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不瞭解整體觀,讀了《道德經》等於白讀


不瞭解整體觀,讀了《道德經》等於白讀


老子現代說(十九)整體觀

作者 | 陳娟(無限的阿萊夫)

出品 | 博睿迪文化傳媒



你是否每天夜深了還不想入睡,遲遲不想結束這一天?你是否早上醒來時一片茫然,總覺得自己缺了一點什麼?你是否一直在追求,追求自己說不上來的東西?


你深知這世界並不是看上去的那樣,卻不知道為什麼,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恭喜你,你是為數不多對這世界極度敏感,又想做出改變的人。


你的感知是對的,這世界並非你所想象。


我們的對這世界的認知是片面的,武斷的,但是我們卻以為我們認知的是世界的全部。


大物理學家玻姆寫道,學科分化,語言、理論等等都在導致人們思想破碎化,目前,把世界分解成獨立存在部分的方法,在現代物理學中已經不是很有效了……相對論和量子理論表明,認為宇宙是未分割的整體的觀點,將提供一種更有條理的形式,用以考察實在的整體性。


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這樣的見識 。但是有很多人已經意識到跨學科學習,做斜槓青年,實力會遠超普通人,其實就是在彌補我們碎片化思維的不足。


但是,很多人不清楚的是,這種整體思維就存在於東方文化之中。


玻姆去向印度文化尋求了這種整體思維。


但是我們中國人有先天的優勢,中華文化延續幾千年而不斷,就是因為整體觀:“道”的存在。可惜受西方文化的衝擊,社會底層會整體思考的人越來越少,少數偏遠農村地區可能還殘存著這樣的思維。


為了大家便於理解,我就用整體思維去表述“道”,但是要知道,這樣說依然片面的。


我們為什麼很難具備整體思維呢?這跟我們的感官受限有關。


看下面這張圖形。

不瞭解整體觀,讀了《道德經》等於白讀

倒三角形和正方形並不存在,但是我們的知覺會形成完整的圖形。


再看下面這張圖形。

不瞭解整體觀,讀了《道德經》等於白讀

杯子還是人臉


在這個圖片沒有流行之前,看到杯子的堅持說就是杯子,看到人臉的堅持說就是人臉,現在我們知道了,人臉與杯子同時存在,只是我們的意識無法在同一時間認知到兩種事物的存在。一會看到杯子,一會看到人臉,是因為我們的知覺在這兩種可能性中不停轉換。


這只是一張簡單的欺騙我們感官的圖片。

不瞭解整體觀,讀了《道德經》等於白讀

少女還是老婦?

再看一張錯覺圖。

不瞭解整體觀,讀了《道德經》等於白讀

哪根長?


再來一張埃舍爾的畫,越來越複雜。

不瞭解整體觀,讀了《道德經》等於白讀

從二維到三維,只能存在於人的大腦中


這些圖告訴我們,我們的眼睛經常會被矇蔽,實際上我們的記憶也經常欺騙我們,也就是說,我們的感官是受限的,一切都不可靠。


然而,感官受限,我們的思維也很容易受限於我們的感官,我們人類最擅長的就是把自己框住,比如認為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就是對的,給自己和別人貼標籤,自我欺騙等等。


孔子老人家也會犯眼見為實的錯誤就不多講了,大家可能都聽說過。說孔子弟子顏回在孔子窮困的時候被孔子看見抓米吃,孔子誤以為顏回偷吃,但實際上是顏回吃了髒的米。


聖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我們普通人。


舉個例子,如果一個小孩對媽媽說,媽媽,我討厭你!


只看到一面的媽媽會很生氣,我怎麼生了這麼個孩子!居然罵媽媽!


仔細思考一下,正常情況下,哪有孩子討厭媽媽的?所以這是一個不正常的地方,是一個矛盾點。


那麼孩子討厭媽媽想得到什麼?


希望媽媽和善一點。


媽媽對自己和善,孩子能得到什麼?


媽媽的愛。


國外也一樣。疫情期間西方人尤其是意大利人要自由不要口罩就是典型的只考慮個人,不考慮整體的個體思維。


當然,我們的思維受限不止這些,《黑天鵝》作者塔勒布就發現人們會過度專注於已知的知識,習慣於學習精確的東西,而不是從總體上把握。


與感官不同,我們的思維理論上能同時容下萬事萬物。


感官受限,思維無疆。


再回到我們的太極圖,迴歸到極簡的狀態,這張圖看似簡單,整個宇宙卻從中發生發展變化。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互動,這就是“道”。

不瞭解整體觀,讀了《道德經》等於白讀

如果我們知道我們一次只能看到一種東西,知道它的另一面也同時存在,不會認為看不到的就是不存在的(別笑,這種想法比比皆是)。不會固執地認為自己看到的那面就是對的,其他人都是錯的,那麼我們便突破了感官的限制,初步具備了整體的思維模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看到任何事物,遇到任何事情,瞭解至少有三個屬性,陰,陽,陰陽互動。貫穿了整本《道德經》的整體觀,是我們讀《道德經》最需要學習,有的人稱為修煉的地方。


中國人的思維很開闊、靈活,就得益於整體思維。我們經常說要突破自我,思維沒有邊界,哪裡需要突破?要拆掉思維的牆,沒有牆,何處去拆?這是思維開闊最理想的狀態,中國人所說的格局大,大到無邊,就在“道”的世界裡,大方無隅,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瓷器、古建築、音樂,漢字、名貴的山水畫,只是我們中國人思維方式的外顯,中國文化的體現。要說中華民族最值得驕傲和珍惜的東西,是我們的“道”,“道”是我們國家繁榮富強團結的根本,是個人為人處事的準則,是事業成功的基礎。


中國僅用幾十年的時間就實現了經濟騰飛,西方人覺得這是個迷。其實這在於中國人特別擅長“無中生有”,從師夷長技以制夷,到改革開放打開國門,招商引資,培養人才,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從無到有,再從有到快速發展,我們中國經濟發展是有目的的一步一個腳印走下來的。


當然,道的作用遠不止這些。


這裡要說明一下,雖然香港和臺灣仍然沿用繁體字,保留著一些傳統的儀式,但是年輕人,包括大部分中年人受西方文化的影響,思維模式已經發生變化,即變成個體思維模式。


有時候我看到一些國學培訓機構在教孩子時,讓他們穿上漢服,穿越似地坐在私塾裡,搖頭晃腦地強記每個字,摳每個字的字眼,然而,這並不是真正的讀書。真正的讀書是要把古人的智慧變成自己的智慧,從書中看古人如何思考問題,學習他們的整體思維模式,然後去運用的。


古代人以天人合一為人生最高境界,這個“一”就是“道”。


怎麼做?


勤而行之。


也就是說,普通人想要得到整體思維,除了實踐,別無他法。


而思想變得整體,才能得到真正的平靜和自由。


推薦閱讀:修煉知識,突破自我,必經的四個階段https://www.toutiao.com/i673505819644187494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