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毁灭人类的,往往是人类亲手制造的怪物

从其诞生的那一天起直到现在,“弗兰肯斯坦”这个名字对于全世界的人们而言,从来都只有一个含义——

疯狂的科学怪人


这类科学怪人,往往具有偏执狂一般的精神与非凡的想象力,他们一门心思只想创造各种新奇的技术和玩意(最常见的是人造人,能量巨大的机器)。他们抱着对科学的狂热创造这些产品,最终却总是毁于自己的产物。


可以说,弗兰肯斯坦就是那些被自己疯狂的创造物所毁灭的人类的缩影和化身。


毁灭人类的,往往是人类亲手制造的怪物


这一切的源头自然都得上溯到1931年詹姆斯·威尔执导的电影《弗兰肯斯坦》那里去,在该片中,狂热的科学家弗兰肯斯坦想和上帝一样创造生命,在他自己的古堡里,找来了各种人体残骸(包括偷来的一具人脑)做实验。


最终,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借助闪电,他所创造的“人”诞生了。这个“人”具有和真人一样的活动能力,但是却无法思考,准确地说,它更像是一个动物,本能地依照自己的感觉行动。起初它并未表现出敌意和危险,但是当弗兰肯斯坦和其助手不断表示出对它的歧视时,它开始展现出自己动物的本能,攻击周围的人类。


村庄内的一个小女孩和弗兰肯斯坦相继遭到杀害,此时村民才意识到危险的存在,团结起来将这个可怕的怪物消灭。


毁灭人类的,往往是人类亲手制造的怪物


影片改编自19世纪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的同名小说,这部写于1818年的小说是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小说的主要情节和立意都被搬用到了电影当中。应当说,是雪莱夫人赋予了弗兰肯斯坦这个故事以灵魂。


《弗兰肯斯坦》开创了一种严肃且深刻的科学思辨。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科技的进步每天都在突破人们过往的思想框架。一些过去人们从来不曾设想的新鲜事物、新奇想法,逐渐都可能通过高新技术而得以实现。例如,最为大胆的设想——创造生命。这一原本在人们心中只有上帝才能够拥有的权力和能力,确实在一步步演变成现实。


毁灭人类的,往往是人类亲手制造的怪物


然而,与之伴随而来的伦理与道德问题也接踵而至,令人们困惑迷茫。我们究竟是否应当不断地发展利用这些新兴技术,去创造一切我们想象得到的东西,至今仍然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到今天,像克隆技术、干细胞技术,都在某种程度而言真正实现了“人造人”的梦想,它们无疑可以为人类的生活增添幸福的光彩,但是也可能堕入丧失伦理道德的无尽深渊。在未知的科技面前,人类往往显得极其渺小,不足以完全掌控自己发明的各种新兴产物——正如弗兰肯斯坦一样。


起初他并无意创造一个邪恶的怪物,甚至在一开始怪物还表现出天真善良的一面。但是,怪物最终并不受他的创造者的支配(或许这是由于弗兰肯斯坦本身也并不具备创造它的能力,它更准确地说是由上帝的神力——闪电创造的),最终导致一系列难以预料的灾难。《弗兰肯斯坦》是一出没有“坏人”的悲剧,作者希望通过这个阴郁可怖的故事,表达自己对科技发展的担忧。


毁灭人类的,往往是人类亲手制造的怪物


在《弗兰肯斯坦》之后,弗兰肯斯坦就成为了科学的阴暗面的象征。人们能在各种各样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中见到由这一人物衍生出来的形象:在各种含有科幻元素的作品里,总是会有那么一个饱含着狂热的科学理想的科学家,在制造一个他心目中的乌托邦。


他们可能是制造一架足以毁灭世界的机器,也可能是某种可以控制人类的药剂,还有自视更为崇高者,试图完善人类的基因,创造完美的世界。他们或许抱着邪恶的极权欲望,或者是满怀美好的崇高理想,但最终却总是殊途同归地自取灭亡。所有的这类科学狂人,其实归根结底都是一个又一个弗兰肯斯坦。


毁灭人类的,往往是人类亲手制造的怪物


《弗兰肯斯坦》这部带有强烈的哥特风格的恐怖电影,也就此开创了恐怖片这一长盛不衰的类型。制作本片的环球公司凭借本片赚得了数百万美元,从此开始不断地大量生产此类恐怖、怪物电影,在整个30年代,环球俨然一个怪物帝国。


此后,《吸血鬼》(Dracula,1931)《畸形人》( Freaks,1932)等经典恐怖形象在环球接连诞生。这一批影片的诸多元素和视觉风格,至今仍在深深影响着恐怖片的拍摄。


这其中生命力最旺盛的还是弗兰肯斯坦,就在几年之后,环球公司便紧接着拍摄了《弗兰肯斯坦的新娘》( Bride of Frankenstein,1935),又一次叫好叫座。而在此后的几十年间,每隔几年观众就会看到一部带有“弗兰肯斯坦”名字的电影——《弗兰肯斯坦之子》( Son of Frankenstein,1939)《弗兰肯斯坦之家》(House of Frankenstein,1944)《新弗兰肯斯坦》( Young Frankenstein,1974)《弗兰肯斯坦的重生》(Frankenstein Reborn,2005)等等等等。


看起来,弗兰肯斯坦大概算是美国电影中知名度最广最受欢迎的人物之一了。就在2012年,鬼才导演蒂姆·波顿的新片《科学怪狗》又再度以他命名,只不过这一次,说的是一条被“人造”的小狗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