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州夹涧村六举人


山东青州夹涧村六举人


夹涧是青州市益都办事处最北边最大的一个自然村,全村现在又分西、东夹涧两个行政村。明清时期,这个村村南有一泉眼,是裙带河发源地。河水自南向北流淌,从夹涧村中穿过。河水清沏见底,鱼儿欢游。河岸上树木高大,古树参天,郁郁葱葱。


这个村又是交通要道,向南有通往青州的南北大道。向东有经张孟口至潍县的东西大道。两条大道从夹涧村中交汇,是一交通重地。十字路口有十几家饭店,接待南来北往的客商。


这个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青州城北有名的大粮仓。这个村大都姓冯,是“北海世家”冯裕之后。在清康熙年间,四十二年出了六个举人,在青州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


为把这个事情搞清楚,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调查了有关知情者,终于查清了这件事。明末清初,青州一位文华殿大学士(宰相、正一品)官员冯溥,成为“北海世家”的后起之秀。冯溥的二爷冯琨,(四世) 字季珍,行十九,与其三叔冯士仪,(五世)字于一(行三,是冯珣之三子,行一为冯士衡(五世)冯溥之父。)为了更好的发展,选择了风水宝地,风景秀丽的裙带河发源地的——夹涧村住下来。冯琨住村东,习武。冯土仪住村西,习文。由于当时的“北海世家”大都为官,经济收入十分可观,是足有银两,供习武、习文的,于是置地安家,过起了幸福的生活。


清康熙十一年(1673年),冯琨习武终于出现成果,其孙,冯漷,(六世)字孔泗,首先中武举(载《临朐县志》),成为冯氏家族中的第四位举人,夹涧村的第一位举人。其父冯土彦(五世)行九,字于抡。冯漷当时的武艺十分高强,一心考取武进士,但未成功。他心不死,有了第一个儿子,起名为盖世。其后人, 现住东、西夹涧村,冯立花、冯立功、冯立忠、冯立温、冯立民、冯立成等家族均为冯常之后,一生未仕。


清康熙十七年(1679年), 冯琨之七子冯士骏,(五世)字于声,后改于天,中武举,成为冯氏家族中的第五位举人,夹涧村的第二位举人,冯士骏中武举之后,还苦练武艺,一心考中武进士,但始终未如心愿。但他自己认为,自己的武艺天下第一,于是,将自己的字由于声改为于天,一生未仕。冯士骏之重孙冯敬(九世),后迁淄博市临淄区坡子村居住。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7年) ,冯士仪之重孙冯慎,(八世)字思话,号学海,康熙丙子年中举人(载《益都县图志》),成为冯氏家族中第六位举人、夹涧村的第三位举人,其父冯芳世(七世),字兰竞,号从吾,府增生。冯慎,业儒未仕,以贤者见称,有著作《静长斋诗稿》传世。后人冯太东家族,现住青州市益都办事处西夹涧村。


清康熙三十二年,冯琨之重孙冯国昌,(七世) 字公辅,中武举(载《临朐县志》)。成为冯氏家族中第七位举人,夹涧村的第四位举人。其父冯泽(六世),字孔聚,监生,一生未仕。其后人住青州市益都办事处东夹涧村,冯春会家族是其最近支。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4年) ,冯士仪之重孙冯密,(八世)字汝玉,号学山,曾用名冯缜,中举人(载《临朐县志》)。成为冯氏家族中第八位举人,夹涧村的第五位举人,其父冯芳世,(七世),字兰竟,号从吾,府增生。冯缜,业儒未仕,以贤者见称。其后人驻青州市益都办事处西夹涧村,冯依周、冯依贤、冯景孔、冯景孟、冯景彦等家族是其后人。


清康熙五十三年 (1715年),冯琨之重孙冯国祚(七世)字鹤岩,号云麓,中武举(载《益都县图志》),成为冯氏家族第九位举人,夹涧村的第六位举人,其父冯淞(六世)字孔筠,贡生,授山东省武城县训导。其后人驻,青州市益都办事处东夹涧村,冯春芄家族是其人。

冯氏家族自冯裕公后,明清两朝,有进土10人,举人14人, 贡生53人,秀才278人(见《冯氏族谱》第16页),仅夹涧村,四十二年就出了六位举人,可见,当时的夹涧村,冯氏家族是多么的家兴业显,宗族兴盛。


夹涧村有辉煌的过去,也有光明的今天,繁荣的未来。有诗为证:


裙带河畔,铁路北旁。历史悠久,一大村庄。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老母庙会,带动繁荣。成立武馆,远近闻名,六大举人,叱咤威猛。土地肥沃,水利充瀛,粮食瓜菜,五谷丰登,沃野千里,交通便捷,前景广阔,充满生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