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偷 老 鼠

偷 老 鼠


偷  老  鼠


文丨何跃文 摄影丨旅途


我总忘不了故乡的春天,故乡的春天如梦般的美好!

人们说的“春天来了”的春天,是不包括早春的。早春是包在冬的外衣里的,它在冬的外衣里面,谋划着春的形象,调和着春的色彩,蓄积着勃发的春的力量。

早春是孕育着很多故事的时候。欢乐的春节在人们平淡忙碌的生活里显得熠熠生辉。我们老家那里的孩子,在吃过了大年初一的饺子,拜完了年之后,最盼着的当数有趣的“偷老鼠”了。

偷老鼠是家乡的旧俗,不知起于何年,似乎很早就有。

每到正月十四,家家都用麦子面蒸许多老鼠、蝎子和刺猬,供孩子们十五打着灯笼来偷——这就是“偷老鼠”。老鼠人见人烦,蝎子是危险的昆虫,我弄不明白为什么可爱的刺猬和它们怎能搅和在一起?

偷老鼠的本意是把自家的老鼠和蝎子等不得人爱的东西让别人偷走,于是,大人们心甘情愿支持,孩子们本性好玩,偷老鼠自然有了基础,演变成了热闹的节日。

偷老鼠实际上也是大人和小孩斗智的一个活动。大人们努力发挥想象把蒸的老鼠等东西藏起来:用瓢或者碗漂浮在水缸里、不经意用盆扣在案板上、放在高挂的篮子里、在蒸笼里和馒头混在一起、藏在灶膛里、隐蔽在箱子柜子针线菠萝犄角旮旯里;孩子们努力放出智慧想象、去琢磨、去寻找。孩子们只要好好寻找,就一定能寻找到。主人家的老鼠被偷得越干净,就越高兴。

但是,你千万不要把老鼠放得太显眼,这样就不够刺激,没有意思,下次,孩子们可能就不会光顾你的家,就是来了,也少了惊喜的嚎叫、欢呼、喧嚣——在这个时候被孩子们冷落可不是件小事!这是牵涉到你一家人一年当中健康、平安和人缘的大事。

每到偷老鼠的时候,家家户户大门敞开,亮着灯,迎接预料中的喧闹。大人是绝对不能干涉的,一任孩子们上翻下找,搬东挪西,吵吵嚷嚷。孩子们饿了可以随便拿主人家蒸笼里的干粮来吃,主人家决不会说别的。偷老鼠的孩子不是一帮,而是五、六帮,甚至七、八帮。常常是一帮刚走,一帮又来,忽忽拉拉,轰轰隆隆,好不热闹。

来晚了的,偷不着老鼠,后悔得互相埋怨,或一边找一边自言自语地说:偷过啦,偷过啦!当证实这家老鼠确实已经被偷过之后,他们便风也似的刮走了,上了另一家去。

每次偷老鼠都要闹好几个小时。孩子们大多都满载而归。回到家里,向父母自己标榜自己在偷老鼠时是多么聪明机警有想象,就成了孩子们另一件热闹事情。有的孩子往往隐藏了自己的迟笨和缺乏想象力的一面,光说自己成功的地方。有的还把别人的“妙手偶得”的好思路说成是自己的。

大人们这时也问一些事情,孩子们都加以回答。比如问孩子:你到谁、谁家里去了吗?某、某见了你怎样?那家那家高兴吗?等等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孩子们就有些不耐烦了,说:那还用问?问这弄啥哩?

孩子们不知道,大人间有过节,他们是想通过孩子偷老鼠来了解彼此间的和解的信息。大人得到的信息百分之百是好信息,于是,一年的结怨就和蒸的老鼠一样被偷走了。并且,由于生活的艰辛,那时大人和孩子交流少,这样的问答,在孩子们无疑是一种难得。

偷到的老鼠、蝎子和刺猬是要及时用针线穿起来的,要不,就不吉利——人家家里的危险讨厌的东西就被自己带回家了。自家没有被发现偷走的老鼠也要及时找出来,穿起来。当大人一个一个地方搜寻自己藏起来的老鼠时,孩子也忍不住跟在后面看。大人每发现一个“老鼠”,就露出狡黠的微笑,孩子便在一边为自己和伙伴的失策和愚蠢而懊恼。大人便安慰说:一人藏东西,十人难找,你们这样已经不错了。

用针线穿起来之后,把它们挂在墙上,一直等到二月二,再拿下来,掰成不大不小的块,撒上盐,用油炒了吃。大人在炒老鼠的时候,是不惜用油的,这也是孩子们偷老鼠的兴致所在。

今年携老伴孩子回家过年,当我问起妈妈孩子们还偷老鼠吗,妈妈说,早已经不偷了,让我不免怅惘起来。很怀念记忆里那些有趣的旧俗。


作者简介:何跃文,祖籍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现供职黄河口垦利黄河河务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