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北京高考适应性考试数学卷解读来了


北京高考适应性考试数学卷解读来了


2020年是首次没有考试说明的高考,因此此次适应性测试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我们可通过适应性测试试题来把握今年新高考的变化动向。今年高考适应性测试的数学学科,在试题题量、分值、考查内容、题型和难度等5个方面都出现一些值得关注的新变化。


据介绍,相比往年的高考题,这次测试数学试题的总题量从原来20道题(包括8道选择、6道填空、6道解答题)变为21道题(包括10道选择、5道填空、6道解答题)。除了解答题,选择题增加2题,填空题减少1题。


题目数量的变化,相应导致分值有所变化。原来的分值分布,选择题每题5分,共计8道,客观题总分是40分。填空题每题5分,共计6道,总分30分。现在的分值分布,选择题变为10道题,总分值不变,也就意味着,每道选择题的分值变为4分。填空题每道题的分值不变,但由于题目数量少了1题,因此总分值少了5分,由原来的30分降至现在的25分。


“最大的变化,体现在解答题上。从题量上看没有变化,依旧是6道题,但总分值从原来的80分改为现在的85分,这意味着解答题每道题的分值相应上升。”老师表示,总体来看,此次适应性考试分值如下:选择每题4分,填空每题5分,解答题包括两种分值:一种为每题14分,共计5题;另一种为每题15分,共计1题。


今年高考第一次文理不分科,从主干知识的考查上。相对于之前的理科生来说,考查内容有所减少,对于文科生来说,考查内容有所增加,不过也有同理科一样减少的部分。文科增加部分,如原来理科要求学的分布列、期望等内容,文科之前是不学的,但现在对该部分考查内容有所要求,因此就增加。不过,这对于复读考生会有这种“理少文多”的感觉,而应届考生学的都是高考的考察内容。


据介绍,这次数学测试出现的新题型,并非是第一次出现,结合最近几年会考及此次适应性考试可以发现,考试中会出现开放式设问、创新式的题目,并把这类题目放在中档题中,也就是解答题的前几道。同时解答题的顺序和过去不完全一样,比如此次适应性考试第一道解答题,以往大多数是三角函数,偶尔会出数列,但是这次第一道题就是立体几何,难度有所下降,设问的数量也少了。


老师分析,最值得关注的是第17题,即第二道解答题,这道题考查的是数列,但是从问法上来看,这是一个新型题目,它的问法是需要考生自己从条件中进行选择,再作解答。同时可以看到这类题只有一个设问,考生也需要适应。


从难度上来看,这次数学试题的中档题,由于变化了新的题目,会让部分同学不太适应,感觉难度提高了。“希望大家在接下来一段时间能够适应,它并不是真正的难度,而是考查大家能力的问题。”更多老师认为,这次数学试题的整体难度分布比较适合高校选拔。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测试的数学试题整体难度稳定,考查能力以及学科的核心素养的方面没有改变。同时,考试突出能力考察,而不死抓一些非常常规的、甚至有套路的题型,考察考生的临场应变能力,把知识点体现在解答问题的能力上。


北京高考适应性考试数学卷解读来了

北京高考适应性考试数学卷解读来了

北京高考适应性考试数学卷解读来了

北京高考适应性考试数学卷解读来了

北京高考适应性考试数学卷解读来了

北京高考适应性考试数学卷解读来了


接下来主要分析4道题


  • 选择最后一道
  • 填空最后一道
  • 圆锥曲线大题
  • 解答最后一道


选择最后一道:

北京高考适应性考试数学卷解读来了

这道题坐标化是最流畅的.


赋值A=1,B=2,C=3,D=4,E=5,并设(x_i,y_i)(i=1,2,...,36)代表第i位学生的(物理成绩,化学成绩).

于是分析即可,如下给出了D选项的一个构造

本题答案就是D.

北京高考适应性考试数学卷解读来了


补充:2014北京市高考真题选择最后一道也可以坐标化来快速完成,可以找来做一做.


填空最后一道

北京高考适应性考试数学卷解读来了


如果能够正确画出图来,那么选出正确答案①③也就不难了.

北京高考适应性考试数学卷解读来了


这道题不难,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做错了,又想多有一些训练,那么不妨看看张杨文主编的《高考数学你真的掌握了吗》函数册,这套书不难,但有很多整理得不错的变式练习.


这是与本题相关的一些书上的内容:

摘录1:

北京高考适应性考试数学卷解读来了

摘录2:

北京高考适应性考试数学卷解读来了



圆锥曲线最后一道

北京高考适应性考试数学卷解读来了

这道题非常常规,所以没什么可讲的,只是仿射变换之后是一道简单纯粹的初中几何综合证明题.

倒倒角,证明三角形A'B'D'是等腰三角形,然后利用三线合一就完成了.

说明:just for fun,高考时不建议这样做.

另外,可以利用仿射变换做的问题实在不胜数,比如2013,2016北京高考真题等.


北京高考适应性考试数学卷解读来了



解答最后一题

北京高考适应性考试数学卷解读来了


最后一题和别的题一样,有很多解题策略,如果学到手的话,这些题都是可以比较容易完整解答出来的.


前两问过于简单,现在只说一说最后一问的解题思路:考虑{1,2,3,4,5,6}的非空(题目关键词:l属于正整数)子集有63个,其中含有a11的有32个,不含的有31个.


a)如果a11与a12值相同,那么整个第一行有32次取负,31次取正,因此全加起来之后余下一个-(a11+a12)<=-2,同理可证第二行余下一个-(a21+a22)<=-2,因此不超过-4;


b)如果a11与a12值不同,那么整个第一行因为存在a11而有16项取负,因为a12有16项取负,因为共同含有a11,a12有16项取正,都不含有两者而导致15项取正,因此,相加后余下一个-(a11+a12)<=-2,第二行同理分析.


这样就完成了证明.


......什么,没听明白?或者不知道怎么书写✍️,其实如果借助指示函数就会容易得多,比如本题指示函数可以这样来设:设第一行关于数字i(i=1,2,3,4,5,6)的指示函数为m_i,若第一行含有绝对值等于i的数字,那么m_i=1,否则m_i=0,这样来分析会容易理解和容易书写一些,不妨试一试.


相关问题:过去几年北京高考题和模拟题中指示函数出现了好几次,我印象比较深的是:


  • 2015海淀区高三上期末(理)第20题
  • 2012海淀区高三一模(理)第20题
  • 2019海淀区高三上期中选择压轴题


除了高考及模拟题,比如2018全国高中数学联赛B卷二试试题等都频繁出现了,不妨找来做一做.




声明:新高考将持续跟踪北京2020年高考适应性测试,相关试题及解析将会同步更新,敬请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