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当过20多年村长,还是985高校博导,他2000块钱起家,如今坐拥800亿资产!

在武汉大学读书时,他曾漂流长江,开创了单人漂流长江的先河;他当过工人,学哲学出身却创办了一家医药公司;谁能想到他竟然还当了20多年村长,60岁还去阿拉善种树做公益。谈起

武大校友艾路明,他的经历全都是传奇。

传奇!当过20多年村长,还是985高校博导,他2000块钱起家,如今坐拥800亿资产!

艾路明,湖北武汉人,1957年5月出生,1978-1982年就读于武汉大学哲学系本科。1985-1988年在武汉大学哲学系攻读硕士学位,并担任校研究生会主席。1995年-1999年在武汉大学经济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艾路明历任武汉当代科技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汉人福高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SH600079)董事长、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武汉市人大代表、湖北省政协委员。曾被评为"洪山区科技工作先进者"、"市民办科技实业家"、武汉市"十大杰出青年"、武汉市"第六届民主意识强的优秀企业领导人"、"支援三峡先进个人","中华人口奖贡献奖"、"湖北省劳动模范"。

武大最宝贵的精神,就是自由

在1978年踏入武汉大学之前,艾路明曾是一名搬运工人,那段经历让艾路明看到社会需要改变。怀着这一愿望,他作为恢复高考后第二批考生报考了武汉大学哲学系,在他看来,哲学是让这些改变发生的基础。他想做官,不论是乡长还是县长都行。

入学两年后,48岁的刘道玉被国务院任命为武汉大学校长,上任伊始,他便打破陈规,号召学生成立各种学术性社团。其中,艾路明和柴晓涌、王铭等人发起创立的

"多学科讨论会",成为当时武大400多个学生社团中的一个标杆。

在"多学科讨论会"你来我往、唇枪舌剑的辩论中,每个参与者都不断修正着各自的观点,与此同时,也修正着各自未来人生的方向——哲学系的艾路明在这里纠正了他最初的认知和目标。"我发现其实我的性格并不适合从政。"艾路明说,"改变社会的方法有很多种,并不只有从政一条路。"

"武大最宝贵的精神,就是自由。"艾路明说,"这种自由的学术让我在主修哲学之余,得以选修了数学、物理以及经济学的课程。"艾路明在武大完成了他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的学业,之所以在攻读博士学位时选择经济学,在于艾路明找到了更适合他的、改变社会的方式——做企业家。

传奇!当过20多年村长,还是985高校博导,他2000块钱起家,如今坐拥800亿资产!

上学期间,艾路明还做了一次冒险的行动,现在想起来那简直就是玩命。1986年,艾路明从长江源头漂流至武汉,再由武汉下水游至上海的长江入海口,开创单人漂游长江先河

另一种方式改变社会

艾路明曾经端上过众人眼中的"金饭碗",硕士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湖北省党校任教。但是他放弃了这一工作,和其他六位同是武大研究生会的同学一起,拼凑了2000元钱,下海经商。那是1988年,艾路明31岁。他们一起创立的公司,取名当代生化技术研究所,所做之事,是从小便中提取尿激酶出口日本。

创业经商并不比当年独自漂流长江来得容易,惟一值得庆幸的,也许仅仅是在创业的这条道路上,他不是一个人前行。当七个武大研究生从武汉三镇的公共厕所中拖着满载尿液的塑料桶赶回工厂时,路人纷纷掩鼻疾走,其中甚至有一两道轻视和鄙夷的目光。

1991年底东湖开发区成立,政府开始扶持高科技企业。当时,葛洲坝集团为了开拓新的产业领域,想利用武大生科院的技术,生产赤霉素(一种植物生长激素)。此时,武大正与国内数家公司合作开发这个项目,无力再派技术人员开发新"摊子"。一同创业的周汉生来到武大生科院,申请负责这项技术成果的转化和指导,武大考察后同意了。

1993年初,当代生化技术研究所有了三个"摊子":尿激酶、赤霉素、原子灰,资产已达数百万,开始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在尿激酶生产中,公司从进口试剂中得到启发。"医院检测科需要一种检测致婴儿残疾的诊断试剂,这个市场很大。"艾路明与国家计生委协商合作,成立了一个公司;又用一年时间,诊断试剂和尿激酶临床针剂投入生产。"这就是上市公司人福科技的前身。"1995年,当代公司开始参与国有企业的购并和重组,资产迅速扩张。到1996年,资产已达5000万。同年6月,人福科技上市,成为东湖开发区第一家上市公司,资本扩充至一亿元。

传奇!当过20多年村长,还是985高校博导,他2000块钱起家,如今坐拥800亿资产!

20多年的村官

随着企业逐渐成熟,艾路明把一些琐碎的工作交给年轻人后,除了在大事上管一管外,把80%的时间都拿来做公益了。1994年,武汉市东湖开发区政府辖区企业,希望每家企业定点帮扶一个贫困村,具体的做法就是捐款。艾路明觉得依靠捐款做扶贫并非长久之计,还不如让他去做个村长书记,更有助于解决村民的实际问题。

当时他已经拿到了武大的博士学位,后来还成为武大的博士生导师,这样一位有学位有能力的村长自然深受欢迎,于是,他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拥有博士学位的村长。

这个村子就是武汉市九峰乡新洪村,当时完全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手上没有一丝余钱。艾路明为新洪村带来的第一项扶贫措施,是每家一亩地可申请贷款300元,农民申请到贷款后,再由当代公司聘请专家指导农民种植,并负责统一收购,村民拿到货款后,再将贷款还给公司。

第二项扶贫措施是自掏腰包包揽了全村的农业税。他的这一举动使新洪村村民彻底放开了手脚,再没有了因为无法"交公粮"而产生的后顾之忧,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新洪村的产值此后持续上升。

除了让村民能实打实的赚到钱外,在新洪村的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艾路明是有钱出钱,有想法出想法,甚至连街坊间的争执不和,也是他这个村长出面调解。到2010年,新洪村村民人均收入比十年前翻了整整5倍。

慈善机构的会长

艾路明的初衷是改变这个社会,做公益也是一种改变。艾路明的公益之路一直没有停下,他感恩母校,先后给武大捐了1个多亿。艾路明说:"没有人是为了出名才向母校捐款的,那纯粹是发自内心的对母校的感恩。"沈祝三"毁家兴学"的义举被艾路明多次提及,他说,那是一种基因,被后来武大的学子们代代传承,当沿袭至他时,他常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有能力的时候,作为武大的一名学子,他能为武大做些什么?为后来的学生做些什么?当他做了这些事情后,那么后来的学生是否也会去思考,当他们毕业时,他们又能为他们的下一代做些什么?这种传承,既是源自内心对学校的热爱,也是自踏进武大校园的那一刻,就接受到的来自校长、老师的教育。常怀感恩之心,虽不是武大的校训,却是武大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给学子的一种胸襟。这份胸襟让艾路明的公益之路进入了更宽广的维度。

除了给母校捐赠外,他还给社会公益机构捐款,仅公开的就超过了1亿。跟别人不一样的是,艾路明做公益从来都是亲自动手。不当村长后,他又成功竞选当起了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长。

现在,他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阿拉善,不仅自己捐款,还发动员工捐款,员工见到他都问"我的梭梭树长得怎么样了?"有时候,60岁的他还跑去亲自种树。

做企业给国家增加收入是公益,当村长给村民谋发展是公益,当然,去阿拉善改善环境也是公益。对于他来说,公益从来没有界限和大小,只要自己能做的就撸起袖子上去干。

虽获颇多成就,经历传奇,但艾路明从不张扬,默默做着商业市场上的"扫地僧",他心存社会发展,感恩母校,"武大的日子对我而言,是一场修行,一段美丽的仪式,是一场精神洗礼。今天,不论是在政界、学界还是商界,毕业的同学们之间互相捧场、互相帮助,这中间肯定逃不开"武汉大学"这四个字,这四个字里有类似的一段修炼、受了同样的衣钵。"从入学武大的那一刻开始,他从未离开。

关注"武汉大学招生办公室"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自中国慈善家、楚天都市报、搜狐智库

图片来源于中国慈善家、武汉大学校友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