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愛麗絲夢遊仙境》:經典流傳的童話背後,隱藏著時代的歷史縮影

多年以後,已經成為婦女的愛麗絲回顧往事,不由得再次回憶起夢中去過的那個奇幻仙境。

在一個神奇的童話故事中,有揣著懷錶、會說話的白兔,不愛笑的柴郡貓,沒有一隻帽子的瘋帽匠,永遠都在睡覺的睡鼠,悲傷的素甲魚,醜陋的公爵夫人,以及一整副的撲克牌,裡面有粗暴的紅桃王后,老好人紅桃國王和神氣活現的紅桃傑克等等。

而遇見他們的人則是可愛單純、充滿好奇的小姑娘愛麗絲。這個童話不同於其他童話,在故事結束時,愛麗絲髮現,原來她去過的仙境只是她的一場夢。

《愛麗絲夢遊仙境》:經典流傳的童話背後,隱藏著時代的歷史縮影

這個童話的名字,叫做《愛麗絲夢遊仙境》,它的作者是英國著名數學家劉易斯·卡羅爾。他的真名叫查爾斯·盧特維奇·道奇森,被譽為“現代童話之父”。卡羅爾生性靦腆,天生患有嚴重的口吃,但興趣廣泛,對小說、詩歌、邏輯、兒童攝影頗有造詣。寫過不少散文與打油詩。但最著名的是他1865年所著的《愛麗絲漫遊奇境》與1871年《愛麗絲鏡中世界奇遇記》。其中《愛麗絲夢遊仙境》已經被翻譯成125種語言,版次過百,又多次被拍成電影。不僅受到兒童的喜歡,同時也受到成人的追捧。可以被稱為童話史上的一個奇蹟。

如果我們根據英國學者作家托爾金(指環王的作者)對於幻想文學的理念分析,就不難找出背後成功的根源。根據托爾金的理念,他認為,我們日常的生活是第一世界,幻想文學中的世界則為第二世界。現實的第一世界與幻想的第二世界互為補充,它是人們對現實生活的投射與對美好的嚮往。

跟其他童話一樣,卡羅爾筆下的《愛麗絲夢遊仙境》,自然也符合托爾金理念下的第二世界。經典童話框架結構的背後,更是融入了作者的個人經歷與情感,使得本書的第二世界獨一無二。

《愛麗絲夢遊仙境》:經典流傳的童話背後,隱藏著時代的歷史縮影

(一)《愛麗絲夢遊仙境》與《綠野仙蹤》

《愛麗絲》的故事從一個炎熱的下午開始。在河邊昏昏欲睡的愛麗絲,看見一隻揣著懷錶會說話的兔子,跟在他身後,結果掉進了一個兔子洞——一個神奇的地下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喝一口水就能縮得如同老鼠,一般大小,吃一塊蛋糕又會變成巨人,同一塊蘑菇吃右邊就會變矮,吃左邊就又長高,在這個世界裡似乎所有吃的東西都有古怪。但是愛麗絲對這個世界感到陌生,她想要找到路回家。

就這樣,愛麗絲踏上了尋找出口的路途。在這一路上,她遇到了一大堆人和動物,渡渡鳥,蜥蜴比爾,柴郡貓、瘋帽匠、三月兔、素甲魚,鷹頭獅和醜陋的公爵夫人。

又在一扇小門後的大花園裡遇到了一整副的撲克牌,有粗暴的紅桃皇后和紅桃國王神器等等。

在不斷前進的路上,愛麗絲幫助兔子找到了丟失的扇子和手套,幫助三個撲克牌園丁躲避紅桃皇后的迫害,在荒誕的法庭上大義抗議國王和王后對好人的誣陷。

愛麗絲雖然膽子小,卻在最後充滿了勇氣,在她反駁過國王之後,突然回到了現實世界,才發現原來這只是她的一場夢。

如同《綠野仙蹤》中的桃樂絲,經歷經千難萬險最終回到家鄉一般,愛麗絲最終也找到了自己回來的路,實現了自己最初的願望,願望的完成也代表著小女孩的逐漸成長

桃樂絲幫助獅子,稻草人和鐵皮人完成了自己的夢想,最終在南方女巫的幫助下回到了家鄉。愛麗絲也是幫助兔子、園丁和紅撲克牌好人,在一次一次的探險中增長了勇氣,實現了自我成長

每個人都有無限的活力在成長,成長為巨人,成長為力量。

《愛麗絲夢遊仙境》:經典流傳的童話背後,隱藏著時代的歷史縮影

(二)《愛麗絲》與托爾金眼中的“第二世界”

在很多人看來,成人是不會對童話感興趣的,但事實往往相反。童話在成人世界中仍然存在受追捧的現象。托爾金的幻想文學理論,同樣可以解釋這個原因。按照他的理論,人們對於虛幻文學有4種心理審美功能,包括幻想,恢復,逃避和安慰。

所謂幻想,就是故事創作者創造出一個虛幻的第二世界,裡面所有的東西都是虛假的,但是你卻真實相信它的存在。在《愛麗絲》的世界裡,愛麗絲和姐姐坐在小河邊,荒誕古怪的仙境,則是被幻想出來的第二世界。在這個故事中,仙境卻又顯得真實,以致到了最後,愛麗絲才知道,原來這只是一個夢。

所謂恢復,指的就是重新認識、實現自己。實際上,兔子弄丟了公爵夫人的手套和扇子,但卻一直都在尋找。園丁們把女王要求的紅玫瑰種植成了白玫瑰,一直都在想方法把它染紅。女爵的孩子在脫離女爵後慢慢長出自己的樣子,原來他不是一個寶寶,而是一頭豬。他們雖然曾經都迷失過,但最後都通過自己的尋找或藉助他人的幫忙,在不知不覺中自我實現達到了“恢復”。

《愛麗絲夢遊仙境》:經典流傳的童話背後,隱藏著時代的歷史縮影

所謂逃避,就是對現實生活的遠離。就像愛麗絲一樣,我們也為現實生活中的無聊,感到困惑與不解,並且想要逃離。但是就算逃離了,以後也會有面對的一天。而愛麗絲對回家的路線不捨的追尋與好奇過程中,就是我們與想要逃離的心理鬥爭的過程。最終現實會佔據上風,愛麗絲也將從夢中醒來。

所謂安慰,指的是美好圓滿的結局。對於孩子來說,他們需要一個美好的結局。在這個故事中,兔子、園丁、被誣陷的撲克牌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愛麗絲也迴歸了現實,就像大多數童話一樣,每個人的結局都是圓滿的。

幻想、恢復、逃避和安慰這4點功能《愛麗絲》都有,所以成為了一部各個年齡層都喜歡的奇幻童話。它不僅僅屬於兒童,更屬於每一個被現實生活束縛,想要掙脫的成年人。對於這些人來說,《愛麗絲》是他們珍貴的心靈棲息地。

同樣的,它既有童話的美好共性,也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在這篇英式童話的背後,究竟還有哪些社會隱喻呢?

《愛麗絲夢遊仙境》:經典流傳的童話背後,隱藏著時代的歷史縮影

(三)童話背後是作者對傳統與新潮數學發展的舉棋不定

所有的作品都藏著作者的人生,以及他所身處的那個時代。而《愛麗絲》也不例外,文章中的每一段情節與對話,都蘊藏著作者卡羅爾與時代的倒影。

18世紀工業革命以後,英國進入蒸汽時代,資本主義經濟蓬勃發展,成為世界工業大國。舉辦了萬國博覽會,海上貿易繁榮,軍事發達,資源豐富,被稱為日不落帝國,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是當時的超級大國。

同樣在科學上,一群年輕的英國數學家,挑戰英國傳統的數學思維,將抽象代數、形式邏輯和非歐幾何發展成為了維多利亞時期英國數學的主題。但是本書作者卡羅爾作為一個傳統的數學家,在傳統與新的數學之間左右搖擺不定。

《愛麗絲夢遊仙境》:經典流傳的童話背後,隱藏著時代的歷史縮影

文章中愛麗絲在身體變高變低中,不斷質疑“自己到底變成了誰”,體現了對歐幾里得幾何堅守的卡羅爾和非歐幾何發展之間的對抗。歐幾里得幾何強調比例變化相似、全等等幾何關係,愛麗絲身高變成3英寸到9英寸的變化,就是這樣的等比例變化。但在吃蘑菇變化的時候,她的身體並不是進行等比例變化,而是任意部分進行任意變化,這也是卡羅爾在提醒讀者注意19世紀非歐幾何的發展。

愛麗絲吃下蘑菇後,脖子不斷變長,卡羅爾描述她“像蛇一樣”,失去了作為小姑娘的特徵,以及公爵夫人家逐漸連續變化為小豬的小娃娃中,都體現了卡羅爾對當時隱射幾何和非歐幾何發展的諷刺,體現其荒謬的邏輯結果。因為18世紀分析學家的努力,19世紀非歐幾何和影射幾何發展、產生了早期的拓撲思想。而拓撲思想就強調如果在變形過程中,既不使原來不同的點融化為同一點,又不使新點產生,那麼幾何圖形在被彎曲、拉大、縮小或任意變形下會保持不變,而這一點又與歐幾里得幾何相違背。

作者的個人遭遇與想法,總是會不知不覺的融入在作品當中,作品中所表現出來的各種情節與對話,其實也是作者的外向性情感的表達。如果我們仔細分析與解析,不難發現這些痕跡。

《愛麗絲夢遊仙境》:經典流傳的童話背後,隱藏著時代的歷史縮影

(四)永恆的《愛麗絲》

100個讀者眼中,有100個哈姆雷特,《愛麗絲》也在不同的人眼中散發出不一樣的光芒。因此這部經典作品成為僅次於《聖經》與莎士比亞作品的經典,流傳至今,影響力遍佈多個國家。

2010年迪士尼推出了《愛麗絲夢遊仙境2010》動作類遊戲,玩家們可以在愛麗絲遊歷地下世界的旅程中,引導、保護和幫助愛麗絲,在旅途中玩家們會遇到豐富、獨特的角色,比如瘋帽匠和柴郡貓。

這意味著,無論時代怎麼發展變化,經典的力量都是龐大的。它會以全新的姿態,以符合當代社會的形態,展現在用戶面前,吸引新一代觀眾。

無論如何,這部暢銷全世界的英式童話,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影響一代又一代人。隨著時代的不斷髮展,新的理念元素也會添加其中。2010年迪士尼上映的《愛麗絲夢遊仙境》,將卡羅爾的《愛麗絲漫遊仙境》與《愛麗絲鏡中奇遇記》結合在一起,講述了距離愛麗絲上次夢遊仙境的13年後的故事。影片中傳達的女性自我成長的理念,無疑與現在的女權主義遙相呼應,但是這部經典作品的靈魂卻依然存在。

時間長河緩緩流逝,經典仍然熠熠生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