究,能對金銀器,陶瓷器,玉器,青銅器,書畫藝術品精準檢測,年代誤差不超過一年。

鑑寶專家看藏品看錶象,我們研究藏品的時光印記,我們檢測看藏品的內在信息。

時間對器物有什麼影響:

任何一件人為加工的器物,自面世地球的那一天開始,就會受到天,地場的影響。器物每經過一天,磁場波就會在器物裡累積一天。每經過一年就會積累一年。這種現象我們稱之為磁場波累積或時光印記。器物歷經古今,就形成了從古至今的時光印記數據庫。

時光印記如何去檢測:

時光看不見,摸不著,如何才能讓無形的時光可視化?經過我們十多年的努力,成攻研製出了時光印記檢測儀。

時光印記的檢測方法:

我們研製的時光印記檢測儀能夠發射不同的磁場波信號,發射的信號與檢測物匹配時,我們的檢測儀就會感應並報警。信號所對應大型數據庫中的年代,就是被檢測器物的製作年代。

檢測結果的可靠性:檢測結果有多精準呢?

我們邀請了業內專家現場來驗證。將1666年,1667年標準紀年瓷片,

打亂順序,放在密封的罐子裡。置於檢測臺上。

儀器掃描檢測後。 按1666年,1667年的順序給他。

同樣的方法密封檢測了1951,1952,1953的老報紙。 你說我們的檢測結果準不準。

古玩-脫玻化鑑定 (痕跡鑑定) ,古玩-熱釋光鑑定(能量鑑定), 古玩-X線衍射鑑定(成份鑑定), 古玩-碳十四鑑定(碳素鑑定),我們避開了其它鑑定的致命缺陷。我們攻破了瓷器拼接,瓷器加彩,瓷器X光照射,瓷器藥水浸泡做舊等讓瓷器製作年代迴歸原始,精準到一年。

4.官窯瓷器如何出手:

1.到代真品出具藏品鑑定證書 2.真品登錄民間寶笈 3.藏品每次交易信息更新到民間寶笈 4.公司對藏品交易提供保真背書擔保。1000萬元以內的藏品為買家終身保真。

官窯瓷器最好的主人:

懂它,愛它,會欣賞它的主人,才是汝窯瓷器最好的歸宿。以前民間對汝窯瓷器缺乏認識,很多精美的汝窯瓷器被當成垃圾一樣堆放,打碎,最後埋入黃土。

非常感謝你的閱讀,也感謝藏友邀請我來作答。如果你手上有疑是官窯瓷器,我們免費為你鑑寶,收藏路上攜手一起走,保護民間珍寶你我努力。

還有疑問,邀請你來現場驗證。目前免費檢測藏品,不需發一分錢。收藏路上為你保駕護航。


用戶63685883637


不論是瓷器鑑賞,還是瓷器鑑定,

上手親自觸摸與感受都是必不可少的。

手感不僅可以印證、補充觀感和判斷,

甚至可以修正、矯正、否定觀感結論。

但瓷器的手感是一個微妙的感知體驗過程,

需要長時間的經驗積累作為後盾,

雖因人有異,卻也異中有同,

下面是景德鎮陶瓷世家王掌櫃總結的瓷器的九大鑒定訣竅,

或能助你一臂之力!

1、【輕重感】

瓷器的輕重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標準,因而需要大量的上手實踐和感知揣摩,才能形成既貼近客觀真實又有個性差異的“輕重感”。瓷化度的高低、胎體或釉層的薄厚、器皿的大小等任何細微的差別,都足以導致瓷器輕重的變化。

2、【乾溼感】

有句話說:“古瓷會出汗”。瓷器的年齡不同,衣著也不同。所以在相同的溫度、溼度下,捧在手裡,其乾溼感也會有明顯的不同。一般說來,瓷器的年齡只有在200歲以上者才會有出汗的手感,但800歲以上的瓷器卻也少有出汗的溼潤的手感。

200年以下的新瓷,其手感是幹而澀、幹而滯、幹而燥,反覆揉搓瓷器表面或者呵氣摩挲釉面會發出乾澀、鈍滯、刺耳的摩擦聲;而800年以上的瓷器卻雖比較幹,卻有潤、滑、爽的感覺,無論如何揉搓與摩挲都絕對不會出現乾澀刺耳的摩擦聲。

3、【潤澀感】

百年以上的老瓷器手感上非常地朗潤、爽潤、舒潤和溫潤,而且是越古越潤、越老越爽。新的瓷器,無論是蒸煮還是燒烤,無論是打磨還是塗藥,無論是土埋還是海泡,任他絞盡腦汁、搜索枯腸、百計千方也終究無濟於事,諸多努力也許能矇騙人們觀感,但絕對欺騙不了人們的手感!

4、【軟硬感】

瓷器手頭的軟硬感是一種綜合了視覺的線性剛柔感、觸覺的銳性利鈍感的複合性感覺,而不是一種純粹的質地剛性的軟硬感。越窯瓷器無論是釉色、廓線還是文飾相 較於其他任何瓷器品種都有一種冷硬、生硬、挺硬感,定窯的陰線刻畫與耀州窯的陰地刻花工藝,都有其各自獨特的剛硬的特性。

5、【溫涼感】

溫涼感是區別瓷器品質優劣、品位高低的分水嶺和試金石。頂級的瓷器,尤其是宋代五大名窯的瓷器(特別是頂級的哥窯、汝窯瓷器),的確像寶玉和寶石一樣,溫潤如玉、冬暖夏涼!

6、【生熟感】

瓷器也像瓜果一樣,由於燒成溫度不同而有生熟之分。燒成溫度低,在1150度以下,則其聲若瓦,為生;燒成溫度稍高,在1200度左右,則其聲類硬木,為半生;燒成溫度再高,在1260度左右,則其聲如石,略有回聲,為半熟;燒成溫度若在1320以上,則其聲像金,回聲悠長,餘韻悠然,為熟。

7、【滑滯感】

凡古瓷必滑,光滑、潤滑、油滑不等,滑溜、滑潤、滑膩、滑爽有別,但滑不可少、滑不可缺,凡古必滑,是古定滑。因而也就無滑不古,不滑非古,凡滯必新,是滯就新!

8、【粗細感】

古代民窯的瓷器,往往簡易、粗糙、率意,其粗細感最為粗糙;古代官窯瓷器,儘管技藝水平和用工選料方面為歷代之最,但終究逃脫不掉歷史自然衰變的法則,所以其手感並不如近現代的新瓷那樣精細,反而略顯粗糙。

9、【凹凸感】

凹凸感對甄別、鑑定元代和明代中期以前的青花、釉裡紅的真偽意義重大。

明中期以前的青花瓷器用的都是低錳高鐵的蘇麻離青進口青花料,所以在青花著料略重之處,往往呈現明顯向下凹陷和釉面有錫銀光澤結晶這兩大突出特徵


盈江縣億星珠寶店


瓷器是在陶器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而來。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誌,陶瓷的產生髮展貫穿於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我國也是最早製陶的國家之一,而瓷器則由中國首創並發展到其它地域無法企及的高度。

真正的瓷器創燒於我國東漢時期,以其成本低廉、應用廣泛、實用方便、工藝精湛等特點獨步天下。瓷器包括青瓷、白瓷、花釉瓷、彩瓷、青花瓷、顏色釉瓷等等五花八門。其中有魏晉青瓷,隋唐南青北白,宋代五大名窯、六大窯系,元明代青花瓷,清代青花彩瓷。而瓷器鑑定需要綜合多方面因素,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

器型。是反映時代特徵最基本的條件,從器型高矮胖瘦、比例大小大致可以斷定其燒造時代。

釉質。釉質包括釉質、釉光、釉色等,瓷器施釉種類及形態決定了其燒造地域及窯口。由於不同地域的釉料成分的差異,會導致燒成後釉面顏色、光澤、質地的不同。而且同一地域窯口也會隨著時間推移,不斷改進工藝而促使釉質的變化。因此,釉質不僅反映燒造窯口,也可以反映其所處時代。

胎質。胎質包括胎色、緻密度、雜質度等,胎色是由胎土決定的,雖然會因燒造溫度的差異會有不同,但胎色是對窯口胎土的基本呈現。緻密度、雜質度是與當時的加工練泥陳腐工藝直接相關,不同窯口胎質或相同窯口不同品級的胎質都一目瞭然。

底足。任何瓷器都有底足,歷史上不同時期有平足、餅足、玉璧底、玉環底、圈足、撇足、高足、臥足等等,不只是適用於對應的器型,也是不同時代的審美反映。另外底足的工藝也是時代的特徵和品級的高低的集中反映。

紋飾。從早期的玄紋線條、麻布紋等,到宋金刻花、劃花、剔花、印花,再到三彩、青花、五彩、粉彩、鬥彩、琺琅彩等彩繪瓷器,裝飾在瓷器上的地位越來越重,其材料質地、工藝及畫法直接反映時代特點,而紋飾的圖案也是時代審美的體現。

款識。自唐宋開始就在瓷器上標記款識,比如盈字、官字款等是代表宮廷用瓷的獨特符號。隨著瓷器的發展,明代早期出現紀年款使瓷器的燒造年代更為精確,後來又出現堂名款、畫押款、吉字款等也都是時代的特徵。

以上是瓷器鑑定的幾大方面,當然還要結合其氣、韻、神等綜合評價才更為精準。

關注“元況”,瞭解更多瓷器收藏知識。



元況


關於你提的這個問題,我想談談我的見解:

一、首先你要了解,和把握各個時期陶器製品的風格。因為各時期的陶製品風格不一樣,比如說:在裝飾、刻、印、花紋圖案、顏色等都不同,所以你必須要了解,各個時代製陶風格。二、你要知道,出土的陶器中完整無損的並不多見,這是因為掏器的質地酥脆,極易損壞。尤其是人、馬等,一定要仔細檢查其手腳等處,察看上面的土鏽是否與其他部位一致。如果士鏽與原物己凝結為一,而且又與其他部位相同,一般說來應是真品,反之,則有可能是贗品。

三、你要了解,陶器作偽的手法有哪些,下面我給你檢單談一下,有幾種陶器的常見手法:1、翻鑄。2、照鑄。3、仿鑄。4、自鑄。5、作舊處理。6、補修。

最後,關於陶器作偽的關健處也在作土鏽。偽作的土誘與原物很不易凝結為一,用刀刃或指甲一刮就會脫落,很容易被人識破。

以上這些個人見解,只著參考,願能幫助你。


茶之人生\n


觀察古瓷的釉質,主要是看釉質的粗細、光澤的新舊以及氣泡的大小、疏密程度。舊瓷上都有所謂的“酥光”、“瑩光”,即指舊瓷釉面上蘊含的如玉如脂的光澤,光澤柔和,內斂,看上去很靜穆。這種深厚溫潤的釉光是由於年深日久而自然形成的。而新瓷的釉面上會出現所謂的“火光”、“浮光”,光澤很亮,刺眼,光是由釉面向外發散,這種炯炯刺目的“火光”又被稱為“賊光”。

鑑定瓷器的真偽,觀察瓷器的光澤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步驟。通常新瓷器會有“火光”,但有些仿品會採用做舊的方式來消除新瓷器上的“火光”,如將新瓷器用茶水煮、藥水浸泡、土埋、漿沱、獸皮打磨、油泥弄抹等等方法,也可以將此種“火光”去掉,但會留下一些痕跡或破綻。凡是遇到這類可疑的無“火光”卻又缺乏古瓷寶光的瓷器,應仔細觀察,用放大鏡即能找出破綻或有規律的擦痕。

僅憑瓷器“失亮”來確定瓷器的新舊,還是很不夠的。因為一向被妥善保藏的舊瓷,也有可能會有嶄新的光澤,如故宮中的清三代瓷器,有些從未起封而保存至今,一旦開箱,其瓷器的光澤依然燦爛如新;被壇罐存儲的古瓷,無論是埋在土裡或海里,只要密封好,打開之後,瓷器依然會光亮如新。遇到這種“老中見新”瓷器,必須要從器型、胎質、釉質、色彩、紋飾、款識等幾方面詳加審視,不要輕易遽下結論。

在觀察釉質時,要注意看釉面,看釉層的厚薄程度,釉流淌的狀態,以及縮釉情況。各個名窯和名瓷都有各自的特徵。胎釉色對鑑定瓷器也是至關重要的。



發現佛山


如何鑑賞古瓷器:古代藝術品每個器物都有文化內涵。

(1)尺寸大小,不管哪個器物他的尺寸大小用過去風水尺測量,全都是吉祥數字,裡面隱含的是易學、玄學、術術等角度,j不同的時間地點事件所要表達的內涵都不一樣,但是他一定有規律遵循。

(2)美學,古代藝術品首先就是養眼,看起來美,有句話叫遠觀型、近觀意,東西對不對首先看器型,型不對就會被否定,所謂型就是協調自然,看著那都順,這是古人經過長期實踐摸索出來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量化)的精神內涵。

(3)工藝學:什麼時期有什麼時期的特點風格,使用的工具、原材料都有所不同,所以通過工藝特點來審視古玩,也是對古玩鑑賞的一個最有效的方法,對公藝研究透了,就不會出現關公戰秦瓊的囧事。

(4)畫片:就是看器物上圖畫表現的內容,也有時代特點,俗話叫: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一路連科、吉祥八寶、雲龍三現,五子登科,三酸圖,寓意深刻,比如:因一個海東青完顏阿骨打率部打敗了耶律延禧從此金取代了遼,建立了政權。一路連科,九五至尊,雨過天青雲破處 ,這般顏色做將來,反映了當時帝王對未來的期許。爐鈞釉燒製是不可預期的顏色,入窯一色,出窯萬彩。家趁萬貫不如鈞瓷(汝瓷)一片。雖然有些誇張但是也放映了當時鈞瓷、汝瓷的珍貴高雅。

(5)化學變化:老化痕跡分析











商會博物館賈玉釗


如何正確的認識瓷器?又該如何鑑定瓷器?


我是“以瓷惠(會、慧、匯)友”,對中國古瓷器的鑑藏有近三十年的實戰經歷和豐富經驗,早在十幾年前就發表過《古玩鑑定的誤區》、《淺談瓷器的手感》、《瓷器鑑定中的“望、聞、問、切”》、《氣泡在瓷器鑑定與鑑賞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一批有一定影響力的論文和作品,現在就古董鑑定問題已經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現在入駐自媒體平臺,期待與所有真愛古瓷的朋友坦誠溝通交流,大家各抒己見、相互切磋、共同進步!感謝各位朋友的捧場關注與點贊!謝謝!

而且聲明一下,我所有文章中才的藏品都是我個人的收藏,萬不得已用別人的圖片,我會特別註明。照片是自己拍的,圖片遠不如實物精美漂亮,沒辦法,個人技術不行,光線、角度、距離都把握不好,大家湊合著看吧,能說明問題就行。

為了更好、更直接地與各位瓷友溝通和交流,“以瓷惠友”已經開通了“西瓜視頻”,已發“蚯蚓走泥紋的前世今生(一)、(二)、(三)”、“定窯何以成為五大名窯之一,應該如何鑑定”等視頻,歡迎喜歡探討瓷器鑑定真諦的朋友觀看、評論,後續我會開通“西瓜視頻直播節目”,方便與有瓷器鑑定鑑賞需求的同道溝通,敬請期待!回到話題上來。


如何正確的認識瓷器?又該如何鑑定瓷器?


正確認識瓷器,也就是要從本質上而不僅僅是從形態及形式上去認識瓷器,要從本質上認識瓷器就必須深刻理解瓷器作為“泥的藝術”、“火的藝術”以及“泥與火的綜合藝術”的深刻含義,並能夠從成型工藝、溫度控制、氛圍營造和時機把握等方面全面理解和把握瓷器的關鍵點和關節點,從而能夠區分瓷器的優劣、真偽與仿贗。


在正確理解和認識瓷器的本質的前提之下,如何鑑定瓷器就極其容易和簡單了:


一定要用統一依據、統一尺度、統一標準、統一規則的瓷器本質特徵鑑定法,亦即“瓷器微觀氣泡衰變進度對比法”來鑑定瓷器,因為瓷器氣泡衰變具有不可逆、不可仿、不可複製和無可取代的本質屬性,又同時具有客觀性、典型性、代表性和公開、公平、公正的“三公”性,因而其鑑定結論的可靠性和可考性高達百分之百。


而且,用“瓷器微觀氣泡衰變進度對比法”來鑑定瓷器,可以不分瓷器品種、不分瓷器窯口、不分瓷器朝代,全都一視同仁,鑑定的依據、尺度、標準和規則都絕對統一、同一和一致,而絕對不會像“瓷器宏觀特徵鑑定法”那樣去靠“蒙、猜、估、賭”地去坑蒙拐騙。


用“瓷器微觀氣泡衰變進度對比法”來鑑定瓷器的具體做法是,拿100倍以上帶光源的放大鏡直接觀察被鑑瓷器釉面下的氣泡,把觀察到的氣泡類型尤其是衰變的進度、程度、幅度、力度與梯度,跟“歷代瓷器微觀氣泡衰變進度總表”相互比對,很快就能得出鑑定結論。


因為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氣泡大小、分佈、組合和衰變的共同特徵,因而把具體的觀察所得與“歷代瓷器微觀氣泡衰變進度總表”相互對照,只要不是瞎子和傻子就能得出正確的鑑定結論來,事實上,用“瓷器微觀氣泡衰變進度對比法”來鑑定瓷器就是這麼容易和簡單,何樂不為?


上幾件古董瓷器圖片,以證上言,以餉同道。

北宋官窯神級臻品黃釉賁巴壺。

北宋官窯鼎盛期神級臻品天青釉四雲足橢圓水仙盆。

北宋汝窯鼎盛期清涼寺窯神級臻品五芝麻釘月白釉48菊瓣筆洗。


以瓷惠友


硬片:俗稱書畫為軟片,瓷片為硬片。

反瓷:沒有上釉的瓷器。

雕瓷:經過雕刻的花紋凸起的瓷器。

刻瓷:採用鑽石刻刀刻劃陰紋花的瓷器。

開光:在色釉或密繪的幾個部分留有似窗口(長方形、菱形、圓形等)的白地,在白地內再施以繪畫的瓷器。

開片:在一色釉瓷器的釉上出現或粗或細、或長或短的裂紋,是窯工為美化而故意製作的。帶有開片的釉料是一種專門的配方,即瓷器燒成後,在逐步降溫和出窯後,收縮不同步,形成開片。

冷紋:一色釉或彩繪瓷器,出乎窯工意外的在釉上出現的短而極少的裂紋。是受冷空氣襲擊,自然形成的。

魚子紋:一色釉瓷器,在釉表出現極細碎又很像魚子的裂紋,這也是窯工為了美化而製作的。

火燒紅:瓷器露胎部分燒出來的鐵質紅色。在永、宣青花器中最突出。

螺旋底:瓷器底部形成的螺旋紋。此現象在清代康熙年間的青花器表現上最突出。

沙底:瓷器底部不上釉而露胎的。

刀切底:足部是方稜leng,如刀切一樣。

泥鰍背:足部是圓形,如泥鰍背一樣。主要見於雍正朝前後。

翻身:指瓷器的底部。

支釘:帶有幾個錐形的窯具支燒的瓷器。出窯後將窯具取下,釉上出現的錐支痕跡。

淡描:雙筆描繪的花紋。雙描輪廓,一般多見於青花器。

彩頭:就是彩色。

蚯蚓釉:瓷釉上出現像蚯蚓在泥中行走過的痕跡。宋鈞窯有此紋。

金絲鐵線:瓷器上的紋片(哥窯紋)有的是黃色,稱之為金絲;有的是黑色,稱之為鐵線。

紫口鐵足:口的部分是醬紫色,足的部分是黑色的瓷器。為宋哥窯器的特點。

一道釉:純一色釉的瓷器。

奶釉:白釉的色澤如牛奶般豐潤。特指宋代定窯器。

裹足釉:瓷釉包足,足部不露胎。一般為支釘燒法。

垂釉:瓷釉流垂到足邊,像濃液下垂的形狀。一般表現在紅郎窯。宋代有一種黑釉碗,也有此現象。

串煙:燒造時受煙燻,釉上出現黑斑。

縮釉:燒造時由於胎病使瓷釉收縮,出現小的洞。

棕眼:與縮釉一樣,但洞更小一些,像針眼一樣。

橘皮釉:瓷釉脹得像橘皮一樣。

浪蕩釉:瓷釉像波浪蕩漾的樣子。

吐沫釉:燒造時,器身釉內發生的小氣泡像吐沫一樣。

珍珠釉:高溫色釉中的特殊品種,具有淡雅素淨、顆粒凸起的藝術效果。

蕎麵地:瓷釉表面由於燒造時從胎骨中發泛的極密極小的黑點。與和好的蕎麥麵的黑點極相似。

燈草口:帶色釉瓷器由於口沿釉薄出現像燈草一樣很窄的白邊。

蒼蠅翅:郞窯綠釉的片紋內間斷有一片一片的銀色閃光,很像蒼蠅翅。

糟坑:窯變一類的瓷釉。開片很細,使用年久後,有的開片內小釉塊斷斷地脫落下來,形成遍身的糟坑。

發愣、二愣:鑑定斷代在初步不能解決時,提出疑問的含混語。

發呆:不俊俏的意思。在鑑定瓷器造型時的習慣語用。

死板:不流利,鑑定瓷器上的繪畫時常用此語。

發涅:不大光亮,鑑定瓷釉時的慣語。

發悶:不漂亮、不鮮豔。鑑定釉、彩時的習慣語。

崩:口部或足部有碰傷,尚沒有出現裂紋的稱崩。

錦皮光亮:對於年代久遠,藝術較高,彩釉鮮豔,不上彩不傷釉的器物的一種讚語。

鬼頭:俊俏的意思,與發呆是互相對照的兩個方面。

火頭:釉彩很鮮豔或繪畫很熱鬧常用此語。

手頭:胎骨厚的器物常說手頭重。胎骨薄的東西常說手頭飄。

有充相:複製的器物和舊的差不多。如不細心觀察研究就能充當舊器。

落彩:應該加彩而沒有加彩。

落釉:帶釉瓷器有的部分忘記塗釉。

白釉澀胎:明代弘治窯常用一種燒瓷工藝,即掛釉時將先設計好的龍紋預留出來,不掛釉,燒成後以自然的胎色形成龍紋,另有一番裝飾特色。

蛋殼:形容瓷胎薄得像雞蛋殼一樣。

衝口:口緣上胎釉碰傷出現的裂紋。

雞爪紋:瓷器的腹部或底部碰傷,形似雞爪的裂紋。主要出現在瓶、罐的地底部。

夾扁:圓形瓷器在燒造時發生變形,出現了不圓的現象。

翹楞:燒造出窯後器物出現的變形不正的現象。

重皮:經過碰傷。足內外或口內外出現的似乎將要脫皮的現象。

破泡:瓷釉中的氣泡經過長期使用,泡破碎。劃傷瓷器表面被硬性鋒刃物刻劃過而出現的傷痕。

失亮、傷彩:瓷器表面經過軟性物長期的擦ca刷而失去了原來的光澤。

剃頭:將瓷器口部的殘破處截去磨光。

修腳:將瓷器足部的殘破處截去磨光。

露骨:瓷釉下垂,釉薄部分露出胎骨。


壹豐堂


中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奠定了我國古代藝術品的種類繁多,樣式繁雜。但是歷朝歷代都有人出於種種動機,對古代藝術品進行復制與模仿,真真假假、魚目混珠。各種“清仿元”“宋仿唐”等跨年代仿製品對古董鑑定研究產生了極大困擾。研究古董的演變規律需要對它的真假、製作年代和當時的工藝水平進行深入研究探索。這樣的過程就叫做古董鑑定。

那麼如何能鑑定一件文物的真假呢?專家們採取的是什麼方法呢?

首先是大家熟知的“眼學鑑定法”,也就是專家鑑定法。鑑定專家需要有國家文物局頒發的鑑定師資質。通過對物品的形態、質地、材質、特點進行觀察,並根據製作年代與當時的藝術形態進行判斷給出結論。但這樣傳統的模式難免會有爭議,"金縷玉衣"、"漢代玉凳"等鑑定作偽事件在收藏界引起很大的轟動,事件一出被稱為“打假專家”的鑑定師們公信力大不如前。但行業內日仍有不少牢記本心,堅守道德底線的專家們,國家文物局也在積極建立鑑定資格管理制度,相信鑑定行業會越來越標準化制度化。

其次還有“科學鑑定法”。以現代科學儀器來分析文物中的成分,對比各朝代相同物品成分來進行判斷。但是同樣科學儀器的分析也會有失公允,就像上文所說的朝代仿製品,如一件清仿唐的瓷器,雖然成分對比不是唐朝的文物,卻不能斷定其沒有收藏價值。

所以對於古董鑑定的方法應該科學鑑定與眼學鑑定相互結合,這樣的結論會更加準確。古董鑑定的基本目的是為了辨別真偽,判斷時代、產地和質量的優劣,解密歷朝歷代古玩藝術品的價值與其深遠內涵。

更多關於古玩藝術品的知識可以關注公眾號【尋寶寧夏】進行諮詢瞭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