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如果漢朝一直存在,人類已經移民火星……

如果漢朝一直存在,人類已經移民火星……


漢朝人以天下為自己的花園

當代人以花園為自己的天下

漢武帝時期,鑿穿西域,威服三十六國,置城郭都護。

發動馬邑、河南、漠南、河西、漠北之戰,馬踏匈奴,封狼居胥山,兵鋒直抵翰海。

北擊匈奴、南吞百越、西越蔥嶺、東並朝鮮,攻滅康居、車師、大宛、夜郎、滇和西南諸夷。

收復秦末大亂丟失的寧夏、浙江、兩廣、貴州諸地,將甘肅、雲南、福建、西域、內蒙收入版圖,征服外蒙、朝鮮、越南和中亞各國。

漢軍至處,犁庭掃穴,化外皆為郡縣。

今天的人們,比較熟悉漢武帝陸上的進取,不知道當年揚波海上的勇武。

一個偉大的英雄人物,是沒有界限和禁忌的,國界在哪裡,在我的士兵腳下,在我的視線所及,在我的教化所至。

幾乎與張騫西行的同時,一個叫彭吳的人,穿越濊貊之地,在朝鮮東海(日本海)的岸邊,設置滄海郡(今朝鮮與韓國分治的江原道)。

數千年來,威脅中國的力量,主要來自西北和海上,華夏如日中天的漢武時代,這兩個點上,我們持續保持著鋒利的張力。

如果漢朝一直存在,以其進取精神,持續兩千年,時至今日,人類已經移民火星。

漢代的造船業非常發達,有客船、貨船、戰船三類。

民船有舸、艑、艇、扁舟、輕舟、舲舟和舫舟。

當時以“丈”來計算船隻,有些大商人一家有船千丈,完全可以組織小型船隊,蹈水而行,征服一個海國。

漢船大成,首推樓船,如水上起高樓。

樓船一度作為水軍的代稱,也是對戰船的通稱,水兵稱為樓船卒、樓船士,水軍將校稱為樓船將軍、樓船校尉。

元狩三年,漢武帝於長安西南挖建方圓40裡的昆明池,池中建造樓船,訓練水軍。

西漢已經有很多水師基地。水師常備軍駐紮在沿江傍海的要地,歸轄區郡守管理。

西漢主要的水師基地,有豫章(江西南昌)、潯陽(江西九江一帶)、廬江(安徽安慶)、會稽(江蘇蘇州)、句章(浙江餘姚錢塘江口杭州灣處)、博昌(山東博興入萊州灣處)等處。

廬江、會稽郡還是重要的造船基地。

漢武帝憑藉其強大的水師,清掃了東甌(今浙江省東南部)、閩越(福建部分地區)、南越(廣東廣西部分地區)等地方割據政權,鞏固了海疆,打通東南與南方沿海航路,在此基礎上,進而開闢海上絲綢之路。

漢武帝一生,七次巡海,直到去世的前兩年,漢船還在海上揚帆踏浪。

第一次巡海:

元封元年春正月,漢武帝首次東巡海上。至東萊(今山東掖縣),萬餘齊人前來講述海上故事,激發了天子探索的慾望。他派出與徐福東渡規模相等的數千人船隊,探尋通往日本的海路。甚至打算親自率船隊赴蓬萊求見仙人,經群臣苦諫才罷。隨後,他沿渤海巡行到碣石,向東巡行到遼西。

第二次巡海:

元封二年春正月,距第一次巡海僅六個月,武帝留居東萊數月,求神仙無所見。本年秋,派左將軍荀彘從遼西出兵,樓船將軍楊僕率水軍5萬從山東渡渤海,水陸夾攻朝鮮。兩路進軍路線與武帝第一次巡行路線相同。可見,求仙是真心,擴張亦本意。次年,衛氏朝鮮滅亡,武帝設真番(今朝鮮開城一帶)、臨屯(今朝鮮咸鏡南道南部)、樂浪(今朝鮮平壤南)、玄菟(今遼寧清源附近)四郡。此後,漢人大量遷徙到朝鮮和日本,倭人也能經朝鮮來中國。

第三次巡海:

元封五年冬,武帝先南巡江西、湖南長江中下游造船基地,再從潯陽(今江西九江、湖北黃梅一帶)率一支大船隊自潯陽浮江,射蛟江中,獲之。順江而下,到安慶視察菜子湖口的樅陽造船基地,增添船艦及水兵。舳艫千里,薄樅陽而出,順江而下,出長江口,入東海,沿海北上至琅邪。

第四次巡海:

元封六年十月,武帝東巡海上,查元封年間出海尋仙船的下落,未見返航,再派第二批船隊出海東渡。

第五次巡海:

太初三年春正月,武帝東巡求仙,瞭解出海船隊情況。航行結束後,四月,至泰山封禪,武帝做述職報告,將大漢的功業告於上天。

第六次巡海:

太始三年二月,武帝依然不甘心,再一次求見神仙,至琅邪,渡海到成山、芝罘。

第七次巡海:

徵和四年春正月,武帝最後一次至東萊,欲親自浮海求神山,群臣諫阻不聽,適逢海上大風十餘日,海水沸湧,樓船不能出港,只得返回。天意如此,求之不得,武帝自知生命即將落幕,滿懷著豪情和惆悵,返回長安。

漢朝先後開闢三條海上航線:

北起遼寧丹東,南至廣西北侖河口南北的沿海航線。

從山東沿岸經黃海通向朝鮮、日本的航線。

徐聞、合浦的對外航線,兩港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照這個勢頭髮展下去,或許,三十年後,日本海將納入中國的版圖。

數百年後,中國人將踏上更為廣袤的土地,統治非洲的猩猩和美洲的猴子。

可惜啊,經過明清的困守,封禁民眾出海,誰還記得彭吳呢?

漢武帝出海求仙,沒有遇到仙人,未能延續肉體的生命。

但是,他的功業因此傳承,光耀千秋,恩澤後人,他亦如日如月,閃亮在歷史的天空。

永恆、不朽、綿綿不絕,直至天地傾覆、日月無光、世界末日。

從這個角度來說,漢武帝求仙一事,大獲成功。

人間的仙,就是灼熱的文字、燦爛的竹簡、滾燙的青史。


人間的仙,就是我們為祖國和時代作出的貢獻,就是我們為民族與家庭留下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