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教你讀古詩《惠崇春江晚景》|一首詩道盡1085年春風得意的蘇軾

惠崇春江晚景之鴨戲圖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唐詩宋詞作為傳統文化的巔峰之作,對於每個國人來說都是耳熟能詳的。唐詩有李白宋詞有蘇軾,作為北宋最出名的網紅,蘇軾在詩、詞、文、書、畫方面的造詣都是非常的高。而他這首《惠崇春江晚景之鴨戲圖》就入選到部編教材小學三年級下的語文課文。

教你讀古詩《惠崇春江晚景》|一首詩道盡1085年春風得意的蘇軾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1085年蘇軾看到僧人惠崇畫的兩幅《春江晚景》而做的題畫詩。詩中描繪得是畫中春意來臨所展示出來的桃花盛開綠色盎然,小動物們(鴨子和河豚)開始享受春天暖意的情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兩相映襯的抒發了兩位作者對春天的讚美和喜愛之情。而想要讀懂這首清新舒暢的詩,就要從更深的角度去挖掘。

1085年從谷底到巔峰的蘇軾

1085年,元豐八年四月,宋神宗駕崩,九歲的趙煦繼位是為宋哲宗。因皇帝年齡較小,朝廷暫時由代表保守勢力的高太后攝政。之後,新政變化被廢除恢復舊制,並開啟了朝廷人員的大調整,啟用司馬光為首的舊黨,打壓王安石為首的新黨。

教你讀古詩《惠崇春江晚景》|一首詩道盡1085年春風得意的蘇軾

而同樣的在1085年,也是蘇軾最為折騰的一年。1084年蘇軾離開黃州,奉詔赴汝州就任。於1085年正月十五到達宿州(安徽宿州市),並作了一首《南鄉子·宿州上元》詞,“能使江東歸老客”表達了東歸修養不再仕途的願望,並上書朝廷東歸宜興休養。然而,剛到宜興沒多久,就因為朝廷變動重新啟用只能繼續當官,上任登州(山東蓬萊)。

如果說上半年的蘇軾是折騰憋屈回鄉賦閒,那下半年對於他來說,則是復官升職忙碌快活的時間。剛到登州沒多久,就又升官至禮部郎中,到汴京任職。從登州到汴京,一直升遷一路訪友一段快樂,併為汴人尹白能夠用墨畫花,賦詩《墨花並敘》。

教你讀古詩《惠崇春江晚景》|一首詩道盡1085年春風得意的蘇軾

在汴京期間用連升三級來說蘇軾並不為過。以禮部郎中被召還朝的他,在中央半個月就升職為起居舍人,三個月後再升任中書舍人,而後又升任翰林學士、知制誥,知禮部貢舉。迴歸中央系統,對於蘇軾來說,如沐春風萬事皆感順意,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看到惠崇的名畫《春江晚景》,非常喜愛就寫出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詩《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惠崇春江晚景之鴨戲圖》解析

畫已經失傳而詩卻留存了下來,我們也只能通過詩來想象畫的意境。這首詩成功地寫出了早春時節的春江美景,由近及遠,層次分明。整首詩讀起來讓人感覺到春暖花開的春色,生機勃勃的春意,清新舒暢的春風。

教你讀古詩《惠崇春江晚景》|一首詩道盡1085年春風得意的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映入眼簾的就是竹林,透過翠麗的竹林,看到了三兩枝粉紅色的桃花在爭相綻放。最能說明春天的顏色就是綠色和紅色,這個在詩中通過竹和桃完美的結合在一起了。萬物回春,桃花怒放,春機無限。

“春江水暖鴨先知”,透過竹林和桃花,是一條美麗的江河,一群鴨子在江面上嬉戲游泳。一個“暖”字,道盡了春天回暖的氣息,別的動物還在窩裡過冬呢,鴨子卻已經感受到了春天的到來,在江河裡盡情戲耍。通過動物的敏感,來進一步闡釋早春到來冰雪融化江水回暖的春意。詩人強幼安的詩句“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提煉葉落知秋的道理是一樣的。

“蔞蒿滿地蘆芽短”,江河的兩邊已經長滿了綠色的蔞蒿,蘆葦也長出了鮮嫩的蘆芽。再次通過蔞蒿和蘆芽的生長,來進一步說明春天到來綠滿畫,春回大地萬物生長的規律。

“正是河豚欲上時”

,為了能夠更好的襯托春天的到來,蘇軾把想象中的河豚融入到了畫的意境當中,“正是”、“欲上”這兩個詞就點明瞭,這個時間點正是河豚要逆流而上到鹹淡水區域產卵的季節,並引人發想河豚成群嬉戲跳躍江面上的情景。

一幅春江晚景,蘇軾以詩歌的形式把早春描繪得有聲有色,引人入勝。而畫裡詩外,卻也隱藏著蘇軾另外的一番景象,我們來細細品一下。

詩裡詩外的蘇軾

《惠崇春江晚景》,如果你純粹地把這首詩認為只是詠春就大錯特錯了。蘇軾只是借用惠崇《春江晚景》的畫作,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詩裡詩外無不透露這蘇軾的性格、心情和喜好。

蘇軾是很擅長通過詩詞來展現自己的性格的。在《定風波》中以“一蓑煙雨任平生。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來顯示自己的灑脫;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來顯示自己的豪放;在《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中以“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來顯示自己的超然。當然,也會在《水調歌頭》中以“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來顯示自己的無奈。

教你讀古詩《惠崇春江晚景》|一首詩道盡1085年春風得意的蘇軾

在這首詩當中,蘇軾更是將對早春的歡迎和喜悅顯示的一覽無遺。對於蘇軾來說,這裡面的早春含有三方面的含義:一是自己的政治生涯迎來了第二個春天,在汴京連升三級,有機會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二是能夠和三五好友在一起春花秋月吟詩作詞,未嘗不是人生一大快事;三是看到自己真正喜歡的繪畫,忍不住做了一首題畫詩。

神情灑脫意氣奮發的蘇軾通過這兩首題畫詩,來展示自己的心情和喜好。以喜迎早春的詩句,既向惠崇致敬,又抒發自己的志向,還引發了後人源源不斷的追捧,真是一舉多得。

《春江晚景》呈現蘇軾的四大喜好

蘇軾在《春江晚景鴨戲圖》除了表現自己的春風得意外,還把自己生平喜歡的東西也都融合在裡面了,簡單的概括就是:佛、畫、詩、吃。

蘇軾和佛家一直都有密切的往來,流傳最廣的就是他和佛印的故事。惠崇作為宋朝初期最出名的僧人,寫詩作畫都非常的精通,肯定是蘇軾最想結交的朋友。而在汴京的時候(另外有一種說法是這兩首詩是蘇軾在江陰所做),蘇軾也得閒約上朋友一起去欣賞神交已久的畫作,故而能夠留下這千古名作。特別說明下,現在還在流傳的關於蘇軾和惠崇“心存牛糞還是如來”的戲語是不存在的,蘇軾出生的時候惠崇已經圓寂20年了,所以這段話只能是蘇軾自己的“夢話”了。

教你讀古詩《惠崇春江晚景》|一首詩道盡1085年春風得意的蘇軾

詩畫本一家,有詩必有畫,蘇軾就曾經提出了:“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二首》)和“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書摩詰藍田煙雨圖》)的說法。本身就是詩、詞、畫上都有出色的表現蘇軾,看到惠崇的名作後就喜不自禁的為那兩幅畫題詩,這才是蘇軾的所作所為。

教你讀古詩《惠崇春江晚景》|一首詩道盡1085年春風得意的蘇軾

而在這首詩裡面最明顯的就是吃了,作為美食家(吃貨)的蘇軾,怎麼能不在自己的得意之作上留下和吃相關的東西呢。我們先來數落一下有哪些吃的:竹代表著竹筍,桃花代表著桃子,鴨子是很好地食材,而真正的美味就是河豚了。宋人嚴有翼在《藝苑雌黃》就提到“但用蔞蒿、荻筍即蘆芽、菘菜三物”烹煮河豚是最好的。而這蔞蒿蘆芽在詩的後兩句就都有涉及了。所以說這首詩整篇都是在寫吃的,你感覺到了嗎?

結語

《惠崇春江晚景》流傳的很廣,很多都是說這首詩是描寫早春最好的詩歌之一,而忽略了文章所真正要表現的思想和用意。蘇軾在這首詩歌裡面既展示了惠崇畫作的生動美妙,也展示了自己的春風得意,順便把自己喜歡吃的菜品也展示出來。

教你讀古詩《惠崇春江晚景》|一首詩道盡1085年春風得意的蘇軾

一首好的詩歌,我們肯定要結合詩歌所在的歷史朝代和創作時間,以及詩人的性格愛好去做分析,才能夠更好的理解詩歌本身的意思。回到1085年,我們和蘇軾一起站在惠崇的《春江晚景》旁,一起去看蘇軾的提筆成詩揮墨成虹,一起去感受蘇軾的豪放自如意氣奮發。


參考文獻:

1、林語堂:蘇東坡傳

2、大型人文歷史紀錄片《蘇東坡》

3、嶽麓書社出版出版的《蘇軾文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