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小心“偏执型人格”的形成,父母要学会适当放手,避免成为控制狂

在第四季的《奇葩说》中有一起的辩题是:“如果可以为孩子一键制定完美人生,你会按下按钮吗?”面对这样一个高科技,他可以为自己的孩子制定出完美的人生,如果它真的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相信有不少的父母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按下去,父母的理由是“我这都是为了孩子好”。这项高科技现在并没有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但类似这样的事却是早都已经真实的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左右了,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欲。


小心“偏执型人格”的形成,父母要学会适当放手,避免成为控制狂

以爱为名,“为你好”的背后是父母强烈的控制欲

在热播剧《小欢喜》中,英子决定去报考南大的天文系,不料遭到了来自妈妈的反对,甚至是还未经女儿同意私自做主改了她的报考志愿。

除了这件事还有数不清的好多好多事一一都在表现出妈妈对女儿的控制,最后处于极度绝望中的英子来到了海边准备用结束生命的方式来对妈妈的控制彻底摆脱。

爬上了防护栏的英子对妈妈哭喊道:“因为你,我已经34天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了,我现在只想要逃离你!”以爱为名,宋茜在控制着英子的一切,最终得到的是长期处于压抑中的英子的彻底爆发。

在热播剧《少年派》中,有一集的场景是林妙妙在宿舍翻箱倒柜找秋裤,遭到了邓小琪的质疑说她是老寒腿,然后林妙妙说:“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有一种饿叫你妈觉得你饿。”

然后邓小琪说:“你真死脑筋,你不爱穿就不穿被,她有看不见。”不料林妙妙却回答道:“那你真实低估了我妈的战斗力。”虽然只是电视剧,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也正是如此,父母对于孩子的控制,已经完全做到了可以远程遥控。

不可否认的是,没有哪一个父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有些爱的表达,真的会让孩子感觉到窒息。

德国的心理治疗师海灵格曾经说:“幸福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点:家里没有控制欲很强的人。”

小心“偏执型人格”的形成,父母要学会适当放手,避免成为控制狂


父母的过于强大的控制欲,会成为孩子终其一生都要与之对抗的“心魔”

在韩国女星具惠善自导自演的电影《女儿》中,山是正处于初中时期的少女,她渴望于能够得到独立,更渴望能够让对自我的塑造得以实现。

但是山的这一切变化,例如交到了新的朋友、有了自己的兴趣等等,都让她的妈妈感觉到不安,山的妈妈感觉到自己正在逐渐的对山失去控制,为了能够让山继续做回曾经的乖乖女,于是她对女儿的一切行为都进行着监视、控制,为了自己能够去控制山,甚至会对山进行体罚。

具惠善因和丈夫离婚而登上了热搜,其中的原因就是她强大的控制欲。而在《女儿》这部影片中所反映的是她和母亲曾经相处的往事,也正是因为母亲曾经对她的控制。

最终也让她形成了这样强大的想要去控制他人的人格,她在婚后会要求丈夫要随时和自己保持联络,而且要每过一小时都向自己报告行踪,在如此高压之下终于她和丈夫都患上了抑郁症。

控制欲就是要将自己的想法去强加到另一人的身上,就像父母会要求孩子必须要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如果孩子有违背自己的意愿,就会引来父母狂风暴雨般的责备。

心理学家李雪认为:“一个身体只能去承受一颗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则实际已经出现精神死亡。”

很多父母在对孩子的控制上都不是只去控制孩子的行为,而是对孩子的思想也一同进行囚禁,长此以往孩子也就出现了“精神死亡”,这样的孩子,他们会看不到自己的未来。


小心“偏执型人格”的形成,父母要学会适当放手,避免成为控制狂

父母那强大的“控制欲”,实则是“偏执型人格”的表现

偏执型人格又被称作为妄想型人格,是精神分裂中的一种。有偏执型人格的人他们往往会对于自己的一些想法以及认知存在有极致的坚持,不会被人轻易改变,而且会经常的和他人发生矛盾。

对于遇到的所有的问题,他们会去想尽各种办法来将自己摘干净,例如他们会去找出他人的问题,会去找一些客观存在的因素以及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一切诱因。

拥有偏执型人格的父母,他们对于孩子自身所产生的意愿,会表现出对孩子不信任的态度,而且他们还会去认为孩子之所以这样是他们在故意的去挑战自己的权威。

因此他们会为了去捍卫自己那所谓的作为家长的微信,来对孩子进行过度控制,会去对孩子的身心都进行限制,并且会以爱为名。这种种的对孩子的过度控制的背后,其实就是他们的偏执型人格在作祟。

孩子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最后他们所能够得到的,要么是自己也变成这种拥有强烈对他人又控制欲的人,要么会导致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由于受到父母的否定,受到父母对自己过度的控制,甚至有违反父母意愿的行为还会遭受到惩罚,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孩子为了能够避免惩罚而去讨好父母,也会因此而变得自卑。

小心“偏执型人格”的形成,父母要学会适当放手,避免成为控制狂

家长“控制欲”的两面性,所能够引发的两种极端情况

一件事物,都会有它有利的一面,也会有它有弊的一面。通过前文的阅读你可能会说,如果放任孩子自由发展,那他们岂不是会上天?

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控制也并非就一定有害,但在这其中就需要家长能够去把握好对孩子控制的度。其中,如果是对孩子有适当的控制欲。

这被叫做“控制感”,而如果家长对孩子存在的控制欲过度的话,就会被称之为“极端控制欲”。控制感所表现出的要更有助于孩子和父母间的关系;反之极端控制欲则是会将孩子与父母推开,同时它也要更加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控制欲过强:对孩子过度的控制,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在无形的状态下对他们施加压力,孩子们在每一个成长阶段就会有不同的需求,而这些需求往往会来自于外界,但在父母对其控制的强压标准之下,则会对孩子的天性进行压制,甚至有些父母会去对孩子进行强行的纠正。

小心“偏执型人格”的形成,父母要学会适当放手,避免成为控制狂

如若孩子没有达到父母的意愿,父母也很有可能会因此而崩溃。例如几个月之前被爆出的秦女士,她对孩子的要求永远都是要达到100分的成绩,而面对孩子98分的成绩时,秦女士就会认为是自己的失败,长期下去最终被诊断出了严重的抑郁症。

☆控制感缺乏:如果父母在平时的生活中对孩子缺少控制欲,甚至对孩子采取零控制的状态,任由孩子自由的发展,无论孩子做了什么事都得不到纠正、

得不到来自家长正确的引导,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变得像“过街的老鼠”一样人人喊打。

例如在10月份的时候发生在大连的那个13岁男孩杀害10岁小女孩的抛尸案,犯罪的男孩就是由于平时父母对他的控制少之又少,每天只是给孩子一部手机以便联系,任由孩子自由生长,最终酿成大祸。所以,如果父母对孩子零管控也是不可取的。

小心“偏执型人格”的形成,父母要学会适当放手,避免成为控制狂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父母要学会适当控制,避免成为控制狂

》》学会刺猬定律,保持适当距离

两只刺猬在冬天的时候靠在一起相互取暖,但由于彼此都是“天生带刺”,如果距离过于近的话,就会造成刺伤彼此的结果,而距离太远的话又达不到取暖的效果,甚至会因此而冻得丧命,因此他们去不断地进行一些列的调节,找到一个最合适的位置,以便能够做到既可以不被刺伤,又能够去感受到来自对方的热量,来抵挡严寒顺利过冬。

上面这则故事是世界上著名的“刺猬定律”,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就好像两只刺猬一样,能否去找到彼此之间合适的距离非常重要,所以父母要懂得保持对孩子有适当的控制感,做到既不极端控制也不放任其自由生长。

小心“偏执型人格”的形成,父母要学会适当放手,避免成为控制狂

》》转变思维观念,尊重孩子实则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每一个孩子在他们脱离了母体之后,都是一个自由而又独立的个体。很多的母亲在对孩子进行管控时,普遍会存在的一种想法是“他都是从我的身体里生出来,他的一切都是我的,所以我控制自己没什么不对”,由于模糊的边界而错把孩子当做了自己,不懂得孩子其实是作为独立的个体而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由此,父母要学会去时刻告诫自己,孩子是独立的,他们拥有自己的思想、拥有他们想要去做的事,而不是我们人生的附属品。我们作为家长应该做的是去适当的对孩子进行管控,去帮助他们对某些行为、思想等进行纠偏。

小心“偏执型人格”的形成,父母要学会适当放手,避免成为控制狂

》》学会去倾听孩子,做到能够去换位思考

在控制型的家庭中,绝大多数的父母都会使用自己所为的家庭地位去强制的帮孩子做出选择,父母不会去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对孩子的感受忽视、更不会去尊重孩子。在避免成为“控制狂”上,就需要家长能够学会去认真倾听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而且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

此外,家长更应该学会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看待、思考问题,日常生活中在“独裁”行为发生之前,家长学会多去问问自己:“如果我还是孩子,而我的父母对我使用这种独裁行为,我会如何?”以此做到减少对孩子的过度控制,从而避免成为“控制狂”。

最后,作为家长我们的初衷都是为了孩子好,我们希望孩子能够成才,希望他们以后能够过得好,希望他们......但是我们更应该做的是,不去以爱的名义来“绑架”孩子,在该放手的时候要学会去适当的放手,让孩子独自去飞。

教育学者尹建莉曾经说过:“真正的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