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比业绩负增长更可怕的是:企业间的互相举报

我原以为的下坠,是遭逢不幸,尚有守望相助,众志成城的可能;没想到真实的下坠,是趁你病要你命,我死了你也好不了的互相陷害!人心若此,岂不悲乎!!!难怪有人说:当一场瘟疫降临的时候,最不可怕的就是疫病本身。


有人说:写举报是时代变坏的开始

但若是认真回顾这几年的商业新闻,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时代不是在开始变化,而是已经变的很坏。郭德纲说的明白:只有同行之间,才是赤裸裸的仇恨。

比业绩负增长更可怕的是:企业间的互相举报

因而我们不能因为多听了几句众志成城的口号,就忘记了现实:在我国,企业之间的相互举报是早有先例的。

比业绩负增长更可怕的是:企业间的互相举报

2019年6月,格力电器举报奥克斯生产销售不合格空调,向国家发改委举报,在空调行业丢下一枚深水炸弹。随后奥克斯发表申明:“对于格力的不实举报,奥克斯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向司机机关提出诉讼”。

比业绩负增长更可怕的是:企业间的互相举报

这边格力与奥克斯尘埃未定,同样在2019年6月,伊利官方公众号举报蒙牛的文章,又开始在朋友圈刷屏。


2019年的经济大环境是个什么光景,大家都是亲历者,无需赘言。但越是大环境不好,企业之间互相举报案件就越频繁发生却已经成为了客观规律。


这样的客观规律形成的原因也很简单:大环境的凋落,意味着增长红利的褪去,大家要保增长就只能陷入更残酷更白热化的存量竞争。


毕竟,市场上的订单就这么多,有我一口吃的就没有你的,而一旦陷入每一口吃的都必须从同行手里抢来的境地,冲突也就自然而然的不断升级了,最极端的表现方式就是如格力奥克斯这般的互相举报。


虽然,从目前来看很难说格力与奥克斯,伊利与蒙牛的互相举报导致了多么严重的后果,行业内的讨论也大多都停留在对公权力的滥用,对市场规则的破坏,会长远的伤害整个行业的范围之内。

比业绩负增长更可怕的是:企业间的互相举报

但我认为企业的相互举报,不是一个恶性竞争事件的结尾,而是一个恶性竞争事件的开端!在经历过这样的互相结仇之后,双方企业的不断对抗,不惜损害自身来打击对方的行为才会愈演愈烈,最终将整个行业拖入泥潭。


总体而言,企业之间的互相举报,一方面是对行业规则的破坏,导致竞争关系不断恶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整个商业体系对话&协调体制的失效,让原本同业之间既在存在“竞”又存在“合”的健康关系变成了纯粹的不死不休的过度竞争。


2020年属于中小企业的“地狱模式”

元宵节后第一天,由新冠病毒带来的第一个14天封闭期结束,“复工问题”就成了悬在企业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比业绩负增长更可怕的是:企业间的互相举报

如今疫情虽然得到了控制,但离彻底胜利,接触封锁尚有距离,目前不少行政单位,如学校都已经推迟到了3月以后再推行复工,最乐观的估计也是要到3月中下旬才能顺利开展教学,而需要上下游结合的复杂产业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不复工则要面对2-3个月的0收入及人员,物资,房租等各项成本,以近日清华大学朱武祥教授发布的调研报告来看,85.01%的中小企业现金流不足以支撑三个月;而一旦选择复工,企业主则有可能要承担一系列的法律风险。

比业绩负增长更可怕的是:企业间的互相举报

近日,不少企业主在向所在社区提出复工申请的时候,都会在提交企业之余,被要求填写一张

“企业确保不出现疫情承诺书”


对此不少企业界的朋友有所微词,认为:让一个既不能生产疫苗,又没有权利限制员工人生自由的企业来确保不出现疫情,是不合理的。


但现实中,有关部门的管理逻辑就是:你要么承受经济损失,不要复工;要么就是你就用尽所有的办法保证不会出事,而如果出事了你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比业绩负增长更可怕的是:企业间的互相举报

企业最初作为一个以盈利求存为目的组织,却在特殊时期不得不肩负起社会所要求多重义务,某种角度来说,这是一些诸多小微企业的不可承受之重。


而在这样的状态之下,第一批企业已经因为现金流开始倒闭了,就更无论于在这个时候再遭受同行举报的重压。

比业绩负增长更可怕的是:企业间的互相举报

如果说,过去在经济下行期的商业举报只会加剧竞争,造成行业的损失的话,那么在疫情漫然的特殊时期,混合着政治&社会&商业的同行举报则有致命的危险。

比业绩负增长更可怕的是:企业间的互相举报

但幸运的是,这一次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相互举报,虽然也是生发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之下,但目的并不是追求将对手消灭,而只是希望对手不要抢先开工而已。


而对于风雨飘摇,前途未卜的2020年的中小企业来说,企业间互相举报必是彼此不可承受之重。


而究竟能不能有序发展,有赖于我们能不能在这场疫情中展开思考,我们需要思考:在忽然慢下来之后,未来的竞争该如何展开?同业之间该如何相处?关注企业的未来时,行业的未来又当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