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凝心聚力加快城市發展 全力打造長三角新興海濱城市區

發展目標


通過3-5年努力,實現城市首位度和集聚度進一步增強,鹽城城市副中心地位更加明顯;城市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初步形成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現代城市經濟體系;城市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城市品質內涵顯著提升;初步建成產業發展、經濟繁榮、人氣興旺、宜居宜業宜遊的鹽城都市圈副中心、長三角城市群中新興海濱城市區。到2021年,建成區面積達到28.5平方公里,城區人口達到20萬人,城市化率達到65%,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以上。


凝心聚力加快城市發展 全力打造長三角新興海濱城市區


推進措施


◆優化規劃佈局。進一步明晰主城和副城、副城和港城的關係。圍繞大市區副中心定位,主動對接鹽豐一體化,積極承接大市區城市功能轉移。堅持與大市區主城相向發展,城市重心向西向北,啟動鹽豐快速通道建設,加快融入鹽城都市“半小時生活圈”。高起點規劃建設高鐵樞紐片區,以及劉莊、新豐等主城衛星鎮和西團、南陽等副城衛星鎮,拓展發展空間,提升鹽城主城的副城功能。統籌空間、規模、產業三大結構,科學規劃不同板塊的城市功能、主導產業定位,引導形成優勢互補、錯位競爭的城市經濟產業格局。在副城發展上,老城區側重群眾“衣食住行、就醫就學、安居樂業”需求,重點發展生活性服務業;高新區重點發展現代商貿、總部樓宇經濟、文化創意產業、金融服務產業等生產生活服務業;開發區重點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鬥龍港生態組團重點發展旅遊康養產業。在港城發展上,圍繞臨港產業,重點發展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和為產業工人配套的生活性服務業。


◆引導人口集聚。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圍繞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結合鄉村振興戰略、集中居住點建設、交通工程拆遷、老舊危房改造等,出臺激勵政策,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通過發展城市現代服務產業,全面放開對高校畢業生、技術工人、職業院校畢業生、留學歸國人員以及域外人員的落戶限制,制定公開透明的落戶標準和切實可行的落戶目標,吸引外來投資、經商、務工、就學人員落戶。強化公共就業服務,多渠道擴大城市就業規模。全面落實富民增收相關就業政策,加強對靈活就業和新就業支持,加大就業技能培訓和創業政策扶持力度,鼓勵自主創業,促進就業困難人員、高校畢業生、進城農民等重點群體在城區就業創業。深入實施“金豐人才”工程,完善“616”人才政策,創新人才引進機制,大力引進城市產業的高級經營管理人才,支持企業引進高級職業經理人和領軍人才,確保緊缺的實用型人才穩定輸送。


◆創新城市經營。有序推進土地上市,合理確定房地產開發用地規模、結構佈局和地價調控,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堅持精心規劃、精緻建設、精細管理,挖掘城市底蘊,引導特色產業集聚,打造育紅路本土小吃、工農路裝飾裝潢、大新路民間傳統手工等特色街區,提升城市載體的品質內涵。完善城建投融資體制,積極推進以特許經營為核心的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城市公用設施投資運營。利用好城市的廣告權、冠名權等經營許可權,推進城市無形資產的開發。加快城建公司、交投公司等政府融資平臺的體制改革,擴大經營性項目規模,增強企業盈利和償債能力,促進企業向城市運營商轉型。組建大豐區文旅集團,整合荷蘭花海、梅花灣等資源,實現鬥龍港生態組團的統一招商、建設、管理、運營,爭創國家級旅遊度假區。


◆加強招商引資。開展高質量重大項目攻堅年活動,實行重大項目區領導掛鉤服務、專業團隊全程跟蹤,夯實“幫”“賽”“獎”措施。圍繞城市經濟重點產業、業態,綜合運用專業招商、駐點招商、委託招商、以商引商、網絡招商、產業鏈招商等方式,開展精準招商,提高城市產業項目的層次和質態。以城市經濟為主題,精心策劃專題招商推介,緊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以及韓國、日本,用好行業協會、產業聯盟、地區商會、國際友城等招商平臺,積極招引世界500強、國內500強。瞄準主流媒體、重點區域、重要時段,應用網絡、微信、微博等新興媒體,開展全方位、立體式廣泛宣傳營銷,提高大豐城市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加大政策扶持。落實省、市和大豐區出臺的各項政策,區財政設立城市經濟發展專項資金3000萬元,主要用於支持城市經濟企業扶持、產業發展、業態創新、項目配套、品牌爭創、招商引資等方面。對列入城市經濟發展的重點項目,全方位、全過程提供保姆式、菜單式服務。區規委會、土委會、重大項目決策審查委員會加強業務指導,開闢綠色通道。按照“2330”標準,對項目涉及立項、徵地、規劃、消防、環保等前期相關許可證件發放直至竣工投運過程的相關程序,實行並聯審批、限時服務、簡化程序、優先辦理。積極協調組織各類建設要素向城市經濟產業傾斜,區權限範圍內,優先安排土地、資金、電力等要素;區權限範圍外,優先申請省點供土地指標,優先向省金融機構推薦申請信貸支持,優先申報中央和省投資支持,全力保障項目建設需要。


“城市新勢力”悄然崛起


春暖花開之際,大豐吾悅廣場也在市民的期待中一路快馬前行。隨著大豐作為鹽城副城定位的明確,新城控股果斷將第99個吾悅廣場的投資地鎖定在大豐。做足“城”的文章,在城市經濟上求突破。我區堅持戰略聚焦、精準發展、特色提質,圍繞大市區副中心定位,提升鹽城主城的副城功能,融入長三角城市群。


漫步位於高新技術區的總部經濟園,充滿現代氣息的總部辦公樓,智慧化辦公區域,媲美公園的綠色環境,破除了人們對商業辦公環境的刻板印象。同時,總部經濟園構建起了以大數據、金融服務為特色的“軟服務”體系,搭建起“產業發展聯盟、金融資本平臺、科技研發平臺、企業加速平臺、互聯網信息平臺”等服務平臺,全力打造產業跨界融合的生態系統。產城融合,為城市經濟發展注入全新動能。圍繞副城定位,我區也在不斷優化規劃佈局。老城區重點發展生活性服務業;高新區重點發展現代商貿、總部樓宇經濟、文化創意產業、金融服務產業等生產生活服務業;開發區重點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鬥龍港生態組團重點發展旅遊康養產業;港城圍繞臨港產業,重點發展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和為產業工人配套的生活性服務業。可以看出,大豐區在產業佈局上,注重引導形成優勢互補、錯位競爭的城市經濟產業格局。


凝心聚力加快城市發展 全力打造長三角新興海濱城市區


大豐吾悅廣場擇址城市中軸常新北路與新村西路交匯處,總體量超80萬平方米,是集高端購物中心、海上天地主題商業街、高端住宅為一體的大型體驗式城市綜合體,讓人期待。在展廳,每天有百餘人看規劃、聽介紹、談意向。在工地,每天幾百人的施工隊伍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咬定“明年必開業”的目標加班加點。不僅是吾悅廣場,愛琴海購物公園、紅星美凱龍國際家居生活廣場等一批城市綜合體重點項目都在儘快推進,圍繞提檔升級,大豐區聚焦重點產業。在經濟正在經歷新舊動能轉換的大背景下,城市發展的支撐產業和發展模式也面臨著歷史性升級的重任。大豐區城市經濟發展已經“敲定”了現代商貿、旅遊康養、高鐵經濟、總部經濟、文化創意、金融服務、現代物流等一批產業發展重點,全新的產業藍圖將引領大豐城市經濟實現新的跨越發展。


家住香格里拉小區的陳陽,不管是大事小事,都直接去城東的行政服務中心辦理。“如今城東新區設施完善,家附近就是圖書館、菜場、醫院,行政服務中心也在城東,各個單位在中心裡都設置有服務點,生活越來越便利了。” 陳陽說,城東越來越繁華,人氣越來越旺。促進人口集聚是城市經濟發展的題中要義,大豐區多方發力。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吸引外來投資、經商、務工、就學人員落戶,促進就業困難人員、高校畢業生、進城農民等重點群體在城區就業創業,促進緊缺的實用型人才穩定輸送……一系列操作性強,吸引力大的政策方法“浮出水面”,可以預見,未來的大豐城,產業興旺,人氣高漲。


發展重點


◆以城市綜合體建設,繁榮現代商貿產業。圍繞滿足居民高品質生產生活需求,大力招引城市綜合體,更好地服務於滿足和擴大本地消費、引導和創造外來消費,提升城市綜合商業價值。堅持市場導向,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科學安排城市綜合體項目用地出讓計劃,合理調控大型商貿綜合體項目建設,新建一批新型業態、重點開發區域、以自持自營為主的綜合體項目。發展高品質、大體量、主題型綜合體項目,加快推進大中街道新城吾悅廣場、豐華街道愛琴海購物公園、開發區紅星美凱龍國際家居生活廣場,帶動提升現代商貿產業發展水平和集聚程度,打造城市核心商圈。規劃建設城東農貿市場、百富達農貿中心等綜合性農貿市場,滿足周邊居民生活需求。引導業主單位對已建綜合體項目主體功能優化完善,開展特色經營、品牌創建、錯位競爭,繁榮發展中交美廬天地、永泰廣場、鴻基廣場、名都廣場等城市商業街區,穩步運營明星國際家居城、歐蓓莎購物廣場、上川鋼材交易市場、富民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等專業市場集聚區,提升經營水平和經濟效益。


◆以鬥龍港生態組團建設,做強旅遊康養產業。堅持立足大市區、面向大上海,依託生態資源稟賦,將鬥龍港生態組團建成長三角地區知名的國家級生態旅遊度假區和康養聖地。在組團總規、控制性詳規指導下,完成汙水管網、綜合管廊、海綿城市、綜合交通、夜景亮化等專項規劃編制。加快實施基礎設施配套和條件成熟的項目,促進荷蘭花海、梅花灣景區提質擴容、推陳出新。全面推進荷蘭花海創建國家5A級景區,《只有愛》戲劇幻城項目2019年底正式公演。梅花灣側重城市公園向旅遊景區轉型升級,打響秦淮·大豐燈會品牌。深度發展度假經濟和康養產業,推進梅花灣文旅健康項目,加快建設阿姆斯特丹酒店、花海溫泉酒店、水韻龍灣酒店,運營威爾士廣場、美食一條街、梵高印象城等商業項目,引進文化演藝、購物娛樂、特色餐飲、溫泉養生等體驗類項目,打造適應城市經濟發展消費需求的高水平、特色化休閒度假區。


◆以高鐵樞紐片區及衛星鎮建設,放大高鐵經濟效應。搶抓“高鐵時代”機遇,深度融入長三角城市群,以交通優勢帶動資源優勢、產業優勢,把交通流轉化為資金流、信息流、技術流、產業流,最大限度放大高鐵經濟效應。高起點規劃建設高鐵樞紐片區,突出“一核兩軸三帶四區”的空間結構,打造“上海飛地第一站、鹽城副城綜合交通樞紐、大豐產城融合新空間”。尊重城市發展客觀規律,合理把握開發建設時序,根據相關規劃、發展實際和財力可能,分階段、分步驟有序推進高鐵車站周邊區域開發建設,大力發展高鐵臨站經濟,做到開發一片、成熟一片、成功一片。圍繞建設“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現代物流基地、鄉村旅遊度假區”的功能定位,培育打造劉莊鎮等主城衛星鎮。充分利用高鐵的拉動作用,促進旅遊業實現爆發式增長。


◆以城市特色樓宇建設,發展總部經濟、文化創意產業和金融服務產業。堅持集中成片發展的思路,充分發揮政府主導力、市場配置力、企業主體力,鼓勵因地制宜培育發展以總部和樓宇為載體的經濟業態。依託高新區總部經濟園、大數據軟件園等載體,加快道誠科技大廈、蜀豐總部大廈、錦和科技大廈、錦徽大廈建設,引進大型國企、知名民企設立區域總部或分部、研發中心、銷售中心,協調發展現代物流、廣告中介、信息諮詢、金融保險、法律會計等相關服務業,提高樓宇入住率、註冊率和稅收貢獻率。加強城市文化中心建設,以團結湖文化集聚區為核心區,結合周邊東方1號創意園、文化會展中心、圖書館、博物館、名人館等載體平臺,重點發展“工業設計、農業創意、旅遊創意”三大創意設計業態,培育一批核心競爭力強的骨幹文化企業和個人工作室。穩步推進金融服務業發展,積極引進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為在豐金融機構和企業做好服務和協調,促進和完善金融服務網絡,提高業務規模和影響力。


◆以城市物流服務體系建設,提升現代物流產業。充分發揮國家一類口岸大豐港的優勢,以港口物流引領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大力發展高端倉儲物流、電商物流、冷鏈物流、商貿物流、保稅物流等新業態,打造江蘇沿海中部現代物流高地。加快大豐港集疏運網絡體系發展,為臨港產業提供全程供應鏈物流服務。實施集裝箱碼頭擴建工程,改造升級大件碼頭風電吊裝平臺,散貨碼頭對外開放。推進電子口岸建設,積極申報綜合保稅區,爭取汽車整車、活牛進口和中韓陸海聯運口岸取得新突破。規劃實施沿海小型通用機場、瀋海高速大豐港連接線工程,開工大豐港鐵路支線,深水航道一期二階段完成,構築區域性港口多式聯運中心。加快推進沿海冷鏈物流智慧城項目,建設融合4A級現代農產品冷鏈物流、“互聯網+農產品”電商孵化創意、區域智慧物流集散中心為一體的綜合性國際物流城。支持區交投公司投資建設大豐快遞電商智能倉儲物流中心,引導全區快遞企業、零擔物流企業和電商企業入駐中心,歸口管理、統一經營,形成規模集中效應和經濟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