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坑上岸最容易掌握的六个技巧,一剑磨十年出鞘必争锋

近些年来许多人逐渐迷恋上塘坑钓(又称黑坑)的快感,短时间内钓获几十斤甚至几百斤鱼的刺激让许多人为之着迷。同时商家也从中嗅出了商机,动则几百元的饵料到上万元的鱼竿比比皆是。所有的商家广告都围绕一个话题:爆护!那么黑坑爆护真的需要那么贵的饵料和鱼竿才能上岸吗?

黑大坑的由来

黑坑上岸最容易掌握的六个技巧,一剑磨十年出鞘必争锋

黑坑最早是由小团体包下鱼塘进行作钓,后演变为坑老板放鱼收取垂钓费的一种娱乐项目。随着黑坑的老板回收时缺斤短两、虚报撒鱼数量演变到注入凉水、泼洒消毒剂,让其出鱼数量降低众多钓友戏称为黑坑!黑坑的兴起是个必然产物尤其是针对于自然资源缺乏的地区尤为明显,近些年黑坑的衰败也是证明钓友们的垂钓理念正在逐步完善。黑坑不会从此消失而会逐步走向正轨,从原先想尽脑汁不让其出鱼到想尽办法让钓友钓好,这就是黑坑的进步也是钓友们的福音。

为什么说黑大坑靠的是屁股

黑坑上岸最容易掌握的六个技巧,一剑磨十年出鞘必争锋

野钓时我们会寻找合适的钓位进行作钓,但对于封闭的池塘来说鱼也会寻找一个他们认为最安全的地方栖息。往往每个黑坑总会有几个位置是鱼类密集之地,也被大家成为一号位!那么黑坑中我们如何寻找到这黄金钓位呢?

(一)长钓腰:整个鱼坑里唯一的标志性物就是增氧机,鱼类也会藏于增氧机下而它的放置位置多数都为鱼坑的中间,那么长方形坑的核心就是增氧机两边。

(二)方钓角:整个与坑四边距离增氧机的位置都相等,故此许多鱼躲藏的位置就会变成离人最远的位置四个边角位。

(三)放鱼钓浅水:养殖塘的水深基本会在1米~~1.2米之间,不仅易于打理也好进行捕捞。所以当养殖鱼第一次投放在池塘里会下意识前往相应的浅水区进行躲避,同时进行转塘的巡游。

(四)偷驴钓深水:随着前几日的惊吓鱼类会逐渐前往深水区进行躲避,我们此时应该选择此池塘水位较深的地方作钓。

(五)钓远不钓近:随着垂钓天数的增加,鱼类会寻找一些障碍物进行躲避故此增氧机下也就成为鱼类最喜欢躲藏的地方了,我们也就逐渐需要往更远的地方够着钓了!

(六)钓近不钓远:普遍池塘都有一个限竿尺寸,那么鱼类会逐渐躲避这个位置从而演变为四周有鱼但这个尺寸内没鱼的现象!

(六)钓静不钓动:鱼类经过多次被惊吓后会选择一个人员较少的地方栖息,那么我们如果前往偷驴时可以寻找一个安静没有人的地方进行垂钓。

小总结:黑坑相比野钓时钓位要更容易选择,正钓选浅谈、近点,偷驴咱们就要适当钓远、钓深!

风力对黑坑的影响

黑坑上岸最容易掌握的六个技巧,一剑磨十年出鞘必争锋

风向对黑坑的影响完全不低于味型在黑坑中的作用,往往风往哪刮鱼就会在哪聚群。这是由于风会带动水流向下分口流动,同时会给下风口地方积攒更多的氧气。

(一)遇到1级~~2级的微风,可能此时鱼并不会聚集在此。

(二)遇见3级~~4级的风力,此时虽然我们抛竿会受到障碍但鱼群会随着风游向下风口。

(三)遇见5级~~6级的风力,此时算是我们能承受的极限了,一般情况此时建议稍事休息吧。

(四)遇见7级以上的风力,兄弟~~兄弟~~收杆回家吧,不然很容易把自己吹飞了!此时别说鱼了,漂都看不清!

解析:密闭的池塘内很少有水流流动,只有当表层水被吹动后下层的水才会随之流动。水流是所有鱼都喜欢的,鱼类会跟随水流的方向游动从而聚集在某一块。

鱼竿不是越硬越好

黑坑上岸最容易掌握的六个技巧,一剑磨十年出鞘必争锋

现在的黑坑流行8H、9H甚至10H的战斗竿,殊不知这样的鱼竿对胳膊的损害是极其严重的吗?之前有幸跟许多黑坑大师沟通时得知到,他们使用的鱼竿最硬也就用到7H而不会使用更硬的鱼竿。原因是不仅仅太硬的鱼竿会损伤胳膊更会损伤鱼线,黑坑中最大的失误就是折大线往往更换一次大线的时间足可以让窝点内的鱼散掉。而6H~7H的鱼竿不仅可以让整体线组降低,更可以减少溜鱼时对胳膊产生的负担。

(一)硬度适中的鱼竿会极大地降低我们使用线组降低,会更清晰的捕捉到吃口信号。

(二)腰力十足的鱼竿会在溜鱼时降低对胳膊的负担,让我们垂钓一整天都不觉得累。

(三)稍软的鱼竿对抛竿的准确度有提升,利用腰力将饵料带到窝点内可以降低饵料入水时产生的声音从而降低鱼类的警惕性。

解析:不要太过于追求飞磕、飞抄等技巧,很多时候你跑掉的鱼要远远大于钓获到的鱼!

饵料形状的区别

黑坑上岸最容易掌握的六个技巧,一剑磨十年出鞘必争锋

现在黑坑中大家使用的饵料都太过于暴力,散炮+颗粒大量大量的招呼但对于搓饵形状却不怎么讲究。一旦到达垂钓中期大多数人都只会在那里糗,而忘记了可以改变饵料形状来继续垂钓。

(一)颗粒状搓饵:养殖鱼都是喂颗粒长大,那么可以利用养殖鱼的这个特性将搓饵搓成颗粒状从而降低鱼对饵料的警惕性。

(二)保龄球搓饵:化老师的招牌手法,上面不捏下面捏。入水后上面会炸开,而下面会留出一个饵心从而诱钓结合。

(三)水滴形状:搓饵中最常用的搓饵,可以降低与水的摩擦力从而降低雾化效果。针对于滑口鱼和害怕雾化的鱼有奇效。

(四)只咬钩柄,钩尖外露:滑口鱼的克星,这是一种针对于滑口鱼涮饵时的应对。在垂钓回锅鱼时的后期我们可以利用鱼涮口的特性,让它们吸的进去吐不出来。

总结:有些人总是想着散炮+颗粒,没口后就用颗粒守。可许多时候我们可以利用我们自己的应变来提高我们的中鱼率,钓鱼的核心就是在不断的改变!

味型的差异

黑坑上岸最容易掌握的六个技巧,一剑磨十年出鞘必争锋

首先声明:我只是一名野钓玩家,对黑坑的味型并不在行。我已下说只是针对我们钓鱼时对味型思路上面的理解,而非真实作钓时的味型。

(一)养殖鱼:鱼在养殖时大多投喂的是通威颗粒,而成鱼的饲料大多已清香为主。所以我们适当添加大味型饵料,有助于快速的诱鱼进窝!

(二)滑口鱼:在垂钓2~3回后鱼会记住大味型的饵料很危险,所以它们反而会认为味道清香的饵料更安全从而觅食清香型的饵料。

(三)回锅鱼:回锅鱼是被钓获过后再次投放到池塘里面的鱼,它们并不算真正的滑口鱼而是属于胆小所以针对它们的办法就是使用我们平时不常用或者没使用过的味型进行垂钓。

(四)老塘底:俗称的坑内老鱼,身经百战的聪明鱼。对付它们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没有味道的饵料,它们几乎对所有的味道都会抵触。

解析:根据鱼类自身的习惯来恒定我们该使用哪种味型的饵料,但具体是大麦红薯,还是黑糖,还是中药就要根据不同黑坑来定了。

钓法思路分享

黑坑上岸最容易掌握的六个技巧,一剑磨十年出鞘必争锋

跟许多黑坑大师聊了聊大多数人给我最多的一点信息就是窝子量需要充足,不管你是垂钓鲤鱼还是垂钓工程鲫许多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没口时就死等。

(一)投喂量需要够: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在池塘里钓鱼还需要大投喂量,这样会不会导致吃窝料吃饱了而不吃饵料了?其实我们垂钓的鱼种大多都是鲤鱼和工程鲫,而这两种鱼最大的特点就是食量大如果没有足够的窝子很容易导致鱼散掉。

(二)抛竿要准确:黑坑不允许打窝所以我们都是要靠抛投一竿一竿的将饵料带入窝中,所以抛竿的准确度就需要我们非常准,力保每一竿都能够抛到窝点下让鱼在小范围的地方聚集。

(三)中鱼摸慌张:很多人为了追求飞抄或者飞磕都喜欢中鱼后瞬间将鱼拉出水面,可往往大多这种情况都是跑掉的比中获的多。何必呢?建议大家中一条是一条,等到最后你会发现你未必鱼获比别人少!

(四)麻团的用法:钓鱼圈内著名的一句话---万物皆可粘。麻团需要粘的饵料是要根据鱼情来调整,可以是颗粒、可以是酒米、甚至是散饵粉都是可以。

总结:黑坑比野钓要简单多,锻炼的也是我们的基本功的扎实情况。对于黑坑中的乱象最好也要淡定处理,灵活应用才会得到钓鱼的乐趣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