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天下一人——绘画皇帝赵佶作品赏析

赵佶(1082—1135年),即宋徽宗,北宋皇帝、书画家。在位时广收历代文物、书画,极一时之盛,亲自主持翰林图画院,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能书善画,自创书法“瘦金体”。

天下一人——绘画皇帝赵佶作品赏析


天下一人——绘画皇帝赵佶作品赏析


天下一人——绘画皇帝赵佶作品赏析

《听琴图》

《听琴图》轴,宋,赵佶绘,绢本,设色,纵147.2cm,横51.3cm。此幅描绘官僚贵族雅集听琴的场景。主人公道冠玄袍,居中端坐,凝神抚琴,前面坐墩上两位纱帽官服的朝士对坐聆听,左绿袍者笼袖仰面,右面红袍者持扇低首,二人悠然入定,仿佛正被这鼓动的琴弦撩动着神思,完全陶醉在琴声之中。叉手侍立的蓝衫童子则瞪大眼睛,注视着拨弄琴弦的主人公。作者以琴声为主题,巧妙地用笔墨刻画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音乐和意境。画面背景简洁,如盖的青松和摇曳的绿竹衬托出庭园高雅脱俗的环境,而几案上香烟袅袅的薰炉与玲珑石上栽植着异卉的古鼎与优雅琴声一道,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画面上方有宰相蔡京手书七言绝句一首,右上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书题“听琴图”三字。作品构图简净,人物举止形貌刻画生动传神,衣纹线描劲挺略带战笔,树石器具描写工致而毫无呆板,着色浑厚而不失清丽,是宋代宫廷人物画的代表作品。由于作品本幅有徽宗题名与画押,作品一度被认为是赵佶所画,后经学者考证,此幅为宣和画院画家描绘徽宗赵佶宫中行乐的作品,而图中抚琴者,正是赵佶本人。

天下一人——绘画皇帝赵佶作品赏析

《枇杷山鸟图》

《枇杷山鸟图》页,宋,赵佶绘,纨扇页,绢本,墨笔,纵22.6cm,横24.5cm。本幅款押“天下一人”。钤“御书”朱文葫芦形印一方。裱边题签:“宋宣和枇杷山鸟”。鉴藏印钤“宣统御览之宝”,中缝钤“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朱文印各一方。图中枇杷果实累累,枝叶繁盛。一山雀栖于枝上,翘首回望翩翩凤蝶,神情生动。此图体现崔白清澹之体。宋徽宗赵佶的花鸟画以设色为多,然而此图纯以水墨勾染而成,格调高雅,略似没骨画效果,别具一种苍劲细腻之韵致,体现了赵佶多方面的绘画才能。

对开有清乾隆御题诗一首:“结实圆而椭,枇杷因以名。徒传象厥体,奚必问其声。鸟自讬形稳,蝶还翻影轻。宣和工位置,何事失东京。”感慨宋徽宗如此精于绘画,工于构图和经营位置,缘何却把国家丢失了?

天下一人——绘画皇帝赵佶作品赏析


天下一人——绘画皇帝赵佶作品赏析


天下一人——绘画皇帝赵佶作品赏析


天下一人——绘画皇帝赵佶作品赏析

《芙蓉锦鸡图》

《芙蓉锦鸡图》轴,(传)北宋徽宗赵佶绘,绢本,设色。纵81.5cm,横53.6cm。作为独立的画科,宋代的花鸟画无论在绘制技巧还是表现形式方面都已经达到高度的艺术水准,《芙蓉锦鸡图》便是其中的一幅精品。此图是描绘金秋景色的花鸟画作。图中芙蓉盛开,随风轻轻颤动,蝴蝶翩跹,相互追逐嬉戏,引得落在枝上的锦鸡回首凝视,目不转睛。本幅右上宋徽宗赵佶以瘦金体题“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右下书款“宣和殿御制并书”,草押书“天下一人”。鸡在中国向有“德禽”之称,《韩诗外传》载:“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者,信也”,可见其文武兼备、仁勇俱存、信守专一的性格为世人所激赏,难怪才艺绝代的一代帝王也会留下“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的诗句,流露出对安逸高贵之品格的赞许,由此体现了中国花鸟画的人文寓意。

目前流传于世题为赵佶的作品中,艺术风格呈现出工致细丽与简朴生拙两种迥然有别的面目,工致细丽者如《芙蓉锦鸡图》、《腊梅山禽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等,简朴生拙者如《柳鸦图》(上海博物馆藏)、《枇杷山鸟图》等。通过笔墨风格的比较分析,徐邦达先生指出前者不是赵佶所作,而是画院画家的作品,后者则为他的亲笔画迹,这一观点为多数艺术史研究者所认同。此外,现存记载南宋宫廷藏画的《南宋馆阁续录》卷三将此画列入与“御画”并列的“御题画”一类,表明《芙蓉锦鸡图》仅仅是由赵佶亲笔题诗的一幅花鸟画,并非其本人绘制。所以说,尽管图上有赵佶的题字,但此图作者却是一位没有留下姓名的画院高手。

天下一人——绘画皇帝赵佶作品赏析


天下一人——绘画皇帝赵佶作品赏析


天下一人——绘画皇帝赵佶作品赏析


天下一人——绘画皇帝赵佶作品赏析


天下一人——绘画皇帝赵佶作品赏析

《雪江归棹图》

《雪江归棹图》卷,宋,赵佶作,绢本,设色,纵30.3cm,横190.8cm。画幅的右上角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书“雪江归棹(音照)图” 五字,左下角钤“宣和殿制”印并“天下一人”画押。

这是一幅描绘冬日雪景的山水画。画面起首远山平缓,进入中段以后,山势渐渐高耸,转而趋于平缓,整幅画面富有高低错落的节奏感,使观者仿佛身临其境,坐于舟船中,沿江眺望窗外时时变换的景色,充分展示了长卷绘画的特点和魅力。全卷用笔细劲,笔法流畅,意境肃穆凝重,代表了宋徽宗时期画院的艺术水平。

天下一人——绘画皇帝赵佶作品赏析


天下一人——绘画皇帝赵佶作品赏析

《祥龙石图》

《祥龙石图》卷,北宋徽宗赵佶绘,绢本,设色。纵53.9cm,横127.8cm。卷首画有一块立状太湖石,石顶端生有异草几株。太湖石宛如一条上下翻滚的蛟龙,其形貌占据了奇石必备的五个审美条件:瘦、漏、皱、透、丑。

细看石上,有楷书“祥龙”二字。宋徽宗将此类奇石异草的出现,视为大宋国运之祥兆,赞之“挺然为瑞”,竭尽全力绘之。图左有宋徽宗为祥龙石而作的瘦金体题诗:“祥龙石者,立于环碧池之南,芳洲桥之西,相对则胜瀛也。其势胜湧,若虬龙出为瑞应之状,奇容巧态,莫能具绝妙而言之也。廼亲绘缣素,聊以四韵纪之。彼美蜿蜒势若龙,挺然为瑞独称雄。云凝好色来相借,水润清辉更不同。常带瞑烟疑振鬣,每乘宵雨恐凌空。故凭彩笔亲摹写,融结功深未易穷。”署款“御制御画并书”,押署“天下一人”,钤朱文印“御书”、“宣和殿宝”,徐邦达先生认为此印“不佳,真伪待考”(徐邦达《古书画伪讹考辨》),但《祥龙石图》卷被公认为是宋徽宗的真迹。

鉴定徽宗真迹的标尺除了瘦金体“御制御画并书”、“天下一人”画押及朱印“御书”和双龙御玺外,书画风格也是一项重要依据,即结合赵宋家族的书画历史特别是徽宗本人的美学思想及北宋绘画的历史发展状况,寻找其中存在的风格上的逻辑关系,再结合当时及晚一辈名人的题识,综合多种因素来判断。

当时的徽宗特别迷恋太湖石,为了加大采运力度,特设苏杭应奉局专门在太湖周围开挖湖石。石工们因长期泡在水里挖石,导致肢体皮肤溃烂。运送巨石时,甚至不惜拆桥过船,靡费国资不计其数。徽宗根据一些湖石的形状封其为“盘固侯”、“蹲螭坐狮”、“金鳌玉龟”等吉祥名号,画中的“祥龙石”可能就是其中的一块。宋徽宗处心积虑地寻找花石纲和各种祥瑞之物,欲借此稳定朝廷、安抚民心,同时也为他提供了艺术创作的素材。在充满了道教神仙思想的宋徽宗看来,描绘祥瑞之物的绘画活动不仅仅是单纯的艺术创作,而且也是祈祷国家和民族福祉的独特形式和粉饰太平的最好的政治工具,《祥龙石图》卷正是这种思想的反映。

天下一人——绘画皇帝赵佶作品赏析


天下一人——绘画皇帝赵佶作品赏析

《摹张萱捣练图》

《摹张萱捣练图》绢本,设色,37*145.3cm,波士顿美术馆藏。图绘贵族妇女们捣练缝衣的扬景。图上十一个妇人在进行着捣练、织线、熨烫的程序,有条不紊;着粉衣的小姑娘钻入熨烫的布下玩耍,天真可爱。此画与《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卷》风格非常相近。

天下一人——绘画皇帝赵佶作品赏析

《立鹰图页》

《立鹰图页》绢本,设色,55x41cm.

天下一人——绘画皇帝赵佶作品赏析

《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卷》

《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卷》绢本,设色,52.1X147.7cm,辽宁博物馆藏。绘八骑九人出行场面。绘八骑九人出行场面。由着青色长衫男子领头,后六人五骑,妇人发髻高耸,穿着考究,一妇人怀中有一女婴,紧护怀中,小心谨慎。张萱原作已佚,传此幅为徽宗亲摹。

随着画卷的打开,一幅艳丽多姿的春日出游景象逐渐出现在我们的面前。画面中前面有三人单骑开道,依次分别为男装仕女乘坐黄色、黑色骏马。中间并列二骑,即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并辔而行,均骑浅黄色骏马。虢国夫人居全画的中心位置,身穿淡青色窄袖上襦,肩搭白色披帛,下着描有金花的红裙,裙下露出绣鞋上面的红色绚履。秦国夫人侧面朝向着虢国夫人诉说什么,两人的脸庞丰润,雍容华贵,神情悠闲自若。最后并列有三骑,中间的人为保姆,一手执缰、一手搂着怀中的小孩,保姆右侧为一男装仕女,左侧为一红衣少女。整个行进中的行列,人马疏密有度,以少胜多,尤其是其中三名身穿男装的仕女,让人们了解到盛唐时期的审美观念。

关注工笔小强,后续更新更多作品欣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