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赤峰市第一個官辦新式學校——崇正學堂

崇正學堂是現今赤峰市喀喇沁旗王爺府蒙古族中學的前身,創辦於1902年10月31日,初名養正學堂,後取創辦者貢桑諾爾布親王所題寫的楹聯的前兩個字,更名崇正學堂。貢桑諾爾布親王先後創辦了三大學堂:毓正女學堂、崇正武學堂、崇正學堂。三大學堂之名均有"正"字,其中崇正學堂影響最大。崇正學堂是赤峰地區第一個官辦新式學校。


赤峰市第一個官辦新式學校——崇正學堂

崇正學堂第一期學生合影

貢桑諾爾布王爺思想先進,在大刀闊斧地改革旗政的同時,不忘後繼人才的培養。崇正學堂是蒙古地區的第一所官辦新式學堂,創辦崇正學堂是一件前無古人的宏偉事業。

學堂設在王府西衙門第一座四進宅院裡,教室、宿舍、小型圖書館、操場、食堂一應俱全。聘請江南名士、本旗賢達等擔任教習和教員,後來又聘請了日本教師河源操子、鳥居龍藏等人以及更多的國內賢才人士。

赤峰市第一個官辦新式學校——崇正學堂

崇正學堂舊址

由於旗民長期受舊思想束縛,最初只招收了旗內王公貴族的四十名孩子。次年為擴大招生,貢王又採取了免除學雜費、管食宿、減免賦稅、公費升學留學等措施。學生逐漸增多,從最初的兩個班級擴展到四個班級。

崇正學堂的課程設計多樣化,注重學生的多方面發展。包括蒙漢文《三字經》《千字文》《四書》《五經》,還有日語、俄語、算術、地理、歷史、書法、繪畫、音樂、體育等課程。1903年到1912年,是崇正學堂的極盛時期,清廷曾為崇正學堂頒"蒙迪牖疆"之匾。由於貢王的苦心經營,崇正學堂的學生從二百五十多名增加到四百多名,班級最多時發展到十個班,其中包括師範班、實業班(專學養蠶紡織技術)各一班。為了吸取先進的科學文化技術知識,貢桑諾爾布開始向國內外選派優秀學生,派往北京、天津、上海、南京、保定等各處學習,又於1905年、1906年先後派遣留學生去日本學習,這也是內蒙古地區第一次派遣蒙古族學生出國留學。

1913年開始,崇正學堂的發展之路開始變得崎嶇坎坷。五四運動和北伐戰爭等新思潮傳入學堂,高年級學生們帶頭開始了抵日批孔的運動,校方恩威並施才將風波平息下來。後來因為用人不善,導致公款被私吞、學生會被解散、領頭反抗的學生被開除、部分教師避退,教學事業受到嚴重的影響。

三十年代,學堂人事發生大變動,學堂情況開始好轉。臨近旗縣學生也前來就學,學校也逐漸制度化。此時,從學堂走出的特睦格圖已經成功發明了蒙文鉛字印刷術,解決了蒙文課本稀缺的問題。為了培養師資力量,開設了師範班。還制訂了校歌和畢業歌。

偽滿三年,崇正學堂更名崇正兩級小學,偽滿中期又改為崇正國民高等學校,師範班改名為崇正學院。抗戰勝利後,因內戰原因曾一度停學,不久在內蒙古自治會的支持下復課。1952年更名崇正蒙民完全小學,此時已有教職工二十餘人,16個班級,800餘名學生。

截止到解放前後,先後有三千多名學生從崇正學堂畢業,留學生累計達二百多人次,其中還包括許多女學生。崇正學堂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涵蓋了醫學、文化、政治、經濟、軍事、法律等各個行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