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8 同样是“辞别”,为什么宝玉对黛玉和袭人言一致,行不一致?

红楼梦第三十回,宝玉和黛玉吵完架,宝玉去黛玉房中负荆请罪时,有过这样一段:

黛玉心里原是再不理宝玉的,这会子听见宝玉说“别叫人知道咱们拌了嘴就生分了似的”这一句话,又可见得比别人原亲近,因又撑不住,便哭道:“你也不用来哄我!从今以后,我也不敢亲近二爷,权当我去了。”宝玉听了笑道:“你往那里去呢?”黛玉道:“我回家去。”宝玉笑道:“我跟了去。”黛玉道:“我死了呢?”宝玉道:“你死了,我做和尚。”黛玉一闻此言,顿时把脸放下来,问道:“想是你要死了!胡说的是什么?你们家倒有几个亲姐姐亲妹妹呢!明儿都死了,你几个身子做和尚去呢?等我把这个话告诉别人评评理。”


同样是“辞别”,为什么宝玉对黛玉和袭人言一致,行不一致?

同样是“辞别”,为什么宝玉对黛玉和袭人言一致,行不一致?

这是书中第一次写道宝玉要做和尚这种话,古人对待发誓这种事,是有所忌讳的。黛玉听完之后立刻严肃起来,倒不足为奇。当时黛玉说出“你们家倒有几个亲姐姐亲妹妹”这话,说明这时的黛玉对宝玉只有兄妹之情,并无其他感情,只把自己当作是宝玉的妹妹。

第三十一回,晴雯因不小心摔掉宝玉的扇子,被宝玉多言几句,晴雯不服,和宝玉吵嘴,袭人出来相劝,反被晴雯揶揄。刚好黛玉进房,和袭人半开玩笑,一边喊袭人嫂子,一边故意认为袭人是和宝玉拌嘴了,想为“哥嫂”调解。足以见得,黛玉对袭人并没有像对宝钗的那种醋意,反而更容易接受袭人和宝玉之间的亲密关系。

听到黛玉叫自己嫂子,袭人只能笑着说: “姑娘,你不知道我的心,除非一口气不来,死了,倒也罢了。”黛玉笑道:“你死了,别人不知怎么样,我先就哭死了。”宝玉笑道:“你死了,我做和尚去。”袭人道:“你老实些儿罢!何苦还混说。”黛玉将两个指头一伸,抿着嘴儿笑道:“做了两个和尚了!我从今以后,都记着你做和尚的遭数儿。”宝玉听了,知道是点他前日的话,自己一笑,也就罢了。”


同样是“辞别”,为什么宝玉对黛玉和袭人言一致,行不一致?


同样是“辞别”,为什么宝玉对黛玉和袭人言一致,行不一致?

这是书中宝玉第二次在黛玉面前说,死后就去做和尚。这里就隐隐透露了此后宝玉的去处。

从这两个细节看出,宝玉在语言上对待黛玉和袭人是一样。前者对宝玉来说或许一个是精神上的支柱,后者则是生活上的支柱,缺一不可。

而黛玉听到宝玉对袭人说了和自己一样的话,并没有生气,反而只是调侃了宝玉。其中原因,想必黛玉心里也十分明白,袭人是贾母赐给宝玉的贴身丫鬟,对黛玉来说,并没有像宝钗那样有危机感。况且袭人的为人处事落落大方,又深得太太的信任,黛玉心那么细,自然看着眼里,不会和袭人过不去。

宝玉是个多情的种,对每一个女孩都十分爱惜。一般了解宝玉的人,都不会少见多怪。但是话说回来,如果是一般人,看到宝玉这么爱惜女孩,也就无所谓了,反而心里还会暗自祷告,宝玉爱惜的要是自己就好了。你看柳嫂子不是想着各种法子要把自己的女儿五儿送到宝玉房中做丫鬟吗?

可偏偏林黛玉不是个一般人,她同宝玉从小长大,宝玉平时对待黛玉也比一般人好,可林黛玉终究是个普通的女孩子,面对自己心爱的人时不时的对别的女孩子献殷勤,难免会多想。

因此宝玉在几个章回不管在黛玉面前说多少好话,喊多少声“好妹妹”都无济于事,都无法填补林妹妹这颗不安全的心。

但是唯有一件事,让黛玉和紫鹃为此对宝玉完全放了心。也鲜明的对比出,在宝玉心里黛玉远比任何一个人都重要的多。

红楼梦第十九回,袭人回完家之后,回到大观园,无意间和宝玉说起要回家,宝玉觉得袭人话中有话,就问袭人:回什么家?袭人说:母亲和哥哥要赎我回家去。宝玉听了袭人的话,便和袭人辩解,最后辩不过袭人。乃叹道:“早知道都是要去的,我就不该弄了来。临了剩我一个孤鬼儿!”说着便赌气上床睡了。

但实际上是“袭人自幼儿见宝玉性格异常,其淘气憨顽出于众小儿之外,更有几件千奇百怪口不能言的毛病儿。近来仗着祖母溺爱,父母亦不能十分严紧拘管,更觉放纵弛荡,任情恣性,最不喜务正。每欲劝时,谅不能听。今日可巧有赎身之论,故先用骗词以探其情,以压其气,然后好下箴规。”原来袭人是故意拿回家骗宝玉的,只是想借此对宝玉劝诫一些道理。

而宝玉不知其中的缘故,不理宝钗,自顾生气睡觉了。

同样是说要回家,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宝玉去看黛玉,被紫鹃冷言了几句,独自坐在桃花树下石上发呆。雪雁看见后告诉了紫鹃,紫鹃忙去安慰宝玉。由此说到宝玉让贾母每日送去给黛玉的燕窝,紫鹃心生一计,故意说道“在这里吃惯了,明年家去,那里有这闲钱吃这个?宝玉听了,吃了一惊,忙问:“谁家去?”紫鹃道:“妹妹回苏州去。”……宝玉听了,便如头顶上响了一个焦雷一般。”


同样是“辞别”,为什么宝玉对黛玉和袭人言一致,行不一致?

回到怡红院的宝玉“两个眼珠儿直直的起来,口角边津液流出,皆不知觉。给他个枕头,他便睡下;扶他起来,他便坐着;倒了茶来,他便吃茶。”

同样是“辞别”,为什么宝玉对黛玉和袭人言一致,行不一致?


同样是“辞别”,为什么宝玉对黛玉和袭人言一致,行不一致?


同样是“辞别”,为什么宝玉对黛玉和袭人言一致,行不一致?

就跟死了一样。

吓得怡红院上上下下的哭声一片。最后大家都没辙了,只能叫去紫鹃到宝玉跟头。“谁知宝玉见了紫鹃,方“嗳呀”了一声,哭出来了。众人一见,都放下心来。”期间有仆人进来说到“林之孝家的。

“宝玉听了一个“林”字,便满床闹起来说:“了不得了,林家的人接他们来了!快打出去罢!”又说道:“凭他是谁,除了林妹妹,都不许姓林了!”众人忙答应,又不敢笑。一时宝玉又一眼看见了十锦子上陈设的一只金西洋自行船,便指着乱说:“那不是接他们来的船来了?湾在那里呢。”贾母忙命拿下来。袭人忙拿下来,宝玉伸手要。袭人递过去,宝玉便掖在被中,笑道:“这可去不成了!”一面说,一面死拉着紫鹃不放。

同样是“辞别”,为什么宝玉对黛玉和袭人言一致,行不一致?


同样是“辞别”,为什么宝玉对黛玉和袭人言一致,行不一致?

宝玉病愈之后,才知紫鹃说的回苏州去是骗宝玉的。

从这两回看出,宝玉对待袭人和黛玉行动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知道袭人要回家,只是赌气上床睡了。而知道林黛玉要回家,就跟要了命似得,一连惊动府上的最高领导人,贾母。

虽说,以袭人的身份自然不能和黛玉相提并论,但书中的这四处既有重合之处,说明无论宝玉平时对谁再好,在他心里,林黛玉永远是排第一位的。甚至没有了林妹妹,宝玉也就不再是宝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