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山海经》能吃虎豹的“蜪犬”很可能是今天的藏獒?


《山海经》能吃虎豹的“蜪犬”很可能是今天的藏獒?


我是小七,一个喜欢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个沉迷于扯淡的萌妹子。

一、古籍里的蜪犬

《山海经·海内北经》里记载:“蜪犬如犬,青,食人從首始。”

郭璞注:“(蜪)音陶。或作蚼,音钩。”郭璞说“蜪”或作“蚼”,根据的可能是《说文解字》:“北方有蚼犬,食人。从虫句聲。”和现在看到的《山海经》不同。而许慎是东汉时期的人,所处的时代比郭璞要早,他看到的《山海经》是作“蚼”。关于这个问题,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做了一番辨析,他说:

“《海内北经》:‘蜪犬如犬,靑,食人从首始。’郭注:‘蜪音陶。或作蚼,音钩。’按作‘蚼’为是,正许所本也。《周书》:‘渠搜以鼩犬,能飞,食虎豹。’鼩同蚼,借鼱鼩字为之耳。《大戴礼》作‘渠搜贡虚犬’,‘虚’亦音之转也。今本《周书》作‘䶂犬’,依《文选·王融〈曲水诗序〉》正。”

段玉裁的意思大概是认为作“蚼”是正确的,所以才能音转为“虚犬”,“蚼”、“虚”古音相近。


《山海经》能吃虎豹的“蜪犬”很可能是今天的藏獒?


《逸周书·王会篇》里说:“渠叟以䶂犬,䶂犬者,露犬也,能飞,食虎豹。”

这里面的“䶂”,有的版本或引文作“鼩”,王念孙的看法和段玉裁一致,认为应该作“鼩”,清代学者王念孙在《读书杂志一·逸周书二》“䶂犬”条里,也作了好大一段辨析,兹引述如下:

“作‘鼩’者是也。《海内北经》曰:‘蜪犬如犬而青,食人从首始。’注曰:‘音陶。或作蚼,音钩。’亦以作‘蚼’者为是。《说文》‘蚼’字解曰:‘北方有蚼犬,食人。从虫,句声。’即本于《海内北经》也。彼言‘海内西北陬以东’,此言‘渠叟’,彼言‘食人’,此言‘食虎豹’,地与事皆相近。彼作‘蚼犬’是本字,此作‘鼩犬’是假借字,故李善引作‘鼩犬’,而卢(知北游按:指卢文弨)以为字讹,则未达假借之旨也。鼩、䶂字形相似,故误而为‘䶂’,䶂是鼠属,与蚼犬无涉。《说文》:‘䶂,胡地风鼠。从鼠,勺声。’不云‘风犬’。《广韵》:‘䶂,鼠属,能飞,食虎豹。出胡地。’其云‘鼠属’、‘出胡地’是也,而又云‘能飞,食虎豹’,则惑于俗本《周书》之‘䶂犬’而误。卢引《广韵》‘能飞,食虎豹’,而删去‘鼠属’二字,又改《说文》之‘风鼠’为‘风犬’,以牵合䶂犬,其失也诬矣。”

《山海经》能吃虎豹的“蜪犬”很可能是今天的藏獒?

这里之所以引了这么一大段,一是想让大家知道读古书之难,古书里错字、讹字、通假字成堆,如果没有辨析能力,好多地方是读不通的,即使是象卢文弨那样的校书大家也不免犯错误。二是想让大家知道一个《山海经》的“蜪犬”,可以被写成“蚼犬”、“鼩犬”、“䶂犬”、“虚犬”等,里面有误字,有通假字,让人眼花缭乱的,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山海经》里本来作“蚼犬”是对的,作“鼩”、“虚”是音近的通假字,作“蜪”、“䶂”都是形近的讹误字。

不过,把“蚼”误为“蜪”恐怕时间也不会晚,并不是郭璞的时代才作“蜪”,这里有个证据就是《吕氏春秋》,在《恃君览·恃君》里说四方无君的地方,其中北方是:

“雁门之北,鹰隼所鸷、须窥之国,饕餮、穷奇之地,叔逆之所,儋耳之居,多无君。”

这里面的说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本自《山海经》的《海经》部分,比如“雁门”,应该就是《海内西经》的“雁门山”,地名;“须窥”当是“须亲”之误,出土出文献中“亲”的写法是从宀親声,写法和“窥”非常相似,因而形误了。


《山海经》能吃虎豹的“蜪犬”很可能是今天的藏獒?

“须亲”就是“肃慎”的音转,“肃慎氏之国”也见于《大荒北经》。“穷奇”见于《海内北经》,兽名;“叔逆”的“逆”应该是“速”字之讹误,就是《大荒北经》的“叔歜国”,“速”、“歜”在古音里是相近的字,可以通假。

“儋耳”见于《大荒北经》,国名。那么,里面说的“饕餮”应该也是本自《山海经》,《海内北经》里是把蜪犬和穷奇记录在一起的:

“蜪犬如犬,青,食人从首始。穷奇状如虎,有翼,食人从首始,所食被发,在蜪犬北。一曰从足。”

这样一看就会明白,《吕氏春秋》应该是把“蜪犬”当成“饕餮”了,所以它也把饕餮、穷奇放在一起说。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恃君》这篇的作者看到的《海经》传本是作“蜪犬”,“蜪”和“饕”读音相近,所以才认为蜪犬是饕餮,这说明在先秦时期就有《海经》的传本是作“蜪”,这个讹误已经产生很久了。

二、蚼犬到底是什么动物?

最后来讨论一下这种蚼犬是什么动物。在《逸周书·王会篇》里特别解释“鼩犬”是“露犬”,但是诸家似乎都没解释“露犬”是什么意思。“露”应该是“路”的通假字,《尔雅·释诂》:“路,大也”,“露犬”就是大狗。


《山海经》能吃虎豹的“蜪犬”很可能是今天的藏獒?


那么,蚼犬首先当是一种形体较大的犬类,还说它能“食人”或“食虎豹”,自然是形体较大且凶猛,这个应该没问题。

其次,说它“能飞”显然不可信,《山海经》里说穷奇有翼,能飞应该对,可蚼犬就没这么说。《王会》也只是说它是一种大犬,也不说有翼。所以怀疑这个“飞”是“吠”的音讹,《说文解字》引孔子说:“狗,叩也。叩气以吠守。”《汉书·五行志中之上》也说“犬以吠守”。“能吠”就是说它能吠守,后人传抄因为双声而音讹成了“能飞”。

再次,蚼犬渠叟人进贡的,渠叟又作渠搜,是古代的西戎国名,大概生活在今天甘肃的酒泉一带,和周人是邻居,那么,他们养的这种被称为“蚼犬”的大狗应该就是藏獒,《山海经》还特别说它的颜色“青”,就该是黑色的藏獒。藏獒形体大而且凶悍,样子也很威猛,与普通的犬类区别很明显,看上去很拉风,所以古人把它当成一种很奇特的犬类。可这种狗的重大缺陷是智商很低,是一种大笨狗,网上有些帖子盛赞藏獒“忠心”,一辈子只认一个主人,说是藏獒的“优秀品质”,其实那恰恰是它的弱项,是因为它脑子笨,不会拐弯,所以在各种军犬、警犬里,看不到藏獒的身影。

又笨又凶悍的大型猛犬,是一种很危险的宠物。

《山海经》能吃虎豹的“蜪犬”很可能是今天的藏獒?


古人认为认为它能吃人或吃虎豹,其实说能吃人大概是事实,可是说吃虎豹就是一种臆想,藏獒也许可以和虎豹搏斗,但是说它以虎豹为食就不可能,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发现哪种动物能以虎豹为食的,即使是最大的猫科动物狮子都不是,可是古书里常见说某中动物可以吃虎豹,比如说駮、酋耳、狻猊都能“食虎豹”,大概古人喜欢用“食虎豹”的说法来表示某种动物比较凶猛而已。

版权申明:本文系山海经解密小七独家邀约稿件,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盗用以及洗稿,未经同意擅自盗用,将追究到底。

【参考文献】

《山海经》《逸周书》《吕氏春秋》《尔雅》《说文解字》《汉书》《读书杂志》《说文解字注》

《山海经》能吃虎豹的“蜪犬”很可能是今天的藏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