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胶东抗大精神教育基地,去栖霞了解当年为战争培养干部的学校


胶东抗大精神教育基地,去栖霞了解当年为战争培养干部的学校

单位组织去胶东抗大精神教育基地接受党性教育。对于这个处于牟氏庄园的地方,自己其实是老早就有着印象的:还是在学生时代,概是小学亦或是初中时,老师带领着我们去牟氏庄园去感知那时的阶级教育,对于牟氏庄园西边的院子就有着印象,抗日时有红军在那里驻过;到了工作后,又领着学生去过,虽然此时已经是让学生体会地主的庄园文化,西边的院子依旧是保留着战争时曾经驻过一些痕迹,作战的地图印象比较深——只是那时并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回事,也自当是抗日战争时有过在那里指挥战斗,东边那儿也记得有个大屋子,梁上还有打倒日本鬼子之类的标准,曾经是作为兵器加工的地方。这次去,才完整地知道,这里曾经是“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的一个分校,是专门培养红军干部的学校。

“栖霞山河娇,牙山红旗飘,抗大扎营盘,豪杰多荣耀。”这是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的题词。1941年3月,栖霞牙山反投降战役胜利结束后,胶东抗大奉命东移,巩固牙山抗日根据地。校部先后在牙山西麓的刁崖后、东麓的东夼(今凤凰庄)、栖霞城北古镇都(牟氏庄园)、蛇窝泊镇文石等村。1943年3月,胶东抗大整编为山东军区教导第二团(保留抗大建制),1947年2月改为华(山)东军政大学胶东分校。1949年5月中旬,学校奉命离开栖霞县境,进军青岛郊区。原来在栖霞整整八年。看着那一件件当时的手稿、油灯、手摇电话、印刷品等,听着后人所讲述的真实的故事,那一张张照片还是那样地年轻,那样地正气凛然。同事在告诉自己同村的一位烈士,牺牲得那样惨烈,敌人为了让其说出同志,故意不让其死,而一刀刀地刺着折磨着他,他却直到最后也没有说出一个同志的名字。——

胶东抗大精神教育基地,去栖霞了解当年为战争培养干部的学校

时光已是建国七十周年,祖国处处花团锦簇。那样的一些年轻的生命,十几岁、二十几岁——用鲜血铺就了新中国。在这盛世里,好想让他们能看看,哪怕就是看一眼。如今是和平时期,不用去扛枪战斗,时代还是有着时代的要求与形势,革命的意志、奋斗的传统、向上的精神、进取的风貌必当去传承与发展,不忘历史,不忘初心。

胶东抗大精神教育基地,去栖霞了解当年为战争培养干部的学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