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甄嬛傳:甄嬛的三觀其實很有問題

甄嬛,她的三觀其實很有問題。除去心理描寫和許多細節,拿出故事梗概來,甄嬛跟潘金蓮的做法其實並無區別。謀殺親夫,跟男人玩兒曖昧。誠然,宮裡兇險萬分,伴君如伴虎;誠然,一身涉及甄家幾十口性命;誠然,皇帝薄情,小叔子多情;但是仔細想一想,潘金蓮是不是也有許多迫不得已?

甄嬛回宮,她的藉口是,肚子裡的孩子,父母和姐妹。按照這個邏輯,方孝孺實在不應該罵朱棣,韓愈實在不應該上書反對迎佛骨,越姬就不該自殺。誰沒有父母親眷,誰不向往幸福和快樂,誰不想子孫昌盛。可是事情的問題不在於此,而在於到底什麼是更重要的。在甄嬛的眼裡,愛情永遠派在後面,家族榮耀,子孫後路都是比愛情更加重要的東西。與之相反。

甄嬛傳:甄嬛的三觀其實很有問題

甄嬛和清河王其實是完全兩個世界的人!甄嬛自始至終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現實主義者;而清河王則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前者總是要算計得失,後者則隨時可為理想奮不顧身。

其實自始至終,甄嬛和皇帝才是一對兒!他們才是真正般配的。而清河王跟甄嬛必然會岔開,等到甜蜜過後,理想主義的清河王在現實的殘酷面前優柔寡斷,無所適從,他們的感情自然就會淡去。有的人可以談風花雪月,有的人則能夠柴米油鹽;甄嬛自始至終都不是林黛玉,從一開始她便精打細算。她聽得懂高山流水,卻每每在關鍵時刻選擇下里巴人。

甄嬛傳:甄嬛的三觀其實很有問題

甄嬛傳:甄嬛的三觀其實很有問題

因此,答案很明顯,無論甄嬛有沒有懷孕,她都會決定回宮。因為她不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她不相信在現實功利外還有什麼其他的道理。皇權說誰好誰就好,皇權說誰壞誰就壞;甄嬛是徹徹底底相信皇權而不相信公道人心,不相信道德,不相信鬼神的人。

甄嬛和清河王(果郡王)像極了《笑傲江湖》裡的嶽不群和甯中則;嶽不群總有一大堆理由,總能說服甯中則;而甯中則自始至終不看重世俗的成敗,她相信天道長存,希望光明磊落。混亂的江湖裡,甯中則只有死路一條,但是,嶽不群之流的勝利又有多大意義?甄嬛的勝利又有多大意義?後宮的血雨腥風平息了嗎?陰謀詭計消散了嗎?更多人獲得了幸福了嗎?

當你變成惡龍,你擁有了財寶,可是在外人看了,一切還是原來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