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練精緻小塊肌肉,就不能吃蛋白粉,這說法正確嗎?

海角V


顯然是不正確的,題主的問題我分兩個部分回答。

第一:蛋白粉是什麼?大多數的蛋白粉是從牛奶中提取的乳清蛋白,它和雞蛋,牛肉一樣都是優質蛋白。至於健身人群為什麼選擇蛋白粉呢?一:它比較方便,按照增肌期每公斤體重2克蛋白質的攝入量,正常上班族人群無法滿足足夠的蛋白質攝入,通過蛋白粉補充。二:健身後的半小時後,是補充蛋白質的黃金窗口,促進肌蛋白合成,這時候蛋白粉更方便,並且更容易吸收。如果你去煮雞蛋,準備健身餐,時間上不太方便。


蛋白粉只是補充蛋白質的一種方式,它不是藥(類固醇,生長激素,睪酮素等藥物),還有就是一些頂級的健美運動員根本不吃蛋白粉,因為他們有大量的時間去準備健身餐。


第二:緊緻小塊肌肉的問題。肌肉的形態和表現能力都是和訓練有關。最簡單的例子就是rm值(rm值是在規範動作下能重複的次數),rm值在0~5有助於力量增長,rm值在8~12有助於肌肉肥大,rm值在15以上有助於肌肉耐力。所以會有練力量舉的看不起健美的,說力量不行,健美的看不起力量舉的,說體型太胖。街頭健身的看不起健美的,說是死肌肉。其實沒有好壞之分,看你訓練的模式,

所以題主的精緻小塊肌肉,首先,體脂一定要低,不想緯度變大,那麼就選擇rm值在15以上的重量進行訓練。至於吃不吃蛋白粉要看你一天的蛋白質攝入量是多少,即使是不健身的人群,按照國家膳食營養標準,成年人每天的蛋白質攝入量也要在每公斤體重0.8克~1克的量。


FJ健身


提問者所說的小塊肌肉是指大肌群塊頭小,還是小肌群塊頭小。

如果是指大肌群塊頭小,就不能過多鍛鍊大肌群,不能用大重量,稍加鍛鍊就行,但是大肌群之所以叫大肌群,就是因為體積和重量大,不用練本身就很大,比如胸大肌、股四頭肌、背闊肌等,只要稍加鍛鍊,就肯定會變大,鍛鍊時對大肌群寬度和厚度的刺激都要儘量小,多做徒手鍛鍊,少用器械,尤其不能做大重量器械鍛鍊。

如果指的是小肌群塊頭小,道理也同上。

肌肉塊頭大小,除了和鍛鍊有關,和營養也有很大關係,最重要的是蛋白質和碳水。健身人群中大部分人的蛋白質來源是各種食物,雖然很多人也使用蛋白粉,但蛋白粉中的蛋白質只佔日常攝入蛋白質總量的一小部分。使用蛋白質主要是因為鍛鍊後身體對蛋白質的需求量猛增,蛋白粉是最容易被吸收和利用的蛋白質來源,而且方便攜帶。如果日常飲食已經攝入量足夠多的蛋白質,就不需要使用蛋白粉。使用蛋白粉並一定能把肌肉塊練大,不用蛋白粉也不一定就不能把肌肉塊練大,關鍵不是吃不吃蛋白粉,主要決定因素是鍛鍊強度、時間和遺傳等因素。比如著名的健身教練傑夫,他的肌肉塊相對來說就不大,他作為一名教練,難道不想把肌肉塊練大嗎,但是他的肌肉塊只是相對來說比較大,和那些健體、健美的人比要小很多。我認為他的肌肉塊相對不大的主要原因是遺傳因素,以我的感覺來說,他應該也會使用蛋白粉等補劑。

不要糾結吃不吃蛋白粉,蛋白粉是A類補劑,是有明確醫學研究證明有效,而且對身體無害的補劑。蛋白粉作為一種補劑,只能是補充身體所需不足時的一種補充,不能完全替代食物中的蛋白質。

蛋白粉不是激素,不是藥,不要以為吃了蛋白粉就能練出大塊肌肉,那是痴心妄想,如果真是這樣,就沒有弱雞男了。這種看法也是對蛋白粉的錯誤看法之一。肌肉塊的大小主要取決於遺傳因素,這是不可改變的,比如內胚型的人,就算蛋白質總攝入量和碳水等營養物質完全達到最高標準,每天拼命鍛鍊,也極難練出大塊肌肉,想都不用想,能有明顯的肌肉塊就不錯了。


行遠健身


小塊肌肉的訓練方法,可能會和大肌群有一些出入,比如我們想要讓我們的三角肌後束顯得更為好看,我們可能會嘗試著從不同的角度去做肩平舉。如果我們想讓自己的前鋸肌不再是短板,那麼我們也要調整一些訓練計劃去適應。

因此在訓練方法上是有一些變化的。

對於健身補劑來講,如果你的目標很明確,只練習小塊肌肉,那麼吃一些質量更好的蛋白質,可以促進吸收。但是這種吸收是無差別的,只有在你有足夠訓練——也就是說,破壞原有肌肉纖維——的條件下才能夠直達小肌群。

所以糾結要不要吃蛋白粉這個問題,不如在如何訓練這件事情上多下功夫。


健身樹洞


這是無稽之談,與吃蛋白粉沒有關係,吃蛋白粉與吃高蛋白食品沒什麼區別,只不過蛋白粉的蛋白質純度高而已。


艾練減脂塑形


一點關係也沒有。另外精緻小肌肉什麼意思,沒猜錯的話你想說的意思是低體脂率肌肉線條明細吧。體脂率不管高低,增肌得需要足夠的蛋白質攝入,而蛋白粉是比較方便的補充方法(相對於肉蛋類)。低體脂率則需要科學飲食,注意碳水和熱量的攝入,代謝產生熱量缺口,刷脂並不難,精緻小肌肉指日可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