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四章

道盅,而用之又弗盈也。

淵呵,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也,象帝之先。

這裡講述了“道”的本質和特徵,虛無縹緲,不知出處,但真實存在,它不是一個準確的目標,具體的一個事物,但又無處不在,小走每一步的路,大到宇宙裡面的萬事萬物,不知道在它之上還能有什麼更本源的存在,只知道它存在於天帝之前。

《道德經》第四章

如何擺放自己位置,需要磨掉自己不可一世的銳氣及浮躁情緒,這樣自身紛亂和煩惱都得以解除,摒棄那種張揚外顯、驕傲放縱的心態,代之與世無爭的人生態度,以平靜的眼光來看待世間的美醜、善惡、貴賤、榮辱、坐看風輕雲淡。正如:“費斯汀格法則”,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道德經》第四章

人類是無法改變社會,只能是適應社會,接受它,改變自己,然後才能體會到社會能給你帶來的好處。

《道德經》第四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