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 生動形象與呆板回味,且看唐朝服飾文化推動傳統審美的創新潮流

自從人有了智慧之後,便有了廉恥之心,衣服便是每個人必不可少的一件東西,直至今日,服飾的多樣化,令人眼花繚亂,目不銜接,服飾文化也可以說是十分悠久,對服飾影響最為深遠的朝代,就是唐朝,

唐朝可說是封建社會的輝煌時期,它擁有著遼闊的疆域,雄厚的經濟以及強大的軍事實力以及和諧的政治基礎,從而促進了文化與藝術的雙重進步。

唐朝時期,萬國來潮,百國納貢,它所形成的包容開放的政治經濟理念,加之天下一家的政治思想,也使得服飾領域由傳統漢服和少數民族以及外來服飾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種具有獨特審美特徵的唐朝特色服飾文化。

生動形象與呆板回味,且看唐朝服飾文化推動傳統審美的創新潮流

一·唐朝服飾概括

唐朝服飾的發展,依託的是唐朝所達到的封建社會鼎盛時期,那時的唐朝都城長安,是世界人口最大最多的城市,同樣是亞洲的政治經濟中心,是當之無愧的天下霸主,加之唐朝君主流著一些鮮卑少數民族的血液,從而他們的性格比之傳統的漢人王朝更為豪放,唐朝時期,人們開明自由,從而這樣的社會風氣影響了唐朝的服飾變化,使得唐朝的服飾相比於其他朝代有獨特鮮明的內涵方面,意為開放輕鬆,唐朝的開明、開放思想,即便最接近現代的清朝比之也自愧不如。

1、冠服制度

在周朝,奴隸制度達到頂峰,出現了封建制度的萌芽,從而為了維護自身統治,禮被制定,而冠服制度則是禮儀中十分重要的一項,冠服的搭配也象徵著封建社會的權利以及地位,而隨著儒家正統思想的確立,禮更是儒家思想中最為重要的一項,是忠孝之本,從而在古代衣冠制度,更需要遵循古法。

唐高祖李淵建立唐朝之後,以武德為年號,武德七年,唐太祖為了維持唐朝統治,頒佈了一新律令,因為是在武德年間頒佈,所以歷史稱之為武德律,在武德律中,關於服裝的律令為:天子之服十四、皇后之服三、皇太子之服六、太子妃之服三、群臣之服二十二、命婦之服六。

生動形象與呆板回味,且看唐朝服飾文化推動傳統審美的創新潮流

2、 審美意識

在審美方面,因為唐朝文化的不同,從而使得唐朝服飾的圖案,設計展現出了一種濃厚的自然風氣,其他王朝服飾中,全部都是龍鳳紋飾的服飾,唐朝雖然也使用,可它的裝飾紋飾則大部分都是來源於自然界的生物,比如說花草或者是蟲魚等等,這個時期龍鳳的特性也是最為貼近現實的。

唐朝人認為,龍不僅是皇權的象徵,是人類上天的溝通者,同樣也是上天的恩賜,自然的產物,唐朝是一個開放性的強大王朝,它使得四夷臣服,從而唐王朝的外交方面十分突出,每年都有大量的外交官出使他國,傳播唐朝文化,像一人滅一國的王玄策就是一名外交官,故而一次在唐朝的服飾上還顯示出了一些具有湖人燈,少數民族的氣息。

生動形象與呆板回味,且看唐朝服飾文化推動傳統審美的創新潮流

二·唐朝服飾中的南北差距

我國擁有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氣候分佈廣,並且疆域遼闊,南北方差異非常大,從而各地的地形山川地貌也都存在著很大的不同,這就導致了南北差異,飲食習慣,風俗習慣,精神面貌都有著不同點,而正是因為這種差異,使得我國的服飾文化得到了多元化,繁榮,向上的進步性發展。

1、服飾形制

在服飾的形制中,北方為褲褶及兩襠,萬國來朝的唐朝,使得四方臣服,互通有無,中原地區,離北方遊牧民族較近,從而胡服盛行一時,北方所流行的褲褶即為胡服。褲即為褲子,褶即為上衣,而褲褶即為上衣下褲。

此外,還有一種比較經濟又實用的衣服,叫做兩襠衣,兩襠衣為北方民族傳入中原地區的服飾。此服飾最初為北方少數民族軍服演變而成,無衣袖,僅有兩片衣襟,也就是今天的稱作坎肩或背心。

南方的服飾則為褒衣博帶。南方為封建政權所在之處,前朝遺俗於此地繼承併發揚。南方人士寬鬆的裙式服裝為漢族衣著的主流,南方氣候比北方較溫和,人們著寬衣也較為舒適。因當時士大夫生活環境尤為優渥,服飾款式越發寬大。另外,兩晉以來,玄學在南方影響甚為深遠,因為玄學倡導影響,從而南方士人以追求自然飄逸及自由奔放的境界為主流,為廣袖長裙及衣裳博大營造良好生存環境。

此外,統治階級的倡導,使著寬大侈麗之服成為時尚。在我國古代,按照地理位置來講,爭權奪處於西安,洛陽,從整體來看,經濟、政治在北方頗為鼎盛,南方在晉代以前,生產力都十分落後,被稱為蠻夷之地,西晉滅亡後,東晉在南方建立政權,大量人口南下,補充了勞動力,促進了南方的發展,然而,晉朝的士族奢靡伏筆,佔據寶地,卻未能有較大作為,故而,兩金之後,在南方建立的政權大多都是偏安一隅的國家,割據時期,南方的割據勢力也大多不能統一天下,因為南方建立的政權大多都注重享受,不思進取。

生動形象與呆板回味,且看唐朝服飾文化推動傳統審美的創新潮流

2、足衣

在當時的社會中較為正規,樣式眾多的鞋子叫做履,履不僅僅是男性專屬,更有專門為女性提供的履,履的樣式通常為溝頭大綠,十分漂亮,然而因其體型較大,從而在日常生活中行動不便,北人多著靴,南人多著屐。北方為靴,靴是胡服之一,且在匈奴等北方遊牧民族中尤為盛行。據《北堂書鈔》記載:"石虎皇后出,女騎千人,腳皆五色。"

因氣候原因,北方氣候寒冷,從而靴子能夠適應北方的寒冷天氣,無論是上之句官下至百姓,大多數都穿靴子,而南方因為氣候原因,在北方盛行的靴子,在南方傳播範圍不大,並且受歡迎較小,同樣,這也與南方世人與北方士人不同的性格有關。

生動形象與呆板回味,且看唐朝服飾文化推動傳統審美的創新潮流

3、配飾

而在配飾方面,南北差異最大的不同是是在於北方人士尤為注重革帶,多佩戴革帶等飾品。如胡人所製作的碟蹼帶實用性較強。此革帶由帶鉤、帶身及碟蹼三部分構成,革帶上可掛日常物品。唐朝時期,中原地區與北方遊牧民族交往甚密,最為顯著的就是北方,故而,北方人的配飾中含有這濃濃的少數民族氣息,江南地區則不同,有著魚米之鄉的江南,人們信仰佛學,玄學,講究清靜無為,頗有一股子休閒的氣息,同時,在配飾方面,北方為男女都愛,南方則不同,偏向於女子尤愛配飾,男子身著素衣,同樣,北方女子喜愛身著男裝,南方女子則偏向淡妝濃抹。

生動形象與呆板回味,且看唐朝服飾文化推動傳統審美的創新潮流

三·唐朝服飾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特點

唐朝服飾具有著濃濃的特色,有著其開放包容的,鮮明文化對中國封建社會的意義十分重大大,同樣唐朝的服飾,相比於其他朝代更可以說是獨樹一幟,唐朝的服飾所包含的優秀元素,對後世的審美態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開放

唐朝的服飾向人呈現的元素低一點,便是開放,古人曾經說過,見賢思齊焉,見不賢內自省,對於中國人來說,自我反省是一種進步的最好方式,從而歷朝歷代的服飾也都是較為嚴謹,而唐朝的不一樣,唐朝的服飾則是一種自內向外的張力,這種張力落在服飾上,成為了浮士德外在形式,在服飾的圖案構成中,大概有三點。

生動形象與呆板回味,且看唐朝服飾文化推動傳統審美的創新潮流

(1)、 豔麗的色彩:唐朝服飾中,女性服飾以黃色、紫色及紅色等暖色調為主要顏色。除女性服飾色彩豔麗外,男性官服色彩也尤為豐富。自唐高祖後,將三品官服顏色設定為紫色,將五品官服顏色設定為淺咖啡色,將六品官服顏色設定為深綠色,將七品官服顏色設定為淺綠色,將八品官服顏色設定為深青色,將九品官服顏色設定為淺青色,而庶民、宮外之人服飾顏色則為白色或黃色。由此可見,唐朝服飾顏色尤為豐富。

(2)、服飾圖案豐富性:唐朝工藝裝飾多選用花卉圖案,構圖豐滿、圓潤且自由活潑,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唐朝的開放與繁榮。

(3)、寬大的外形、裸露的局部:從敦煌壁畫可知,唐朝服飾多以寬鬆為主。服飾藉助高繫腰帶突顯身材修長,以輕薄面料營造飄柔的感覺。尤其唐朝中後期服飾,更為寬大,一件衣物需六幅布帛製成。寬博為唐朝服飾所追求的特點之一,除可體現唐朝的繁榮外,寬大的衣物也可提高穿著者舒適度,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將人體於束縛中解放。唐朝時期僅有身份者方可著開胸衫,如永泰公主可半裸胸,歌女也可半裸胸取悅統治階級,而百姓家女子則不可半裸胸。雖然半裸胸裙裝僅侷限於少數貴族女性間,但也從側面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思想開放程度。

2、包容

說完了開放,那麼接下來一定是包容了,唐高祖李淵對外的政策,是天下一家,漢胡共和,在這一時期,漢人的矛盾與少數民族的矛盾,最少不至於在宋朝時期,各大政權一碰面,立馬就去問候對方的祖宗18代,在唐朝,漢胡之間見面,雖然不能說是親如一家,但至少能夠像是一個普通朋友一樣去相處。

而正是因為唐朝包容的政策,從而使得外來文化進入中原,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至此出現了民族服飾文化大融合的跡象,最為突出的則是胡服在中原的盛行,胡人為漢族人對北方民族的稱呼。唐朝在唐玄宗李隆基的手中達到了巔峰,在唐朝建立時期,到安史之亂前期,中原和遊牧民族的交往最為頻繁。

加之絲綢之路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國家與唐朝通商,中原地區盛行,開始盛行了,胡人所穿的服服,從而在唐朝服飾元素中,北方的服飾影響是對中原服飾最影響最大的,這種現象的發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唐朝,

服飾的發展使得中華服飾的發展中擁有了不一樣的,元素以及發展,對至今仍有影響。

生動形象與呆板回味,且看唐朝服飾文化推動傳統審美的創新潮流

3、功能性及個性

女生穿男生的衣服,放到現在說是一種新的潮流,然而殊不知,這所謂的新潮流,都是唐朝時期玩剩下的,在唐朝時期,女性十分喜愛男性的服裝,因為唐朝統治者有著少數民族血統慫,而他們崇尚武力,再加上與胡人大融合,整個唐朝的女性地位有所上升,甚至一些社交活動,女性都能夠跟隨出席,無論男女,

皆崇尚武力,並且唐朝對服飾的顏色,紋飾等沒有過多的要求比較,從而出現了這一現象。

生動形象與呆板回味,且看唐朝服飾文化推動傳統審美的創新潮流

四·唐朝服飾文化形成,成為推動傳統審美創新潮流的原因

唐朝時期,紡織業相當發達,加之文化的發展為唐朝服飾提供了技術,藝術,經濟,文化多種多樣的支持。

1、政治方面

在經兩晉之後,南北朝時期是漢人最為黑暗的一段時間,300多年的戰亂,致使漢族差點滅族,之後,隋朝建立再次將漢人的政權奪回,然而,短暫的安定,卻並沒有持續多久之後,隋煬帝上位後,各地揭竿而起,直到唐朝建立,中原地區才真正實現了長治久安,同樣,穩定的經濟政治,為服飾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生動形象與呆板回味,且看唐朝服飾文化推動傳統審美的創新潮流

2、經濟方面

我國封建社會的第一次經濟高潮是在漢朝,而唐朝則應該是第二個經濟高潮,在唐朝時期,在以農耕文明為主的方面上,手工業商品經濟開始繁榮的發展,當時的唐朝在亞洲甚至是非洲地區都有益,萬國來朝。

生動形象與呆板回味,且看唐朝服飾文化推動傳統審美的創新潮流

3、文化方面

唐朝的文化呈多元化發展,這也是其發展的尤為迅速,可以說是封建歷史時期的頂峰,唐高祖李淵改變了輕夷狄,重華夏的政策,倡導天下一家,從而為民族文化大融合,建立了很好的基礎。

生動形象與呆板回味,且看唐朝服飾文化推動傳統審美的創新潮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