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孩子永远对,父母永远错”是套路?

现在各种媒体的育儿经验也好,教育经验也罢,仿佛永远都有一个套路:总是强调父母的问题。一时间长了,大家也视觉疲劳,父母们也不耐烦了。“都是我们的错?想当年我们小时候都是被棍棒打过来,看我们现在不是发展的很好?”不少父母都有这样的疑问。是不是孩子永远对,父母永远错呢?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一些教育专家的意见呢?

第一,尊重孩子的实际上我们还远远没有做到。表面上看,我们是在尊重孩子,给予了孩子很多物质的需求,却没有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只要孩子的需意愿没有超出法律、道德的、安全的条件下,孩子是先做数学作业还是先做语文作业,是做完作业在玩还是玩好了再做作业(当然孩子自律能力比较差可能玩之后就不能克制,这是另一个问题这里不再讨论)等,这类问题上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这是对孩子人格的尊重,让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实际上,孩子自己决定了,他也承担着一份责任,也可能会更加自觉的去落实。

“孩子永远对,父母永远错”是套路?

第二,孩子范错是他成长的宝贵财富,而父母范错是孩子失败根源。作为父母,我们当然要时刻反思自己。所以,在父母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只能给父母建议,而不能给孩子建议。即使是给孩子的建议,也是建议父母应该如何让孩子接受建议。所以,我们才会有个感受,好像永远都是父母的错。

“孩子永远对,父母永远错”是套路?

第三,人们对父母与孩子教育的关系认识是不断螺旋上升,历史潮流决定我们只能顺势而为。无论是教师中心论还是儿童中心论,都是在历史发展长河中我们对父母与孩子关系认识的逐渐深化。随着整个时代发展变化,对知识、能力、个性要求都在发生变化,我们仍然用原有的眼光评价孩子、看待孩子的发展可能是有问题,因为孩子是要适应将来的社会发展。所以,我们才会呼吁父母不要用过去的标准衡量今天的孩子,不能用过去的成功去否定今天的做法。

“孩子永远对,父母永远错”是套路?

总之,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教育方法、方式,成功的做法与标准不是统一的。但是教育理念、教育的认识一定是相通的,这就是教育理念讨论的意义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