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淮安:河下古鎮

坐落在江蘇省淮安市的千年古鎮河下古鎮是一座比較冷門5A級古鎮,它有著2500年的歷史,這裡不需要購買門票即可進出遊覽。

江蘇淮安:河下古鎮

底蘊深厚的“進士之鄉”河下古鎮

提起河下古鎮,幾乎少有人知道河下古鎮位於何處?河下古鎮,位於江蘇淮安市淮安區西北隅,淮安區也就是之前的楚州區,淮安歷史文化名城所在地,河下古鎮也是淮安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護區,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河下古鎮的歷史最早可追溯這公元前486年,當時吳國君王夫差在此開鑿了連通淮河與長江的邗溝,以方便向北方運輸糧草,長江與淮河相連接的位置就是現在的河下古鎮,當時稱為“末口”,之後這裡一直都是一處重要的水運中轉口,清朝時期朝廷曾派遣鹽運使入駐在河下,那時的河下古鎮已經是淮安重要的商埠之一。

江蘇淮安:河下古鎮

除了商業繁華外,河下古鎮名人輩出、文化底蘊深厚,尤其是明清時期,在這裡曾走出過67名進士、123位舉人、12名翰林、一名狀元(沈坤,筆者就是沈坤狀元第十七世孫。)和榜眼兩名,大多是對於社會有著突出貢獻的人物,是遠近聞名的“進士之鄉”,有“全國進士第一鎮”的美譽。河下古鎮有六大特色:文化重鎮,軍事重鎮,鹽商重鎮,中醫重鎮(山陽醫學的發源地),美食重鎮(淮揚菜的發源地)還有佛學文化。

說起這裡誕生的名人,很多都是大家所非常熟悉的,秦漢時期有大軍事家韓信,文學家枚乘、枚皋父子,唐代有詩人趙嘏、宋代時期的抗金英雄梁紅玉、明代時期有《西遊記》作者吳承恩和民族抗倭英雄沈坤、以及清代有樸學大師閻若璩,考據學者吳玉,名翰林程晉芳,溫病醫學家吳鞠通,數學家駱騰鳳,長篇彈詞《筆生花》作者邱心如,圍棋國手梁魏今,道光皇帝御先生官居禮部尚書、都御史汪廷珍和民族英雄關天培………等等,走在河下古鎮的街巷之中,隨處可見的名人故居,非常之多。相比那些知名古鎮,河下古鎮的歷史更為悠久,但名氣卻並不大,以至於幾乎少有遊客來到這裡,走在古鎮中,甚至給人的感覺非常冷清,這點很讓人不解,畢竟河下古鎮還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而且還不需要購買門票,對於那些動不動要收100元門票的5A級古鎮,千年古鎮河下顯然是非常良心的景區了。

江蘇淮安:河下古鎮

據地方誌《河下志》記載,歷史上的河下古鎮曾擁有108條街巷、44座古橋,園林、牌坊、寺廟更多多達百餘處,尤其是明清時期的河下古鎮,私家園林一座挨著一座,完全可與揚州的私家園林相媲美。不過,如今保留下來的並不多,目前,主要有吳承恩故居、魁星樓、沈坤狀元樓、文樓、青晏園等等。百餘條街巷如今也僅剩下這條長約2公里的石板路,好在石板路依然是最初的石板路,兩側的明清風格的建築也大多完好地保留了下來,這是淮安保存最為完好的古街區之一。自古以來河下古鎮商業就非常繁華,至今這條古街依然商鋪林立,似乎可以感受到昔日的繁華,只是來往的遊人少了許多。

在千年河下古鎮這條石板路一側有一座樓房格外引人注目,門匾之上懸掛有“文樓”二字,這是一座建於清末時期的狀元樓,是為紀念沈坤狀元而建起的公共樓閣,後來成了一處當地特色的淮揚菜館,其中文樓的湯包最為出名,許多名人都曾來到這裡品嚐。很有意思的是,在院落中的一面牆壁上題寫有一幅殘聯,上聯是:“小大姐上河下坐北朝南吃東西”,下聯一直空著,至今沒有人能夠工整的對上下聯。據當地人說,乾隆帝曾與紀曉嵐一道來到這裡遊歷,即便才華橫溢的紀曉嵐也未能工整的對上下聯。

河下古鎮還是淮揚菜的重要發源地,被譽為淮揚名菜第一鎮。歷史上這裡富人多,食客多。所以廚藝大師就發明了各種菜餚來滿足富人的要求。知名的有文樓蟹黃湯包,文樓漲蛋,宴樂的長魚席等等………

江蘇淮安:河下古鎮

漫步江蘇最低調的古鎮 河下古鎮

如今的河下古鎮已成了當地知名的旅遊景點,走在窄窄的石板路上,我依然能感受到當年的繁華,街邊盡是各種商鋪,可以品嚐不少當地特色小吃。古鎮上明清代及以前的建築佔到70%以上,歷史風貌得到完好的保留。許多名人故居已經修復對外開放,許多私家園林都在逐步恢復之中。如早已建成的吳承恩故居和猴王世家陳列館和不久前投巨資建成的沈坤狀元樓、狀元府(寓園)。其它還有韓信釣魚臺和漂母祠,左寶貴墓以及梁紅玉祠和公園,左寶貴祠堂,程公橋等都在開始接待各地遊人。經過當地政府全力打造,河下古鎮“一河二街五景”已初具規模。

以園林景點、西遊記大舞臺、梁紅玉祠等組成的河下北入口4萬平方米古典園林式建築群都以初見規模。河下古鎮已初步打造成古典與現代經典對話、燈光與槳影相映成趣、文化與產業完美結合的具有獨特個性特徵的淮安版的“夫子廟”、“周莊”。河下古鎮那古樸的石板路、粉牆黛瓦、飛簷翹角的建築,亦或小橋流水般的柔情,無處不吸引著我的目光。古鎮讓我著迷,雖然這裡並不屬於江南地區,卻有著江南水鄉古鎮的清麗婉約與古樸寧靜。

江蘇淮安:河下古鎮

石板路貫穿古鎮中心,走在古樸的石板路上,我看到兩側是一座座明清風格磚木結構的民宅,而且這些民宅中至今依然生活著當地的居民,站在石板路上聊天的人、房屋外晾曬的衣服以及時而飄來的飯菜香味,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向你訴說著河下古鎮的千年歷史歲月,依稀可見當日的繁華景象。石板路可以說是這裡的靈魂,蜿蜒曲折向遠處的轉角處,在歷史車輪的碾壓下石板路早已變得非常光滑,每一塊石板長1米,寬0.5米,至於有多少塊石板我沒有細細去數,很難想象一個沒有山的小鎮子,數量如此之多的石板是從何而來,我想,當然那時這裡的水運如此發達,從外地運來也是輕而易舉的。在這條石板道兩側還有許多的小巷子,轉身走進小巷子中,同樣是石板路延伸向遠處,兩旁皆是古樸的居民房屋,一隻貓咪透過窗戶望向我這位不速之客,時光此時似乎一下子靜止了下來,永遠定格在了這幅畫面之上,我喜歡這種感覺,這種轉角邂逅陌生的奇妙感覺。

江蘇淮安:河下古鎮

在古鎮的一側還有宋代抗金巾幗英雄梁紅玉祠,梁紅玉大戰黃天蕩的傳奇故事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也一定為梁紅玉的英雄氣概所震撼。早期的梁紅玉祠後期毀於兵火,如今重建了一座梁紅玉祠,大門坐北朝南、高大雄偉。為紀念抗金英雄梁紅玉,在梁紅玉祠一側還建有一座梁紅玉的塑像,高1.7米的梁紅玉塑像站立於神臺之上,梁紅玉塑像手持寶劍、神采飛揚、英姿颯爽,如今是河下古鎮地標性建築之一。

江蘇淮安:河下古鎮

走進吳承恩故居,這裡是美猴王世家藝術館。2004年(農曆猴年),為紀念世界文化名人、我國明代著名小說家、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先生誕辰500週年,表彰舉世公認的“章氏猴戲”家族對弘揚“西遊”文化的傑出藝術成就,為進一步振興猴王精神,由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人民政府和著名錶演藝術家六小齡童先生合作,在吳承恩故居東側旁興建了中國第一座“猴王世家”神奇而美妙的藝術建築。該館佔地面積2789.5平方米,充分運用傳統的中國造園手法,結合現有的地形地貌及周邊的環境,其功能採用了環抱式的平面佈局的明清風格,創造出優美而自然的環境。館內分為:世家廳、藝術廳、演映廳、猴戲廳等,內容充分反映了“猴王世家”幾代人近百年來對中國猴文化的倡導,為猴戲藝術所作出的特殊貢獻及輝煌的藝術歷程、珍貴文物及戲劇用品共計400多件。其中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一代偉人的手跡及合影照片等尤為珍貴。

走進民族抗倭英雄沈坤狀元府

江蘇淮安:河下古鎮

在明王朝嘉靖年間,倭寇不斷侵擾我國東南沿海一帶,進行燒殺搶掠殘害我國百姓。中國人民奮起抵抗,毫不手軟。當時就流傳這麼一句話:“北有戚繼光,南有沈坤”之說。當中國人民進入抗日戰爭之時,日寇再次侵略中國,當日軍佔領江蘇省淮安市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燒燬沈坤狀元樓,損毀沈坤墓來報他們的仇。由於歷史種種原因,民族英雄戚繼光被家喻戶曉,而民族抗倭英雄沈坤卻受奸人所害,正氣沒有得到應有的弘揚,這段光輝歷史沒有被載入正史。但值得慶幸的是,沈坤的抗倭壯舉永遠永遠銘記在了淮安人民的心中了………就在前不久,古城淮安的河下古鎮,經過淮安政府全力打造,又重新復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抗倭狀元—沈坤狀元府向世人隆重開園。

江蘇淮安:河下古鎮

沈坤狀元府第(寓園)復建工程,是按照阮儀三教授創意設計而實施的精品文化旅遊項目。該項目建設內容包括狀元府主體建築、攬秀樓、躍如閣、殿春軒、湧雲樓、香雲閣、澄潭山房、半紅樓、蘊墨樓、蔭綠草堂、點水閣、平遠山堂、樵峰閣等13個單體建築。這裡陳列布展了沈坤領兵抗倭事蹟以及河下“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史料,同時開闢“詩、書、禮、樂”國學經典教育培訓,打造成為國學文化和科舉文化融古典園林於一體的國學館。現在的沈坤狀元府由狀元樓、老宅區、習武區、向學區、園林區和紀念區六大部分組成,這六大單元各具特色,相得益彰。狀元樓古樸典雅,莊嚴肅穆。

江蘇淮安:河下古鎮

沈家老宅盡顯江南民居青磚黛瓦,雅素明淨特色。習武區再現練武佈陣之壯觀。向學區追溯科舉文化之歷史。園林區寫意的山水,曲徑通幽。紀念區為沈坤的家祠,供奉有曾祖以下五服以內的祖先牌位。如今,沈坤狀元府儼然成為了淮安人民極好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組圖為江蘇淮安千年古鎮河下古鎮風光景色以及人文風情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