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愚公移山移的是哪座山,在哪裡?

太原晚報


愚公移山的故事,大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愚公一家人住在大山深處,對外交通不便,連日常生活用水都是難題,需要翻山取水。為了解決這種困難的狀況,愚公沒有帶著家人搬遷到別處,而是做了一件讓人不可思議的事---搬山。

有人說愚公傻,靠人力移山要到何年何月才能解決問題,當然從經濟成本上來看,這種抉擇確實不是那麼明智。但是,還有個詞叫“故土難離”,愚公的所作所為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他的這種不怕苦、不怕難、持之以恆的艱苦奮鬥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一直以來很好奇,愚公要移走的這座山是哪座山,位於何處。《愚公移山》中對愚公居住的地方這樣描述的:“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意思是說,愚公本住在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一帶,有兩座大山太行山、王屋山擋住了出路。愚公決定帶領子孫挖山,後來天帝感念愚公精神,派誇娥氏的兒子將這兩座山揹走了,一座放到山西的東部,一座放到南部(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就是如今的太行山和王屋山的位置。

天帝、誇娥氏這種神話傳說畢竟沒有依據,但是太行、王屋二山則是可以確定存在的。假若愚公要移山這事真存在的話,憑人力搬山基本上是很難實現的,但是挖出一條通道還是可以的。我們去除神話傳說的部分,也就是說愚公最大的可能就是挖出一條出山的路,而山還是在原來的地方。這座山最大可能就是位於太行山、王屋山交界之處。

因此,後人大都認為,愚公要移的山就是王屋山,王屋山位於現在的河南省濟源市西北,距離市中心大約四十公里。這裡是河南和山西交界之處,王屋山除了有愚公移山的典故外,它本身也是大有來頭。王屋山是我國古代九大名山之一,在道教盛行的時期,曾位列道教十大洞天之首,被稱為“天下第一洞天”、“太行之脊”。而且是軒轅黃帝祭天之地,歷代很多帝王也在此祭天,來頭不可謂不大。

王屋山東依太行山,南臨黃河,西接中條山,北連太嶽山,主峰天壇山高1715米。之所以叫王屋山,有幾種說法,一種是說山中有洞,洞中宛若王者宮殿;一種說法是山有三重,形狀如房屋,所以叫王屋(古代一般皇家的宮殿建築才可以用重簷的)。

王屋山集雄、奇、險、秀、幽於一體,歷代文人墨客都紛紛遊覽此山,李白曾留下名句“願隨夫子天壇上,閒與仙人掃落花。”王屋山也是道教全真派的聖地,道士修煉所選的地方大都山清水秀、靈氣十足。如今的王屋山是國家級的風景區,亦為世界地質公園,景區風景秀麗,而且還有豐富的人文歷史景觀。

在王屋山上有個王屋鄉,王屋鄉有個村子叫愚公村,據說便是傳說中愚公一家居住之地。在上世紀80年代濟邵公路修通之前,那裡因山勢陡峭,交通條件很差,非常閉塞。在愚公村東有一座王屋山延伸過來的山樑,將愚公村和一條小河隔開。在山樑中間有一個大山口,人們認為那裡是被愚公挖開的。不過,如今條件好了,村裡都打了水井,人們不用再翻山去小河取水了。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地圖帝


《愚公移山》是婦孺皆知勵志故事,太行山和王屋山,太行山座落在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王屋山座落在山西與河南兩省交界地區。故事的精彩結局是在天神的幫助下,搬走了二座大山,使愚公一家出行暢通無阻。古代勞動人民生產水平低下,人民只能通過幻想借助超人力量的神,來實現征服自然的願望。也是解決人與自然的方式,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企盼。此故事襯托了愚公的形象,聽起來是奇聞,寫起來是神話,講起來是笑話。僅憑愚公一根扁擔脊背壓彎,任憑一雙腳板把木屐磨平,任憑子子孫孫無窮無盡的前赴後繼。面對太行王屋二山,愚公硬是憑著自已一身肝膽,滿腔熱血,誓將橫亙在自已家門口的大山移平。這就是愚公精神的肯定和讚揚,從而使愚公精神百世流芳,成為美談。愚公要移走的山,後人根據文篇中分析認為是王屋山,座落在河南省濟源市境內,距市中心大約四十多公里,是山西省與河南省的交界處。主峰天壇山1710多米,現在是國家級風景區和世界地質公園。王屋山集險、奇、峻、秀、美、幽與一體,風景美麗,具有豐富的人文歷史景觀,很多遊人慕名前來旅遊,傳承愚公精神。


穩重287068317


《愚公移山》這個古代的寓言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世界上的困難到處都是,迴避是迴避不了的,只有勇敢的面對它、克服它,才能得到幸福的生活。

愚公移山的故事一開始就說了,王屋山和太行山在愚公家門口,愚公於是準備把這座山移走,這是很大的決心,一般人是不敢這樣想的,更不敢這樣做。

愚公帶著自己的子孫就開始行動了,所謂行動就是挖山不止。智叟是個聰明的小老頭,他的長相嘛,大概就是尖嘴猴腮,下巴上一把山羊鬍子,人也比較的清瘦,走路一陣風,聽說這個事情趕快過來看看情況,真的看見愚公帶著子孫們在挖山不止。

這下讓智叟找到了顯露聰明的機會了,於是他給愚公說,這麼大座山你挖到什麼時候才能挖掉呀?愚公忙著手裡的活,平靜的說,一直挖下去直到挖平為止。

智叟說,你挖到死也挖不平。愚公不以為然地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有孫子,子子孫孫永遠挖下去,但是山是不會增長的,怎麼會挖不平呢?這一句話說的智叟無言以對,滿面羞愧的跑了。

愚公下決心挖平大山,不是在他這一輩子完成,而是要通過幾代人,甚至十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實現的目的,愚公的眼光是長遠的,雖然代價很大,但是隻要挖平了大山,子孫後代就可以暢通無阻的出行了。智叟只關心自己眼前的生活,不考慮子孫後代的出路,所以智叟沒臉見人了。

看到愚公如此的堅決如果的努力,上天為之感動,於是上帝也就是玉皇大帝命令“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一個普通的老人為了實現子孫後代暢通無阻的出行夢,下決心挖掉大山,不懼別人的冷嘲熱諷,不怕山高石硬,義無反顧的挖山不止,結果感動上蒼,派天神力士把山移走了。

這其實是在告訴我們一個天助自助者的道理,愚公的氣概和精神一直影響著後世的人們,大家在感嘆愚公精神偉大,氣概不凡的同時,對愚公移山的對象那兩座山很感興趣。問題是,這兩座山到底是哪兩座呢?

研究歷史和文學的專家對這個故事進行了深入研究,認為愚公要移走的兩座山,就是現在河南省濟源市的王屋山。王屋山本身就很出名,被道教奉為天下第一洞天,軒轅黃帝曾經在此祭天,後來的帝王也多有到此祭天的事蹟。

王屋山的名字有兩種說法,一說認為山上有洞形如王宮;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這個山的形態有三重,如同一座房屋,故名。

這裡還是道教全真派的聖地,這裡山清水秀,靈氣十足,現在王屋山已經成了國家級的風景區,還被確認為世界地質公園,王屋山上有個王屋鄉,王屋鄉有個愚公村,據說就是當年移山的愚公和他的後代居住的地方。

要是還有另外一座山,那毫無疑問就是比鄰的太行山了。愚公移山是個寓言故事,是教育人們克服困難的,愚公就是古代中國人的化身,那種不怕困難,挖山不止的精神在中國人身上代代傳承。


小小嬴政


從下面地圖看:處於山南的人無移山的一必要,而處於北山的才有這個可能,故只有處於二山合圍處的山西才符合“北山愚公”這一說,而且文章中提到“懲北山之塞,出入之迂也。"這內容完全是山西之地貌表現。二是文章提到愚公挖山的方向和目的是“指通豫南,達於漢陰",而並非文中所提是為了吃水而挖山。三,是中學課本這篇文章結尾有註釋:王屋,山名,在山西省陽城縣西南;四是王屋山是個山系,從文中所發地圖可以看出,王屋山“西至歷山,北至陽城南大河,東以沁河與太行山為界,南達黃河"面積四千多平方公里,而河南境內只佔山體的不足萬分之五,王屋山從西北高勢向河南境內傾斜,天壇山僅是其低山餘脈部分的一個山頭,而山西境內海拔超過1800米的山峰至少十座,超2000米的兩座;最後需要說的是,這個故事的愚公是個群體形象,代表著史前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種植業作為穩定食源後山地居民嚮往肥沃的大河平原(豫南,漢陰)而又苦於大山封堵產生的一種願景,只有居住在這個地方的人群才能演繹和發祥出這個寓言故事!天壇山(原名老爺頂,現被人為標註為王屋山)由於唐代道教興起,從洛陽和長安向王屋山進發是個不錯的修行山頭,所以香火旺盛。










大漠2693




愚公移山,文字記載的有兩種版本,一種愚公和智叟相較,頗具正能量的記載,一種是【愚公檔案】。愚公檔案世間早已失傳。1987年,在臺灣高雄的磐石灣,出土了甲骨文版本的【愚公檔案】,此文有146塊龜甲組成,完整清晰,由於保存條件缺乏,出土後的龜甲風化嚴重,經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署派出的科考團專家合議,進行了唯一的一次紅外線拓印。



【愚公檔案】記載,愚公,姓禹,字公輸,名禹公輸。上古有旺族誇娥氏,愚公28歲時娶18歲的誇娥敏為妻,一年後,誇娥敏生下雙胞兒子,起名大禹、小禹,由於誇娥敏初為人母,育兒經驗不足,熟睡中自己的身體壓死小禹,為自己的年輕付出了代價。愚公非常傷心,一夜之間白了頭,30歲時,年輕的禹公輸就被稱為愚公了。



愚公所居,確實面對太行王屋二山,可真正阻擋愚公的是太行王屋二山中間的喜馬拉雅山。愚公望山而愁,每次送老婆誇娥敏走孃家都要繞道,愚公雖然有移山倒海的本領,可喜馬拉雅山的山體讓愚公的移山術超負荷,愚公實在無法移走喜馬拉雅山。愚公有兩件寶貝,一件移山鏟,一件定海針。



喜馬拉雅山海拔高度8848米,愚公計劃採取分割移山法,準備把喜馬拉雅山分割五段,每次移走1600米。在移珠峰時,愚公因恐高症無法作業,經過神農確診為三高。誇娥敏勸丈夫別淨整些沒用的,胡思亂想不如種好家裡的二畝田。愚公對老婆的話很生氣,端起盆裡的水潑在地上說,你能把水收起來嘛?不然我要離婚。誇娥敏雙目含淚【親,覆水難收,原諒妾吧】。愚公一意孤行,離家出走,三過家門而不入。後來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也是遺傳他爹愚公的毛病。



誇娥敏看自己丈夫一心移山,就帶著大禹去孃家,見到母親誇娥婆,痛哭流涕。誇娥婆心疼女兒,叫來自己的大兒子誇娥背,說,你妹夫愚公一定要移走門前的喜馬拉雅山,眼看他們夫妻要離婚,兒就助你妹夫愚公一臂之力,把喜馬拉雅山揹走吧。誇娥背問母親山背往何處?誇娥婆說,背往青藏高原南巔去吧。誇娥背遵照母訓,背山青藏高原,據當時的目擊者南極仙翁說,移山時,壓死107個印度人,經過現場測量,107個印度人為非法越界,喜馬拉雅山在中國境內,不需理賠。



愚公看著小舅子幫自己移走了門前之山 ,與誇娥敏重歸於好,由於歷史原因,本來喜馬拉雅山山脈都屬於中國版土,只是幾經滄桑,國土流失。大禹沒有繼承他爹的移山術改治水,愚公把定海神針給了兒子大禹,後來大禹流傳千古。


白這個顏色


愚公移山一開篇就交代清楚了,太行王屋二山,你不懂文言文,這幾個字總會認得吧!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吧!有意思麼?


馮老漢1


愚公移的是王屋山、太行山,因為是這二座大的山脈阻擋了人們出行道路,行動極為不便,所以愚公決心要移掉二座大山。


愚公愛喝茶王傳義


大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在河南省濟源市。


東立11


愚公的家業好大喲,門口有兩座大山,地盤也有一個地級市大吧?關健是上帝幫他搬走了,可搬是搬走了,可又放別人家門口了,豈不是利己害人之舉?


王者歸來


王屋山和太行山,這山在中國土地上,離開了中國,這兩座山是找不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