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不降佣金的美团、饿了么,让商户难上加难

不降佣金的美团、饿了么,让商户难上加难

文丨时评2020


大作家叶圣陶先生,曾写过一篇很有名的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篇幅虽短,但故事内容颇值得玩味:


故事发生在1930年代的一个秋天,农田里的稻谷熟了。今年赶上了好年头,每亩地多收了三五斗粮食。辛苦一年的农户,心想“这回终于可以多卖些钱”。


可是,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当农民高兴地把这些米运到米行(旧社会收购大米的店铺),却被告知:


大米5块钱、谷子3块钱!


听到这个价格,农户都难以置信。因为,就在前几个月,大米13块,甚至卖过15块!现在,竟然连当初的半价还不到。


谷物成了贱物,美梦成了噩梦。


米行老板仍旧趾高气扬,奚落农户:“就这价,爱卖不卖,你们不卖,有的是人卖”


在万恶的旧社会,米行欺行霸市,一味压榨。即使在粮食丰收的年头,农户的收入不增反降。


谷贱伤农,便是此理。


本以为这样的事儿,只可能发生在小说里或者旧社会。谁成想,在当今外卖行业,入驻美团、饿了么的商家,竟也逃不掉被压榨的命运。


01 疫情之下,矛盾激化


跨年之际,疫情突然爆发,席卷神州,华夏无不震荡。


而就在大爆发前的一两个月,各行各业都不会预想到这番境遇,多半在憧憬即将到来的新年和假期。


时间回到去年的11月,“美团点评”发布三季度财报,可谓盆满钵满,数据抢眼。


其中,外卖业务的交易金额,同比增长40.0%;订单量同比增加38.1%。重点是,佣金收入较上季度增长了20.1%,高达185.7亿元。


这相当于,一天就抽取佣金多达2亿元。这也成为美团的主要盈利来源,占总收入67.6%。


同样是在11月,阿里巴巴也发布了其第二财季财报,旗下“饿了么口碑”的营收涨幅,也十分可观,同期增长36%,这主要得益于订单数量的增加。


由上可见,最起码在去年的前三个季度,得益于订单数量的持续增加,美团、饿了么保持着高速增长。


尤其在彼时,随着春节假期临近,对于即将进一步释放的庞大消费需求,平台想必充满着期待,入驻的商家也摩拳擦掌,迎接春节消费黄金期。


谁料,疫情突发,情况急转直下,和所有人预想的都不一样。


从1月底开始,随着疫情的逐渐加重,隔离措施不断升级,包括商场、餐馆、院线、酒店等在内的公共场所,客流锐减,甚至清零。这和往年春节假期火爆的场景相比,简直天壤之别。


首当其冲的,便是以上这些主要依靠客流消费来盈利的商户。尤其是餐饮、院线等,一时间门可罗雀、冷冷清清,门店日营业额几乎为零。


线下惨淡,只能靠线上勉力维持。比如各个餐饮门店,通过美团、饿了么这些外卖平台,保持了一定的销量,但由于消费者对于配餐过程的普遍担忧,其销量也不尽如人意。


一方面,线下线上营业受阻。另一方面,成本却不断企高。线下门店租金、线上平台佣金等问题,几乎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餐饮业与外卖平台间的抽成矛盾,愈演愈烈。说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2月18日,重庆市四个餐饮相关行业协会,首倡义旗,联合呼吁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减免佣金。四个协会旗下起码有2000多家企业。


随后,四川、云南、山东等地,纷纷响应。


2月20日,四川省南充市的火锅协会,发表公开信:举报美团突然提高佣金。


2月22日,云南省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发文,直言:餐饮企业与外卖平台一直相互依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2月24日,山东省级涉餐饮协会和十六市行业协会,联合发表公开信,呼吁美团、饿了么,尽快出台降低佣金费率等各项扶持措施。


这是山东全省37万多家餐饮企业,发出的共同声音。


根据外卖平台官网的数据,目前美团的佣金费率普遍在18%-26%之间,饿了么在15%-25%之间。


美团还规定,商家一旦同时入驻饿了么,佣金费率上浮 3%到7%。随心所欲、霸气侧漏!


通常,除去人工、租金、食材等成本,餐饮业毛利率仅剩下20%左右。如果再向平台支付高额抽佣,几乎就不赚钱了。


平台方面超高的佣金、“随心所欲”的竞争手段,让近期利润大幅下滑、甚至亏损经营的商家,压力山大。


02 迷幻降佣 意欲何为


值得欣慰的是,外卖平台并非无动于衷。


疫情爆发后,美团、阿里本地生活(饿了么、口碑)等相继出台帮扶措施:


2月1日,阿里本地生活宣布对全国口碑商户免除商品佣金至2月29日(后续延长至3月31日),武汉地区免除佣金至3月31日;饿了么对2月新上线的商户予以降低费率、补贴新店流量推广费用等。


2月2日,美团提出减免武汉地区外卖佣金、到店业务佣金1个月。并表示将把范围扩大至全国到店餐饮商户、本地服务类商户,免除2月1日~29日的佣金。


可是,雷声虽大,雨点却小。从餐饮商家的反馈来看,这些措施都不够直接有效。


因为显而易见的是,美团与阿里本地生活推出的“减免佣金”帮扶措施,主要针对的只是到店业务和口碑商户,并不是外卖商家。


要知道,疫情期间,餐饮商家的堂食业务基本停止,休闲娱乐等本地生活服务类商户,到店客流也几近于零。减不减佣金区别不大,因为没有消费,也就自然不存在佣金的核算。


对于餐饮商户来说,堂食停滞,外卖就成了唯一的营收项目。而这也正是平台没有减免的项目,一直居高不下。


据中国烹饪协会2月中旬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餐饮业影响报告》显示,有91%的企业表示,平台佣金费率并没有优惠。甚至,还有2%企业表示佣金费率有所提高。


由此看来,美团、饿了么等平台,推出的所谓“减免佣金”帮扶措施,不过是选择性帮扶。此等操作,要比电影《一代宗师》里说的还要高明:


面子上,没有沾一点灰尘;里子,不仅没有流血,反而血赚。


《一代宗师》里,还有一句话“此一时彼一时,过什么河,脱什么鞋。”


早在10年前,外卖市场完全不是今天这样。那时,商户对平台抽取佣金十分敏感,非常抵触。


据饿了么联合创始人康嘉回忆,初期做外卖,很难获取商户。商户普遍不理解:“凭什么我把菜单放到你网站上,你就要抽取5%-8%的提成?”


彼时,佣金模式寸步难行。为了抢占市场,到2013年前后,几乎所有平台免费对商家开放。


不仅免费,外卖平台还自己烧钱补贴,订单开始猛增。商家借此机会,大量涌入,收益可观。据当时的报道,有的商家每月订单增加约4000笔。


不过,好景不长,随着用户和商户的大量进入。外卖平台开始放下谦卑,漏出獠牙。


从2018年至今,外卖平台佣金费率一直在涨,商户外卖业务的利润空间,一直被压缩,只能靠涨价来维持,这些最终则只能由消费者买单。


不断涨佣,让入驻的商户、平台用户一地鸡毛,却让平台方“山鸡变凤凰”。


涨佣的“优秀成果”,直接反映在平台的财报上。


2018年,美团全年亏损达1155亿元。除了包含1046亿元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之公允价值变动外,全年经营亏损为110.86亿元。


涨佣1年后,到2019年第三季度,美团一跃实现营收2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1%。净利润19亿元。这主要归功于餐饮外卖业务,是其主要盈利来源。


去年9月,饿了么CEO王磊就表示,“扣点持续提升,未来不会再有疯狂的补贴烧钱”。


美团方面则表示,“商家退出平台,只是市场优胜略汰的结果;与海外同行相比,美团的佣金率仍然较低,处在健康的水平上。”


由此看来,按美团、饿了么的性格,降佣是不可能降佣的,这辈子不可能降佣的。就是佣金这种东西,才能维持得了营收这样子。


03 佣金谜团 谁来买单


疫情持续,平台不降佣,商户难上加难。


据《疫情期间中国餐饮业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调查分析报告》显示,78%的餐饮企业,营收损失达100%以上;营收损失在七成以下的仅为5%。


仅在春节假期7天内,疫情就已经对餐饮行业零售额,造成约5000亿元损失。


与此同时,美团在疫情刚开始时,规定商家支付的佣金为每单收入的8%。可是不到一周后,便终止了这项政策,将佣金从8%提升至20%。


同时,还要求商家必须做优惠、承担部分配送费。


这样以来,商家怎么可能还利润可言?


微博上就有人说,有的饭店老板不愿受平台压榨,戴了好几层口罩,自己开车送外卖。


平台不降佣,商户盈利难,最终波及的,还是广大用户和消费者。


商户成本持续增加,盈利空间逐渐被压缩,外卖基本上赚不了钱。想要赚钱,羊毛出在羊身上,出路只有一个:压低食材、配送等成本。


而这又势必导致外卖食品的安全风险加大,尤其是在疫情之下,加强防护犹恐不及,食材、配送成本得不到保障,安心等级直线下滑。


这外卖,怎一个“糟心”了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