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王氏豺狼子,東晉不良臣,淺談王敦早期顯露的反叛跡象

引言

中國歷史上東晉一直是一個頗具爭議的朝代,一方面東晉作為西晉的延續,依然可以被視作中華帝祚的正統,但是其卻丟掉了中國的北方土地,漢人的發祥地中原地區全部落入了少數民族的手中。而且作為大一統王朝的延續,東晉的皇室司馬家族也沒有很好的將權力控制在自己手中。

王氏豺狼子,東晉不良臣,淺談王敦早期顯露的反叛跡象

晉元帝司馬睿

整個東晉時期是中國門閥政治發展的巔峰,各個世家大族和司馬氏一起治理國家,形成了中國政治史上的奇景。而在東晉建立之初,掌握大權的家族是王氏,宰相王導和他的族兄王敦掌握了朝政大權以及軍馬大權,成為了東晉勢力最大的家族。

王導作為晉元帝司馬睿的好友,對於東晉政府十分忠誠。但是其兄長王敦就不是這樣的了,王敦在年輕的時候就顯露出了自己兇狠毒辣的一面。而在其掌握大權之後更是暴露了自己的狼子野心,在荊州等地區快速培植了自己的勢力,最終也確實發動了叛變。而本文將從王敦叛變以前的行為入手,探討這位年輕時被稱為"豺狼"的王氏子弟的真實性格。

王氏豺狼子,東晉不良臣,淺談王敦早期顯露的反叛跡象

東晉權臣王敦



石崇鬥富座上賓,王敦初現豺狼心

在西晉的建立過程中,士族為司馬家作出了極大的貢獻,為了討好這些世家大族來穩定自己的統治基礎,司馬家給了這些人很大的權力和豐厚的賞賜。在西晉剛剛建立的時候,許多士族人士生活十分奢靡,堪稱中國歷史之最,而有名的石崇鬥富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時期。

當時王敦和其族弟王導作為王氏年輕子弟的優秀代表,收到了王愷的邀請,前去參加他舉辦的宴會。在宴會上除了奢華的佈置以及精美的食物之外,美人也是必不可少的點綴。當時王愷為了顯示他的富裕以及威嚴,在宴會之上經常因為一點小的失誤就殺死自己的侍女。有一次王導和王敦在王愷的宴席之上,一位侍女在吹奏笛子的時候出現了一個小失誤,王愷就命令人將其殺死。當時滿座的嘉賓聽聞之後都大驚失色,只有王敦依然飲酒自若,面不改色,其內心素質的強大以及對於生命的漠視由此初現端倪。

王氏豺狼子,東晉不良臣,淺談王敦早期顯露的反叛跡象

王愷石崇鬥富

之後王愷再次邀請他們去參加自己的宴會,這次王愷又讓自己的侍女給客人敬酒,並且下令一旦客人沒有飲盡杯中酒,那麼就會殺死她們。侍女們於是對所有的賓客都盡心地服侍,當她們走到王導和王敦的面前的時候,王敦卻堅決不喝她們送來的酒,這讓這些侍女大驚失色,在宴會上哭了起來,但即使如此,王敦依然不喝,且直接不去看這些侍女。

王導為人善良,雖然自己不能飲酒,但是見不得這些侍女被殺,於是接過了酒杯,勉強飲盡。王導在這件事之後,就得出了王敦

"心懷剛忍,非令終也"的判斷。後來王敦也確實沒有得到善終,而王導也在這個過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可謂一語成讖。此事在《晉書》中有如下記載:

"時王愷、石崇以豪侈相尚,愷嘗置酒,敦與導俱在坐,有女伎吹笛小失聲韻,愷便驅殺之,一坐改容,敦神色自若。他日,又造愷,愷使美人行酒,以客飲不盡,輒殺之。酒至敦、導所,敦故不肯持,美人悲懼失色,而敦傲然不視。導素不能飲,恐行酒者得罪,遂勉強盡觴。"

當時擔任太子洗馬的潘滔見到王敦之後認為其眼中鋒芒已露,只是還沒有得到施展自己野心的機會,這樣的人之後勢必會與別人出現爭端,從而傷害其他人。

王氏豺狼子,東晉不良臣,淺談王敦早期顯露的反叛跡象

王敦與王導兩兄弟

在西晉政府出現八王之亂的時候,王敦也顯露了其在亂世之中的決絕。王敦當時是西晉政府的駙馬,娶了司馬炎的女兒襄城公主。當時隨著公主一起嫁過來的侍女有很多,在政府出現動亂的時候,王敦就將自己的財產和這些侍女都送給了身邊的士兵,保全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王敦這種決絕的做法在當時的亂世中無疑是十分正確的,但這也顯示出了其冷漠的一面,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在亂世中掀起波瀾。

王氏豺狼子,東晉不良臣,淺談王敦早期顯露的反叛跡象

八王之亂

平定叛軍虎踞荊州,收服敵將培植勢力

在東晉建立之後,王敦和王導帶著族人與晉元帝一起東渡。由於王導和司馬睿是多年至交,因此在東晉剛剛建立的時候兩人都被委以重任,成為了東晉重臣,掌握了朝中大權,而"王與馬,共天下"的說法也是在這個時候出現的。

在東晉建立不久之後,益州地區的杜弢發動叛變,荊州刺史周顗逃走了,於是東晉政府派出名將陶侃,周訪等人前往平叛,而王敦也被派往荊州地區承擔支援的任務。後來陶侃擊破了杜弢,王敦也因為有功勞被授予了鎮東大將軍的職位,都督江揚荊湘交廣六州的軍事事務。而王敦也在這個時候開始自己開設官府,選拔官員,繼承了魏晉時期的霸府政治,成為了實際上的一方諸侯。

王氏豺狼子,東晉不良臣,淺談王敦早期顯露的反叛跡象

東晉名臣陶侃

雖然此時的王敦還沒有顯露出其奪權的意圖,但是隨著其雄踞邊鎮日久,王敦的不臣之心也逐漸顯露了出來。當時叛將杜弢的部將杜弘希望能為東晉政府效力,但是陶侃並不接納他,因為當時接受叛將並不是一個討好的行為。於是杜弘前往拜見零陵太守尹奉,希望能夠被錄用。尹奉自己不能決定,便將其送到了王敦那裡,王敦便將其收為部將,這也是他培植自己勢力的一個表現。

之後南康人何欽在當地聚眾起事,其義軍的規模甚至達到了數千人,王敦被任命前去平叛,但是王敦卻與何欽進行了交涉,授予了他四品將軍的官職,將其收編到自己麾下,這樣的行為無疑是反叛的前兆。此事在《晉書》中有如下記載:

"頃之,杜弢將杜弘南走廣州,求討桂林賊自效,敦許之。陶侃距弘不得進,乃詣零陵太守尹奉降,奉送弘與敦,敦以為將,遂見寵待。南康人何欽所居險固,聚黨數千人,敦就加四品將軍,於是專擅之跡漸彰矣。"

王氏豺狼子,東晉不良臣,淺談王敦早期顯露的反叛跡象

蜀地杜弢叛亂

這樣的行動顯然也引起了東晉政府的警覺,司馬睿立即對東晉的兵力進行了重新的部署,他將劉隗任命為鎮北將軍,將戴若思任命為徵西將軍,並且將揚州地區的農奴全部收編,成立了新的軍隊,將他們都駐紮在荊州地區附近。這些部隊名義上是為了抵禦北方的少數民族,但實際上是為了防止王敦發動叛變。

王敦作為東晉南方的軍事統領,獨自負責了荊州地區的防務,但是當時北方的戰事尚未平息,因此胡人也沒有南顧的精力。而相對寬鬆的外部環境也讓王敦生出了異心,不過其發展自己羽翼的行為也太過明顯,終究引起了晉元帝的懷疑,這也讓王敦在後來的軍事行動中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在王敦知道劉隗和戴若思佈防到荊州附近的時候,就已經明確感知到了東晉政府對其的戒心。於是王敦立即向東晉政府上表,表明自己的忠心。但是這樣的舉動讓司馬睿對王敦更加厭惡,這大概是因為此時的王敦已經沒有辦法獲取東晉政府的信任了吧。

王氏豺狼子,東晉不良臣,淺談王敦早期顯露的反叛跡象

晉元帝司馬睿

而在私底下,王敦也不再隱藏自己的野心,在之前的日子裡,王敦為人重清名,不喜財物,在平日裡也一直保持低調,因此給人們留下了長者的印象。但是隨著其在邊鎮日久,他的心態也發生了變化,有了問鼎的野心。在平日裡,他經常吟誦魏武帝曹操的樂府詩歌,尤其讀到其中"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句子時,會用手中的玉如意敲打手邊的唾壺,經過日積月累,唾壺的邊緣都被他打出了缺口。眾所周知曹操是權臣的代表,而王敦想要爭奪的大權的野心在此時已經昭然若揭了。此事在《晉書》中有如下記載:

"每酒後輒詠魏武帝樂府歌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壺為節,壺邊盡缺。"

王氏豺狼子,東晉不良臣,淺談王敦早期顯露的反叛跡象

影視劇中的王敦

王敦知道自己還有一個重要的政治資源就是自己的族弟王導。隨著劉隗權力的上升,在朝中的王導的地位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因此王敦多次上疏向司馬睿闡釋王氏的忠心,希望他能恢復王導的地位。但是王敦的書信卻被王導扣了下來,王敦之後只得再次上疏。這件事在現在看起來十分蹊蹺,王敦明明是為了王導爭取權力,為什麼王導反而不領情呢,這主要是因為王導對於東晉來說是一名絕對的忠臣,他也看出了王敦拉攏自己的意圖和發動叛亂的野心,為了洗清嫌疑,便只能如此。

而王敦對於王導則過於自信,覺得其一定會站在自己一邊,但是王導卻成為了東晉政權的守護者,在其後來的叛變過程中製造了極大的阻力,這是王敦始料未及的。但是從王敦日常的行為以及其對於王導的拉攏來看,王敦後來的叛變其實已經是可以想見的了。

王氏豺狼子,東晉不良臣,淺談王敦早期顯露的反叛跡象

王敦發動叛亂



結語

東晉作為中國歷史上十分獨特的朝代,其立足於士族支持的政治生態幾乎貫穿其始終,而在其建立初期,王氏家族中的王敦,王導兩兄弟是作出了極大的貢獻的。王導為人寬厚又富有心計,幫助東晉贏得了江南士族的認可,王敦為人冷酷,做事果決,幫助東晉平定了多處叛亂,穩定了統治環境。但是王敦在掌握大權之後,卻對東晉皇族起了不臣之心,而其實在其發動叛亂之前,王敦的野心就已經逐漸暴露了出來。

首先王敦與王導不同,在很小的時候就露出了其狠辣的一面,在王愷酒席上不顧侍女死活的表現就是最好的證明。而之後王敦和王導不同,成為了邊鎮重臣,這讓其權力和行為缺乏有效的約束,而且當時來自北方的壓力也並不是很大,這讓王敦的野心逐漸滋長了起來。之後王敦更是在自己的領地中培植自己的勢力,此時他的狼子野心就已經昭然若揭了。不過晉元帝和東晉政府的反應也算迅速,才沒有釀成大禍,不過對於王敦這樣的人物來說,更早地予以鉗制可能才是最好的方法。



參考文獻

1《晉書》

2《世說新語》

3《資治通鑑》

文章內容為本號100%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存在疑義,請聯繫刪除。)我們將持續為大家輸出精彩的原創文章,歡迎小夥伴們訂閱轉發及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