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之母:风情万种,走遍万水千山,孤独死去后只留下一只箱子

现如今很多文艺青年们都很喜欢看张爱玲的小说,不少人在看过张爱玲的小说后都有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在她的笔下,女主人公的母亲们往往都是反面角色,她们或是懦弱无能,或是蛮横不讲理,有的干脆就是为了坑害儿女而存在的。那么,为何张爱玲对于母亲这个角色会有着如此之多的负面情绪呢?这不得不说说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

。她一生向往自由,孤独死去后只留下了一只箱子。

张爱玲之母:风情万种,走遍万水千山,孤独死去后只留下一只箱子

张爱玲笔下的女子,总是会在某些方面有着张爱玲自己的影子,而也正是因为母亲黄逸梵的所作所为,让张爱玲对于母爱这个词语感到十分的陌生,流露在笔端的母女之情自然不会太好。黄逸梵可谓是出身名门,她的父亲曾经在清朝晚期做过朝廷大官,家境富足,可惜的是他的父亲英年早逝,母亲也不是家里的正妻,黄逸梵的少年生活过得并不是很如意。

张爱玲之母:风情万种,走遍万水千山,孤独死去后只留下一只箱子

但好在黄逸梵人长得漂亮,又读过书,高门显贵的家世在那里摆着呢!所以自然会有一门门当户对的婚姻。于是黄逸梵她便嫁给了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

张志沂的身份也不简单,他是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外孙,据说当年张志沂的母亲带着大笔的嫁妆嫁到了张家,所以张志沂家中也很是富贵。这段婚事看起来是门当户对,比较完美,但事实却不是这样。张志沂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不学无术不说,还整日无所事事,吃喝嫖赌样样俱全。而黄逸梵却是个受过新式教育的独立女性,加上当时西方自由思想的传入,黄逸梵开始厌烦自己的丈夫,开始向往自由的生活。

张爱玲之母:风情万种,走遍万水千山,孤独死去后只留下一只箱子

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黄逸梵毅然出国,而当时她已经生下了一双儿女,全然不顾儿女年幼,走得很坚决。年幼的张爱玲自此便失去了母爱。黄逸梵在出国之前从娘家那里继承了一大笔的遗产,所以来到欧洲之后,她过着非常潇洒的生活,她开始抛弃中国传统妇女那些束缚的条条框框,开始奔向自由。四处游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与各色在外留学的上流人士一起交往,过得非常惬意。

张爱玲之母:风情万种,走遍万水千山,孤独死去后只留下一只箱子

几年后,黄逸梵回到国内,她开始按照自己的要求去教育张爱玲,努力让她成为一名独立、时尚的人。但黄逸梵根本无法与丈夫惨淡的婚姻,于是便提出了离婚。二人离婚之后,张爱玲与弟弟还是跟着父亲张志沂生活。但此时的张志沂已经给张爱玲娶了一位后妈,张爱玲与后妈的关系很是不好,每次与后妈发生冲突,父亲都不会站在自己这一边,甚至因为与后妈吵架,张爱玲被父亲圈禁与毒打。此时的张爱玲无比想念自己的亲生母亲黄逸梵,可惜当她向母亲求救时,母亲竟将她推了回去。

张爱玲之母:风情万种,走遍万水千山,孤独死去后只留下一只箱子

可见张爱玲对于母亲是有多么的失望,黄逸梵安排女儿去读书,却鲜少关心女儿的生活,只管自己生活够奢侈舒适,丝毫不关系女儿因为生活拮据而愁眉不展。对于这样的母亲,张爱玲无话可说,她只有在写小说的时候将自己母亲的自私、冷酷嫁接到笔下塑造的角色当中。张爱玲也早早开始独立的生活,靠一支生花妙笔换取高额的稿费,让自己过上舒适的日子。

张爱玲之母:风情万种,走遍万水千山,孤独死去后只留下一只箱子

黄逸梵过惯了优雅舒服的生活,而这种生活是需要靠大笔的钱来维持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黄逸梵的财产支配变得没那么自由了。从娘家继承来的财产也只剩下了一些古董,于是黄逸梵开始靠典当过日子。在人生最后的几年中,黄逸梵的生活可谓是一落千丈,有时她甚至需要自己工作来养活自己。而此时黄逸梵的女儿张爱玲,已经是名满海外的大作家了。所以不少人都让黄逸梵去投奔自己的女儿。

但是黄逸梵没有答应,她是个高傲的女人,生活落魄之际她连自己的朋友都不愿意去求助,怎么会去求助已经与自己疏远已久的女儿呢?

张爱玲之母:风情万种,走遍万水千山,孤独死去后只留下一只箱子

晚年的黄逸梵一直居住在伦敦,最终孤独地在伦敦死去,身边只有一个箱子。后来这个箱子作为遗物辗转来到了张爱玲手中,箱子里面是一些古董,还有一些钱,另外还有一张张爱玲学生时代的照片。当时的张爱玲也在异国他乡过着十分拮据的生活,母亲留下的钱算是帮了她的大忙。晚年的黄逸梵过的并不富裕,但还是给女儿留下了这样一个箱子,看来黄逸梵对于女儿并不是一点感情都没有的。

参考资料:《黄逸梵:人生是一趟不停歇的路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