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公考面试:学会贝克特尔沟通学,让内向的考生跟考官“聊”起来

前言:马上公考面试了,性格内向的考生该怎么办?

公考面试对于每一位考生来说都是一件烦心事,但是考生和考生之间还是有区别的,性格外向的考生更容易适应面试的节奏,而性格内向的考生总是会因为自己的性格原因,导致自己的面试能力很难得到提升,甚至有些内向性格的考生面对面试考题时“张嘴”都难。

公考面试:学会贝克特尔沟通学,让内向的考生跟考官“聊”起来

性格内向的考生,总会怀疑镜子里的自己!

如何让性格内向的考生更好的适应公考面试备考节奏,克服内心对于考试的恐惧,得到面试能力的全面提升,找到问题关键所在,对症下药即可!

首先:考生应该正确理解性格内向和外向的区别

一般认为那些有交谈困难的人就是内向,而那些一分钟能说话一箩筐的人就是外向。其实事情并非如此,我们需要重新定一下“内向”和“外向”的概念。 所谓内向,就是那些通过独处就可以获得思考能量的人,他们不一定很害羞,但和一群人相处之后,他们可能更需要一个独处空间。而外向是指那些通过群体交流更容易获得

思考能量的人,他们倾向于通过交谈来思考,而且人越多,思维可能越活跃。其实,这两者并无优劣之分,只是获取思考能量的渠道不同而已。

公考面试:学会贝克特尔沟通学,让内向的考生跟考官“聊”起来

性格内向没有你想的那么糟糕!

所以考生不必因为自己的性格内向就自暴自弃,认为自己无法战胜公考面试,只有理性面对自己的性格,才能真正把握自己的性格!

是什么导致性格内向考生在面试时“不敢说”

一、每个人都有一个思维“过滤器”,而性格内向考生的“过滤器”过滤效果尤为厉害

公考面试考题中,最简单也是最基础的考察形式就是给出某一社会现象或语句让考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而考生能够顺利地说出自己答案的前提,其实是考生已经认真思考过考题。但是考生在思考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问题,则是考生总会按照“自己的主观观点”去分析问题。这时,有考生疑问,面试不就是需要考生有自己的观点吗?

考生归纳总结自己的观点的确没问题,但是在思考的过程中一定要警惕“思维过滤器”的作用。那如何理解“思维过滤器”?每个人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导致自己在思考问题时会陷入两个误区

公考面试:学会贝克特尔沟通学,让内向的考生跟考官“聊”起来

我不要你以为!

①我们总觉得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而且我们总是想试图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②我们总觉得别人看待问题的方式和我们自己是一样的。

面试考题所需要的观点虽然是考生自己思考出来的,但也一定要基于客观实际的,由于考生因为各种原因,如刚刚毕业或工作经验少等,使得考生难以全面且客观的分析一个问题。并且,考生的思考过程中更多的是感性思考,这就造成考生“自己的观点”并不完全是面试考题所需要观点。而考生的感性观点多于理性观点的原因,就是考生的“思维过滤器”的过滤效果过于严重,使得考生过于相信“自己以为”的观点了。

二、内向的人只记得练习自己的“嘴皮子”

公考面试中,考生最终所要达到的效果是在短时间内可以流畅的用嘴巴表达出自己脑袋里所想的内容。这就导致平时不善言谈的考生,在面试备考过程中只想着如何锻炼自己的“嘴皮子”,他们努力的背诵面试素材,无数遍的“开口”练真题,可谓相当刻苦,但最终的效果差强人意,大多数性格内向的考生其实依旧原地踏步,即使背会了很多素材,也依然不会使用。

公考面试备考过程中,“说”固然重要,但“听”也同样重要,只有“听”得进、“听”得懂,才能真正的“说”得来。 有一句幽默的俏皮话: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我们也要按照这个比例来使用才好。

公考面试:学会贝克特尔沟通学,让内向的考生跟考官“聊”起来

考生要的只是嘴皮子溜吗?

备考过程中,考生的练习有两个目的,一是做到答题流畅,二是表达考生观点。然而,如果没有观点,考生又该说什么呢?即使背诵了大量素材,但如果把没有处理过的素材直接背出来,效果是尴尬的。如何能让考生能够有自己的观点或者能够处理好已经积累的素材,“听”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那如何去理解这个“听”呢?

所谓“听”一是要听培训讲师的示范作答;二是听其他考生的优秀作答和错误作答;三是要听考生自己作答的录音;四是

听官方媒体的一些语音评论。通过听,考生就可以知道什么样的表达方式适合自己或者什么样的内容听起来舒服,然后考生就可以对自己的复习策略及时地做出调整,每一次调整,考生的就能得到相应的进步,“说”的练习效果才能凸显。

三、对自己缺乏坦诚,考生过于频繁改变自己的答题风格

考生太容易改变自己了!备考过程中,考生无论是内容还是答题风格,只要别人的答题风格或内容比自己的好,就马上改变自己。短期内,这样的改变的确可以让考生的面试能力有所提升,但是过于频繁的改变,却可能把考生变成“四不像”,最终难以把握自己的节奏,没有了自己的思路,答题时则会一头雾水。

公考面试:学会贝克特尔沟通学,让内向的考生跟考官“聊”起来

面试备考失去自我太可怕!

考生总是想着自己通过模仿别人而变的无懈可击,但实际却落的自己心力憔悴,模仿别人的功力如果再差点反倒会变成了小丑。原因就在于:考生过于不相信自己,所以着急去改变自己。然而面试备考过程中改变自己的基础其实是相信自己,对自己坦诚,只有这样才能让最真实的自己变的强大,我们也就不会担心别人眼里的自己了。

“所谓坦诚,就是内在和外在相一致。当内外一致时,满足感才会产生,因为这个时候你无须努力假装,努力遮掩,一切都是自然而生。”

性格内向的考生如何突破自我呢?

一、“合并同类项”:一味模仿他人,不如学会从他人的思维角度出发

罗马诗人贺拉斯曾说过:“当我们对他人感兴趣时,他人才会对我们感兴趣”。

面试考题的答案可能千变万变,但是背后的思维方式其实是一成不变的。内向考生之所以会遇到无话可说的情况,原因就在于没有自己的答题思路,同样,积累了很多面试素材,考生不把普通素材通过处理变为可用的有效素材,原因也是内向考生没有自己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哪里来?表面上很简单的,考生可以通过模仿其他人去学习,别人说什么,考生就说什么,但是这样的隐患是,当考生遇到自己没有模仿过得题目内容,考生就会毫无办法,况且,模仿的工作量也太大了,光靠模仿来提升内向考生的面试能力显然是不现实的。

公考面试:学会贝克特尔沟通学,让内向的考生跟考官“聊”起来

找到同类题型的聚集点!

这就需要内向考生学会总结的方法“合并同类项”,无论是看真题解析还是听培训讲师模范作答,要学会刨去别人每一道题目答案的表皮,找到题目中内在的实质思路,最后整理总结出多道同类型题目背后统一的答题思路。因为每一类题型,题目数量可能有很多,但是解题方法和答题思路往往是统一的。

二、内向也是一种优势,“反向思考”便是答案

很多少人觉得内向就是缺点,其实不然,内向的人往往更善于倾听,更善于从对方的思维角度出发获得更多的信息,而这正是内向性格的优势。

性格内向的考生要学会充分发挥这一优点,努力回想自己在倾听别人说话时,自己想听到什么,或者说,那些内容自己是不喜欢听的。

公考面试:学会贝克特尔沟通学,让内向的考生跟考官“聊”起来

如何看待自己眼中的“缺点”!

然后反向思考,在自己面试答案里试着去说自己喜欢听的,避免那些自己也反感的内容,那这样处理过的答案,已经可以保证让大多数的考官喜欢了!

结语:

性格内向的考生其实有很大的爆发力,他们只是一开始把问题归结于自己“不会说”,然而所谓的“不会说”,其实也只是形式上的不敢说。内向的考生很难相信自己脑袋里也是有内容的,然而实际上,内向考生的脑袋里充满可能性!

通过“说”练习配合“听”的学习,让性格内向的考生可以在模仿他人的过程中找到答题的通用思路;在回忆自己倾听过程中找到他人倾听的喜好;只有相信自己才能做到合适的自我改造,最终实现公考面试能力质的提升,而非表面的改变。

加油!公考路上坚持的人们!

公考面试:学会贝克特尔沟通学,让内向的考生跟考官“聊”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