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 世纪三部曲读后感--修昔底德陷阱下的人物命运与抉择

我花了大概两周的时间将肯爷的世纪三部曲系列:《巨人的陨落》、《世界的凛冬》、《永恒的边缘》看完。这是一个史诗级别的小说,而且还高居畅销书榜单。其中《巨人的陨落》在营销上也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全球读者平均三个通宵读完。传递出来的消息,小说很好看,好看到熬夜也得看完。

世纪三部曲读后感--修昔底德陷阱下的人物命运与抉择

巨人的陨落

世纪三部曲看完,掩卷沉思,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震撼。下面我将从我个人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试着解读肯爷的世纪三部曲。书中讲述了五大家族的兴衰变化:英国菲茨赫伯特家族、德国冯·乌尔里希家族、俄国别斯科夫家、威尔士威廉姆斯家、美国杜瓦家。时间跨度从1911年写到1989年,主线人物覆盖了期间历史上几乎所有重大的事件:两次世界大战,俄罗斯的“十月革命”,古巴“核导弹危机”,“布拉格之春”,大小“肯尼迪”被刺事件,“越战”,马丁路德金被刺杀事件,柏林墙的建立及倒塌等等。

世纪三部曲读后感--修昔底德陷阱下的人物命运与抉择

世界的凛冬

书中采取的方法有点像金庸小说,用虚构的人物插入具体的历史现场,再现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及细节。肯爷对于历史的细节把控做得相当好,书中各种细节值得细细玩味,人物的塑造和得体的语言相关,环境的描写。这点肯爷做到了极致,贵族有贵族范,平民有平民的气质,工人阶级有工人阶级的气势。可以说肯爷把每个阶层,人物的语言,表情,甚至是历史场景景物的细节描写都是相当到位。给读者创造出身临其境的现场即视感。

书中所有的人物命运其实都是和“修昔底德陷阱”相关。“修昔底德陷阱”,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

世纪三部曲读后感--修昔底德陷阱下的人物命运与抉择

永恒的边缘

德国挑起的两次世界大战都是源于德国统一以后,成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从而开始了挑战英帝国老大的地位,而两次世界大战都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失败而告终。而美苏争霸则是更大规模的对抗,苏联为首的红色阵营与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全方位的对抗,其中以苏联解体作为结束。

书中人物的命运就是和这些国运世界局势的走向,息息相关。面对逆境的时候,主角们并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而是努力抗争。无论是沃尔特和茉黛为和平所作出的各种努力也好,纳粹时期,沃尔特和茉黛也是奋起抗争,甚至沃尔特被盖世大保给折磨致死,沃尔特家族及其后代依然没有屈服于纳粹的统治之下。

而俄国别斯科夫家族也是对各种暴政的反抗。格雷戈里为了躲避沙俄的统治,存了足够的钱打算偷渡去美国,结果为了保护刚刚杀了警察的弟弟,船票让给了弟弟。一直到十月革命的成功,格雷戈里一直做到了作为小人物的极限。他家族的其他成员,要么直接反抗苏联的统治,要么走向改良主义。

威尔士威廉姆斯家族则为了改善英国的民主制度,作出了各种贡献。为工人阶级争取权益,为同性恋获取公平的对待付出的努力,家族两代成员相继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

屈服还是顺从大势,作者在书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做自己命运的主人,而不是随波逐流,哪怕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价值观正确在书中的人物体现的很彻底,哪怕人物有各种性格的缺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