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 糧食為什麼重要

穀物的最佳存放方式是不脫殼。穀物的外殼就是保護穀粒的最好防護。

無論稻米還是麥粒,都是這樣存放。

一旦脫殼的穀物都要儘快食用。古代沒有現在的真空包裝,一般都是要預計吃多少,就稱量多少脫殼。

所以糧倉裡存放的糧食,叫做穀子或者麥子,而不叫做“米”和“面”穀子和麥子的意思就是依然保持著種子的形態。而不是加工成適合人類食用的形態。

我看好多回答的都沒有經歷過農業生產,以為“米”和“面”就是糧食的基本形態。其實不是。

這是在誤導大家。

做打糕或者年糕,亦或者是做米粉,都是在提高糧食的商品價值,也就是進行深加工。

農村人生產糧食,然後將滿足溫飽後的剩餘糧食挑進市集以換取工業品或者藥品,以滿足生產生活需要。

農村人最大的產出就是糧食和農副產品,其中最大宗的商品就是糧食。

如何提高糧食的價值,就是在衡量農村人的能力和智慧。

從糧食的分級來說:

直接銷售穀子或者麥子,加工程序最少,價值最低;

糶米和麵,價值又要高一些;

將米和麵加工成打糕和麵條之類,價值就很好了;

如果再進一步加工成糕點,做成饅頭、包子、餃子,當然這就是城裡的食品店鋪的成品了。

如果再進一步添加食品添加劑,按照外商要求製作精美點心,裹上外包裝,再用於出口,這個價值就是最高的。

現在提倡食品精加工,深山裡飛出金鳳凰,全民奔小康,也是此意。

打糕、年糕的生產工藝並不複雜,主要是大量消耗勞動力。(這是指沒有食品加工機械的前提下)

一般大量產出打糕、年糕的年份,是處於豐年。

饑荒年景,這些食品就成為了稀罕品了。

工農業產品“剪刀差”由來已久,歷史上就是如此。

同樣的糧食,如何獲得最大利益,本來就是農業生產長久以來要思考的問題。

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以前,工業品的價格是非常高昂的。

大量的工業品主要是作坊式生產,技術水平低、工藝粗糙,合格率低,生產效率低下,工業原材料受當時的物流、開採、冶煉等等因素影響,價格也是居高不下。

而當時工業品的主要採購對象除了軍事、城市建設、一般市民需求外,最大宗的客戶群體就是農民。

農民要組織農業生產,就需要各類工具、農機具、建築材料、運輸工具等,生活上就需要調味品、餐具、紡織品、清潔用品、娛樂用品等等。

工業品是有技術含量的,小農經濟根本搞不出來。就像是一把鋤頭或者鐮刀,一根用於縫補的針,一條用於裝飾女性頭髮的紅頭繩,這些都要用糧食和農副產品去換。

特別是婚喪嫁娶,紅白喜事,更要大量用錢,這些指望都是來自於糧食和農副產品。

農民自己很多時候捨不得吃,平時吃稀,忙時吃幹,糧食裡還要大量摻雜蔬菜或者野菜。

但是到了要換取農業用具和需要錢的時候,就寧願多出點勞力,將糧食加工成打糕或者年糕,以換取更多的工業品和錢。

打糕或者年糕主要的銷售對象是城市居民。

城市居民的成分複雜,有商業老闆、僱工、政府公務員、手工業者等等,最主要的是,城裡生活著大地主和《紅樓夢》裡面描寫的榮國府、寧國府、王爺府等高消費人群。他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消費情況,按照各自不同的需求,採購這類農業深加工、精加工產品。

農民將打糕或者年糕挑進城裡,沿街叫賣或者賣給銷售食品的店鋪,換得錢以後,再去購買自己所需的工業品。

更加偏遠的農村,就有專門做城鄉銷售的商家上門去收,然後再組織貨運到城市。不過加工打糕或者年糕的生意就輪不到農民了,他們只能賣糧食。相對來說,生活在城市周邊的農民,生活就要比偏遠農村的人要好得多。

電視劇《闖關東》裡面朱家的老三朱傳傑就是幹這個買賣的。當然,他的主要貨品是山貨,也就是木耳、動物毛皮、人參之類高附加值農產品。

總結:提高糧食的商品價值,就是進行農產品深加工以及精加工的主要原因。從人類進行社會化大分工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


穀子(學名:Setaria italica):屬禾本科的一種植物。古稱稷、粟,亦稱粱。一年生草本;稈粗壯、分櫱少,狹長披針形葉片,有明顯的中脈和小脈,具有細毛;穗狀圓錐花序;穗長20~30釐米;小穗成簇聚生在三級支梗上,小穗基本有刺毛。每穗結實數百至上千粒,子實極小,徑約0.1cm,穀穗一般成熟後金黃色,卵圓形籽實,粒小多為黃色。去皮後俗稱小米。粟的稃殼有白、紅、黃、黑、橙、紫各種顏色,俗稱“粟有五彩”。廣泛栽培於歐亞大陸的溫帶和熱帶,中國黃河中上游為主要栽培區,其他地區也有少量栽種。

百度百科沒有采信西南地區的叫法。在西南地區把沒有脫殼的稻米叫做“穀子”

我們常說的“五穀”就是糧食最基本的形態。

谷,從禾從殼(殼,堅硬的外皮包裹)。谷,必有稃甲,百穀之總名,糧食作物的總稱。

“子”的含義非常廣泛,在這裡指的是: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體。

人類最常食用的穀物,就是植物的種子。

所以“穀子”可以泛指所有的糧食。在北方地區則是專指稷、粟,在西南地區則是指稻穀。

如果我們把思維再稍微擴散一點,就可以發現,黃河流域對於中華文化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

稷、粟被稱為中華農耕文化的開端作物,將“穀子”這樣名稱專指稷、粟,也是意味著稷、粟養育了中華兒女,稷、粟屬於北方黃河流域由人類最早馴化的原生物種也就賦予了極高的聲譽。沒有稷、粟,中華農耕文化則無從談起。

西南地區的農耕文化在相當長的時期是一個異類,被收歸進中華文化的時間較晚,一般認為是在三國時期。在此之前,西南多蠻夷,是被征服對象。至於西南地區對農作物的命名,無足輕重,以至於影響到百度百科也不願提及。

關於“穀子”的說法簡單講到這裡。

大米或者糯米進行深加工後,得到的打糕和年糕,就是最早的方便食品和風味食品。

打糕和年糕的方便之處在於這已經是被加工成可以直接食用的熟化食品,只要用水煮一下,就可以食用。如果使用更加複雜的工藝烹調,則可以得到更加高級的食品,作為主食或者菜品。

在中華農耕文化中,糯米的地位要高於大米。而西方則相反。糯米不但能吃,還是傳統建築材料。糯米的高粘性是中國古代能夠獲取的最好建築粘結劑。製作打糕和年糕的材料包含了糯米和大米,其中糯米制作的打糕和年糕的售價要高於大米制作的打糕和年糕。也有兩種材料按一定比例製作。

任何已經熟化的食品都已經脫離了糧食這一範疇。

糧食是指烹飪食品中各種植物種子總稱,也可概括稱為“穀物”。糧食作物含營養物質豐富,主要為蛋白質、維生素、膳食纖維、脂肪等。 古時行道曰糧,止居曰食。後亦通稱供食用的穀類、豆類和薯類等原糧和成品糧。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下稱糧農組織)的糧食概念就是指穀物,包括麥類、豆類、粗糧類和稻穀類等。

“後亦通稱供食用的穀類、豆類和薯類等原糧和成品糧。”這裡主要是指城市居民對於糧食的一般認識,但仍然應該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下稱糧農組織)的糧食概念”為準。

熟化食品具有一定的保質期,在很多類似的糧食製品都有體現。比如饢、鍋盔、饅頭、餈粑等等,其保質的秘訣在於脫水率,避免氧化和細菌繁殖。只要保存得當,都可以保存相當長一段時間。但是仍然不能與糧食相提並論。


糧食為什麼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