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道德经》中的“武功秘籍”

《道德经》是一本很神奇的书。不管怎么样,当几千年前老子留下这本书的时候,我们不知他内心深处究竟都在想些什么。然而只是根据这本书,最后催生出了中国本土的第一宗教——道教。后来从道教与佛教的结合,禅宗中也可以看到一些道家的影子。可以说道德经对于中国几千年的影响,依然是不小的。

道教的神奇,我想很多人都憧憬与武当派道士们的仙风侠骨,憧憬与在武侠故事里看到的飞檐走壁——武当梯云纵,憧憬于道教的呼吸吐纳,可以延年益寿。其实只是我们时间太久了,不愿意再在文言文上面花费什么功夫,认真看了看道德经的内容,我今天尝试给大家弄上几段文字,让大家过过“武侠梦”。

《道德经》中的“武功秘籍”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乎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若存。(道经第四章)

大道是空虚的,但是它的作用永无止境。它消磨万物的锋芒,化解开万物的纷扰,协调好万物的光辉,混同了万物的尘垢,而制剂依然深不可测,永远存在。

像不像是张无忌练出了“九阳神功”,别的武功对他来说都变得容易了很多,然后就算受了内伤也很容易把他们逼出体外呀?

谷神不死,是为玄牝(pi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跟。绵绵若存,用之不勤。(道经第六章)

大道清虚空灵变化莫测,永不寂灭。这是缔造生命的神秘母体。缔造生命的通道,叫做天地跟。它犹如一缕游丝,绵延不绝却不见行迹,但他发挥作用却永不枯竭。

像不像张三丰的太极,打起来连绵不断,有时候气若游丝,有时候声如惊雷,却始终柔柔弱弱,无影无踪,你看不到真气的轨迹,不代表其无。

我们养生,不就是一股体内“正气”么,抱有一股正气凝儿不散,则可保身体安康。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道经第九章)

端着一个盛满的杯子,不如把它放下来;再尖锐的铁器,总也不能保持。好吧,到了这里感觉太极要出来了。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至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道经第十章)

身躯承载着灵魂,谨守大道,需得始终保持其不分离;抟聚精气却又柔柔弱弱,要做到像婴儿一样;清除心中的疑惑妄见,返观内照在灵魂深处,要做到没有一丝一毫杂念;敞开口鼻呼吸,要轻柔静谧;心地光明,四面通达,要做到看起来无知无求的样子。

你看,连呼吸法门都来了吧,快点来练习一下吧。

《道德经》中的“武功秘籍”

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道经第十六章)

无欲无求,达到极度的虚无,保持静谧,世间万物都显现的勃勃生机,而我从中观察它们周而复始的循环。万物生长,到了后来依然都要枯萎凋零,回到它们的本源。返回本性是事物发展的永恒法则,认识这种永恒法则就叫明智,不认识就叫轻举妄动。

来吧,先练习练习,返璞归真,摒弃所欲,达到静笃,能外视见自然之规律,内视见身体各脏器,以至毛发,内心空灵如明镜一般。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经第二十五章)

道是自然之道,所以道法自然,天地遵循道的原理运行,而人需要遵循天地的意志。而在天地混沌一片时候就蕴藏其中,周而复始的运转着,永不凋敝,是天地的父母。

就好像道家练成一口先天之气,以之为核心,逐步发展,逐步强化,最后看似柔弱,却变得最为坚强。射雕里边的全真七子起初并不能算是最顶尖的武林高手,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到了后来,他们都成为武林高手了。只是悟性比他们的师父差,而且受到王重阳创建的各种规矩法门的束缚,反而进步缓慢,到后面显得一代不如一代。可以说教育的谬误了。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道经第二十八章)

自己就算很强,却示之以弱;知道自己明白,却保持糊涂样子。

这里第一次看到了无极的划分,所以为什么道家画太极图,分阴阳,阴阳为黑白两色,而黑白之间不是始终保持不变,是始终自然流转的,形成了一种动态的平衡。

《道德经》中的“武功秘籍”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道经第三十五章)

道是什么,一直是一个很难用语言说清楚的东西,它看不见,听不到,用起来却绵绵不绝,永远不会穷尽。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毂,而王公以为称。(德经第四十二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净为天下正。(德经第四十五章)

清静无为,则天下无不可为。心灵清净,则如明镜,夏天不会觉得燥热,最钢直的好像是弯曲的,最灵巧的人好像笨手笨脚的样子,最雄辩的人好像不能说话。

道家始终坚持的一个特点,就是以柔克刚。即便自己明明很刚强,却始终用柔和示人。

《道德经》中的“武功秘籍”

在我看来,中国很多武术派别,最早的创造者开始的目的都是为了让人们强身健体,从而引入了呼吸吐纳之法,再之后有精通了别家武功的人互相切磋交流,反而促进了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而武术的最初目的,始终依然是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的。所以没看到完整“武功秘籍”的条友们可别太憋气了哟。

《道德经》中的“武功秘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