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這5種“野味”別再吃了,從我做起

2019新型冠狀病毒,縮寫為2019-nCoV,是2019年在人體中發現的冠狀病毒新毒株,起源於武漢。相信大家都是有持續關注的,而且我們每個人都在家裡面,保護好自己,就是最好的做法了。其實很多的一些病毒,都是從野生動物身上傳染過來 。

所以說,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這5種“野味”別再吃了。

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這5種“野味”別再吃了,從我做起

浣熊

原產自北美洲,現為無危物種。浣熊最大的特徵是眼睛周圍的黑色區域,與周圍的白色的臉顏色形成鮮明對比。作為野生動物,浣熊自身有可能會攜帶一些病菌,尤其是人畜共患型病菌,具有傳播疾病的風險。


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這5種“野味”別再吃了,從我做起

刺蝟

刺蝟分佈最普遍,廣泛分佈在歐洲、亞洲北部。它體肥矮、爪銳利、眼小、毛短,渾身佈滿短而密的刺,體背和體側滿布棘刺。其實野生的刺蝟,可能會帶有破傷風、鼠疫、布氏、炭疽、出血熱、肺炎、腦炎等傳染病,是有可能傳染疾病給人類的。

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這5種“野味”別再吃了,從我做起

穿山甲

穿山甲棲息於丘陵、山麓、平原的樹林潮溼地帶,喜炎熱,能爬樹,鱗片棕褐色,吻細長,腦顱大,呈圓錐形。穿山甲身上含有許多的病毒細菌,尤其是人畜共患型病菌,人類應該禁止食用。而且穿山甲的肉和甲,都是對人體無用的。

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這5種“野味”別再吃了,從我做起

蝙蝠

除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分佈遍於全世界,在熱帶和亞熱帶蝙蝠最多,大部分蝙蝠都是白天休息,夜間覓食。我們都知道,蝙蝠的樣子非常醜陋。可能大家都知道,當年蝙蝠就是SARS病毒源。其實蝙蝠簡直是一類“超級哺乳動物”,因為蝙蝠體內攜帶高致病性病毒,比如:埃博拉病毒、馬爾堡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和SARS病毒等,卻並無疾病症狀出現。

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這5種“野味”別再吃了,從我做起

果子狸

果子狸的體色為黃灰褐色,身體略胖,頸部粗短,和身體不易區分。其實SARS病毒的天然宿主是一種名叫"中華菊頭蝠"的蝙蝠,果子狸只是中間宿主,不是天然宿主。

而且食用野生動物,本來就是被禁止的事情。所以說,不吃野生動物,人人有責,應該從我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