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空腹血糖徘徊在7左右,餐後兩小時血糖在8左右,說明身體狀況如何?

徐治平


段醫生答疑在線🔑血糖多少算是高🔑

多次檢查空腹血糖7mmol/L以上,或者餐後兩小時血糖11.1以上,就證明是糖尿病了。問題中的血糖水平說明:一隻腳已經踏入糖尿病的行列,另一隻腳也在門口徘徊,如果再不加以控制,正式加入糖尿病行列的時間會越短。



空腹血糖7左右,餐後兩小時血糖8左右,究竟是怎樣一個血糖水平呢?

根據發生心腦眼腎等併發症的風險,將血糖進劃分:①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後兩小時血糖≥11.1就定義為糖尿病,發生併發症的風險增加,而且血糖越高,風險越大,大多數人需要飲食運動再結合上降糖藥來控制血糖。②正常空腹血糖<6.1,和餐後兩小時<7.8。③介於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間的情況,定義為糖尿病前期,如果不進行干預治療,任其發展,很快會進入糖尿病階段。

所以,問題中提到的空腹血糖7左右,餐後兩小時血糖8左右,處於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過渡狀態。針對血糖高於正常範圍,又未達到糖尿病的標準者,建議檢查——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能瞭解的血糖真實水平。



在明確血糖的同時,要做的是:通過飲食和運動來控制血糖。

1.飲食的注意事項有:①糖類來源,通常指的是主食,儘量選擇粗製米麵和雜糧,而且量要固定,少吃或者不吃含糖高的食物,如蛋糕、糖果、飲料等;②脂肪來源,就是炒菜少放油,不吃或者少吃肥肉、奶油、蛋黃等;③蛋白質來源,肉奶蛋必須得吃,但是量得控制;④鹽,每日不超過6g;⑤最好是戒菸戒酒;⑥少量水果放在兩餐之間吃。注意: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最好是:定時定量。

2.運動:進行有規律的運動,每次30~60分鐘,每天一次或者每週5次,結合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不能運動者,也必須在他人的幫助下,進行必要的被動鍛鍊。

通過規律的飲食和運動控制,能延緩糖尿病前期進入糖尿病,減少降糖藥的使用。如果飲食和運動不能控制好血糖,建議儘早開始降糖藥治療。


段醫生特別提醒:

(1)測血糖最好是定期到醫院抽靜脈血,最準確。測指尖血糖可以作為平時血糖控制情況的觀察。

(2)如果你的血糖不穩定或者要排除是否是確診糖尿病,可以檢查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更能準確反映真實的血糖情況。

👇關注段醫生,健康又養生!👇


段醫生答疑在線


這是一個無聊的問題,糖尿病早就能康復治癒了就是很多人不知道,我去年查出糖尿病的,餐前血糖22了,且有糖尿足了,腳都開始爛了好害怕,後來去廣東聽朋友介紹說甑教授可以治癒糖尿病,我就用了他的方子,沒吃藥也沒打針,三個療程就好了,腳也好了,現在就是正常人,現在開心的很,所以糖尿病是可以康復治癒的


開開心心茅臺酒


空腹血糖徘徊在七左右,餐後兩小時血糖在八左右,說明身體狀況如何?我們正常人空腹血糖在6.1以下,你這是糖耐量異常,糖尿病的前期表現,也是胰腺慢性衰竭的前期表現。



從你的數據來看,你應該是肥胖的,Ⅱ型糖尿病就是肥胖的併發症之一。我們每天正常攝入碳水化合物,隨著餐後血糖的升高,血糖與血液當中的胰島素結合就會合成新的脂肪,所以胰島素又成為脂肪合成素,如果我們的攝入與消耗達不到一個平衡,就會導致我們的肥胖。我們每天在攝入過多的糖類和含糖高的水果,也會引起血糖的升高,也需要我們的胰腺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來降血糖,我們的含糖食物攝入過多需要的胰島素也就更多,時間久了胰腺就累了,就分泌不了足夠的胰島素來降血糖,就會導致血糖升高,如果繼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攝入過多的糖類,胰腺就會累趴下,血糖就會更高形成糖尿病,這是一個慢性胰腺衰竭的病理過程。

既然糖尿病是肥胖的併發症之一,想要逆轉糖尿病,減肥是必須的選擇。當然糖尿病也是分為I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I型糖尿病屬於基因遺傳因素,我們沒有半點辦法。Ⅱ型糖尿病是肥胖併發症之一,通過減肥能夠逆轉,當然那些沒有通過任何減肥手段自己瘦下來的糖尿病患者,就更加難恢復一點,只能是慢性調糖,逐漸恢復胰島功能。

說到減肥,肥是什麼?是脂肪,在我們國家十二五規劃教材、中國醫學院的教科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裡面記載了脂肪分解的唯一公式:
說的是脂肪必須在有氧的環境中,在脂肪分解酶和輔酶的催化作用下,在檸檬酸循環代謝的過程中不斷釋放出CO2、H2O和ATP(能量)。

脂肪分解還必須具備三大前提條件:

一,能量負平衡。因為我們每天的消耗有限,只有正能量負平衡的情況下,才能夠消耗掉脂肪分解所釋放的能量。

二,低升糖。我們每天餐後血糖的升高,血糖與血液中的胰島素結合就會合成新的脂肪,所以胰島素又稱為脂肪合成素。低升糖能夠減少脂肪的合成,減少胰島素的分泌,減輕胰腺的負擔,對慢性胰腺衰竭的糖尿病病人恢復胰島功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糖尿病病人就是胰腺功能衰退,分泌不了足夠的胰島素來降低血糖,嚴重者必須注射胰島素。

三,富營養。提供我們每天所必需的營養成分,也需要有全面的營養成分我們身體才能夠更多的合成脂肪分解酶和輔酶。

由於我國肥胖市場的巨大催生了成千上萬的騙局,瞭解專業知識才不至於上當受騙,勞命傷財。


健康中國體脂管理師


糖尿病是一種可控疾病,通過積極的治療,我們通常可將血糖控制在合理的範圍,避免急性併發症,同時降低或延緩其慢行併發症的發生。但前提是必須將血糖達標,那麼,空腹血糖7.0mmol/L,餐後2小時血糖8.0mmol/L,血糖達標了嗎?健康狀況如何?接下來,醫學莘將為您解析。



我們空腹血糖與餐後2小時的正常範圍有所不同

  • 空腹血糖是在禁食達8小時以上的血糖水平,避開了進食對其影響,胰島素保持較低分泌量即可將空腹血糖維持在正常範圍,其正常範圍為3.9-6.1mmol/L,超過6.1mmol/L提示空腹血糖升高。若升高,通常提示有胰島素抵抗的存在。
  • 餐後2小時血糖受進食影響,其正常範圍高於空腹血糖,正常範圍為4.4-7.8mmol/L,超過7.8mmol/L提示餐後2小時血糖升高,若升高,通常提示胰島素的分泌可能存在缺陷。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非同於常人

針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我們並非要求控制在正常水平,除非你屬於年輕、病程短、無併發症、預期壽命長、無低血糖發作的糖尿病患者,為了儘量降低或延緩各種急慢性併發症,可以無限接近正常血糖水平。對於普通糖尿病患者,我們的將糖目標是將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後2小時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

所以,空腹血糖7.9mmol/L左右,餐後2小時血糖8.0mmol/L左右,說明了三個問題:

一、該血糖超出了正常範圍,非健康人群;

二、若為普通糖尿病患者,該血糖水平已達標;可堅持目前的治療方案。

三,若為年輕、病程短、無併發症、預期壽命長、無低血糖發作的患者,該血糖還未達標。針對這部分人群,需要注意的是,應通過控制飲食、增加引動,減輕體重,配合必要的藥物治療,儘量使血糖接近正常血糖範圍,尤其是空腹血糖,對於年輕、病程短的患者,應向6.5mmol/L,甚至6.1mmol/L靠齊,以減少併發症的發生,提高後期生活質量。


感謝大家的閱讀!

歡迎大家關注醫學莘,瞭解更多健康知識!

注: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醫學莘


空腹血糖7,餐後血糖8,如果沒有吃降糖藥,可能有兩種情況造成:

一是血脂高引發了胰島素抵抗,而且飲食比較注意控制高升糖食物的攝入,會出現這樣的血糖狀況。說明胰島素分泌沒有明顯不足,可能有點血脂高。

二是有應激反應存在。空腹7,餐後8是比較典型的應激影響血糖的類型。患者可能有熬夜,酗酒,緊張,或者負面情緒等問題。應激的典型血糖狀況就是空腹高。

人說此為糖前期,一腳已經邁進了糖尿病,我並不這麼認為!下面我具體來說為什麼?

糖尿病有四種類型,一型,二型,應激型和妊娠期糖尿病四種。

一型糖尿病是胰臟受損,胰島素分泌嚴重不足所致,二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胰島素相對不足和靶細胞胰島素敏感度下降(胰島素抵抗)。這裡面最容易被忽視的,最容易被誤判的,就是應激型糖尿病,又稱作特殊類型糖尿病,以前僅特指少量燒傷病人等情況,但是現在發現,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有明顯應激反應。

最新的糖尿病研究已經證實,持續緊張與壓力是導致糖尿病的主要誘因!當我們處於壓力狀態,大腦為了保證正常運轉,需要消耗大量血糖,身體會出現低血糖狀況。糖作為能量的主要來源,一旦低血糖情況發生,身體會啟動低血糖應激反應,胰高糖素升高,胰島素作用受到抑制,肝糖元分解出血糖,肌肉中的蛋白質以及脂肪都會通過糖異生作用轉化為血糖,提高身體的血糖儲備。

如果緊急情況反覆出現,身體會處於戰備(應激)狀態,需求更多血糖用來應對危機。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擁有最強的升糖作用),持續提升胰高糖素(最主要的升糖激素),用來規避低血糖風險,(低血糖比高血糖危險的多,短期的低血糖就會有致命損害)導致血糖居高不下。

空腹血糖高,最可能的情況是觸發了應激反應!

應激性糖尿病是指在嚴重急性應激狀態下,胰島素拮抗激素如腎上腺皮質激素、兒茶酚胺、胰高血糖素和生長激素等分泌增加,引起的暫時性糖尿病。

我們的身體有非常精密的血糖調控機制,人體影響血糖水平的激素有很多種,除了胰島素,還有胰高糖素,腎上腺素,垂體前葉分泌的生長激素,甲狀腺素,兒茶酚胺等等。 壓力、緊張、熬夜、失眠、酗酒、高負荷工作、飲食不及時、頻繁低血糖都是常見的應激刺激因素,都容易導致血糖升高!

常規的糖尿病檢查主要有:生化檢查(肝功能;血脂;空腹血糖;腎功能;尿酸;乳酸脫氫酶;肌酸肌酶等)、糖化血紅蛋白、糖耐量實驗。

通常,只要血糖超過標準值(空腹血糖大於7mmol/l,餐後血糖大於11.1/l),你就被戴上了糖尿病的帽子。然後一般都會按照二型糖尿病即胰島素缺乏來降糖治療。

問題是,醫院幾乎從不檢查腎上腺皮質激素(GC)、胰高糖素、兒茶酚胺、腎上腺素等引起血糖上升的激素,不排查應激反應和其他因素引發血糖高的情況。又如何知道你是不是由於應激刺激引起的血糖高?是不是繼發性糖尿病呢?

必須明確,只看血糖指標無法判定你的糖尿病類型!

糖尿病的診斷單憑症狀和血糖、尿糖極不可靠,因為5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並無明顯症狀。尿糖測試則受到腎糖閾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而出現假陽性或者假陰性。而血糖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動態變化。

最新的糖尿病診斷標準並沒有修正這些疏漏,反而將糖尿病確診的空腹血糖從7.8降為7,這樣做是把更多高血糖當成糖尿病,讓藥企賣出更多藥物,對糖尿病確診無半分好處。

糖尿病是最易發生誤診的幾種疾病之一,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在糖尿病錯誤治療兩年之後,發現被誤診了糖尿病類型,說起來也是可笑可嘆,但,這就是醫療診斷、治療糖尿病的現狀!只有極少數有經驗的醫生,能通過經驗和與患者溝通識別出應激性糖尿病(因為血糖檢測結果無法識別),更少的醫生會用利血平、艾司唑侖等抗應激焦慮藥物來平穩血糖。

當前,由於壓力、高負荷工作等應激導致的血糖高情況異常普遍,去年,全國醫院中的護士由於熬夜加班,新增一萬多例糖尿病,這一類大多應該屬於應激性糖尿病,而不應該是二型糖尿病。


如何自我識別出應激性糖尿病呢?

如果胰島素分泌沒有明顯不足,而你又處於受到外界刺激,持續壓力,緊張,熬夜,飲食不規律,頻繁低血糖、負面情緒等容易觸發應激反應的狀況,或者有下列明顯的低血糖症狀:

低血糖症狀: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出汗、飢餓、心慌、顫抖、面色蒼白等,以及腦功能障礙的表現,初期表現為精神不集中、思維和語言遲鈍、頭暈、嗜睡、躁動、易怒、行為怪異等精神症狀,嚴重者出現驚厥、昏迷。

更大的可能就是應激型糖尿病,進一步去查一下糖皮質激素(GC)和胰高糖素的含量是否升高,再做判定。

壓力與情緒等應激因素對血糖的影響比傳統的認知要大的多!恐懼、緊張導致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導致血糖升高;壓力、焦慮引發兒茶酚胺分泌增加,抑制胰島素作用,導致血糖升高;青春期、妊娠期、更年期及精神刺激、外傷等原因導致甲狀腺素分泌增加。甲狀腺素可促進小腸黏膜對葡萄糖的吸收,同時促進糖原分解及糖異生作用,從而升高血糖。這些因素反覆發生,就會導致應激性糖尿病的出現。

應激性糖尿病是暫時性糖尿病!如果在應激狀態實施藥物胰島素降糖治療,要麼藥物失效,要麼可能出現低血糖狀況加重應激。

你聽說過應激性糖尿病嗎?你可能只聽說過一型、二型以及妊娠期糖尿病吧。作為公認能夠治癒的應激性糖尿病、以及多種繼發性糖尿病,被從病理、常規診斷、到治療都選擇性屏蔽了。這貌似已經不是誤診的問題!


應激性糖尿病是可以治癒的暫時性糖尿病,只要避免了持續應激刺激,改變錯誤的生活方式,血糖自然平穩。不論是血脂高引發的二型糖尿病還是應激性糖尿病,都是屬於比較好調理的類型,作為生活方式疾病,除了藥物控糖,更需要在識別清楚類別之後,通過飲食、運動、呼吸、放鬆訓練等多方面調理,只要選擇適合的方法,可以擺脫藥物血糖平穩。


關於糖尿病精細調理,生酮飲食,應激反應等可查看我的更多問答,有具體調理方法!我不一定讓你完全康復,至少能幫你少走彎路。之前在療養院指導慢病康復,全套非藥物調理方法都在裡面。Vista在悟空的第437個回答。

vista專注非藥物調理,給你的全是乾貨!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感謝點贊歡迎轉發!


vista營養師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相信這種情況不屬於少數值得探討一下。

空腹血糖可充許的範圍值是:3.9mmoI/L一6.1mmoI/L,也就是說晚歺後經過約12小時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的能力,在這個範圍內當然越低反映你胰島細胞功能越好,有分泌更多些胰島素的能力。但對糖尿病的診斷卻放寬到7.0mmoI/L,在這兩個數值中間代表胰島素分泌已經不足了,所謂空腹血糖受損(此診斷字面上無法理解)什麼叫血糖受損,反正明白了就行。

歺後2小時血糖範圍值是:3.9mmoI/L一7.8mmoI/L,這之間的空間相當大,胰島素分泌能力越強血糖水平越低,胰島功能正常的人應在6.1mmoI/L以下,7.8mmoI/L是已經被放寬了。歺後二小時血糖主要反映你進食後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的應激水平,大於7.8mmoI/L說明你胰島細胞功能下降了,不能在2小時內分泌足夠的胰島素,但還不嚴重,如果大於11.1mmoI/L就可以診斷你為糖尿病了。這之間的空間又稱為糖耐量異常,其實都是胰島功能下降反映屬於糖尿病前期。

該例患者從空腹血糖常在7mmoI/L左右,只要達到這個值可以診斷糖尿病了。問題是歺後2小時血糖徘徊在8mmoI/L左右說明胰島細胞應激反應能力還可以。假如在晚歺2小時之後到早歺前測空腹血糖等於還要再加上8-10個小時,難道血糖只下來1mmoI/L就不好解釋了。

唯一的解釋:首先從歺後2小時血糖可以肯定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功能減退了,屬於糖尿病前期,只要通過嚴格控制每天進食熱卡當然包括零食、飲料在內,多吃不用油炒的冷拌或熱拌蔬菜,增加每天運動量,只有飢餓感胃容量才會縮小,體重才會下降,該病例完全可以逆轉歺後二小時血糖。

該病例空腹血糖輕度升高唯有用黎明現象來解釋,凌晨人從睡眠中甦醒,全身處於清醒時的應激狀態,人體會分泌較多的各種神經介質和內外分泌激素如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糖皮質激素等等,這時血糖會比後半夜水平明顯升高,於是出現了空腹上升到7mmoI/L左右。這種應激能持續多久,應該不會太久,因為進食後2小時血糖僅為8mmoI/L。做一個糖化血紅蛋白如果較低比如在6%—6.5%說明他的空腹血糖絕對是一個假性升高的黎明現象,即空腹升高是一個短暫的假像。但不管怎麼說你應該加強對自己身體健康的的管理了。

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糖毒性”對動脈粥樣硬化、腎臟、神經等損害取決於血糖升高的程度和持續時間長短。而糖化血紅蛋白是能反映三個月內平均血糖水平,平均血糖值越高說明你的血糖控制越差、靶器官損害越嚴重。建議用糖化血紅蛋白來監察你的血糖控制好壞及對靶器官損害程度評估的參考標準。

2019.3.7



我想說點真話


確診糖尿病的標準是空腹血糖大於7.0mmol/L,或餐後2小時血糖大於11.1mmol/L;正常人血糖空腹控制在5.6mmol/L以內,且餐後2小時血糖應控制在7.8mmol/L以內。因此您的血糖屬於空腹糖耐量已經嚴重受損,若不調整生活方式,必然會成為準糖友。

糖尿病或糖耐量異常均屬於生活方式疾病,因此,首先要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

1、飲食

杜絕暴飲暴食、飲食不規律和無節制等情況。根據個人的身高體重、運動量等,獲得每日應當攝入的總能量。影響血糖波動的首要因素就是每日攝入的總能量,因此需在控制總能量的基礎上,營養均衡,少食多餐。

2、運動

一方面要控制攝入的總能量,另一方面要增加消耗的能量。運動具有物理降糖,尤其是餐後30-60分鐘開始運動,每次運動建議至少30分鐘,能有效的延緩血糖的升高。特別是肥胖的糖友,自身胰島素敏感性減弱,通過運動可以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

3、其他不良習慣

如熬夜、吸菸、酗酒等不良習慣,均應儘量改變。

4、血糖監測

糖耐量異常是糖尿病高危人群,因此,定期監測很有必要。可以每週監測一次7點血糖。


糖尿病控糖營


首先要說的是,不知您這個血糖是通過指尖血還是靜脈血來檢測的,如果想明確血糖是否真的異常及異常到了什麼程度,建議採靜脈血檢測血糖,才更為準確。

其次,對於糖尿病的診斷,空腹血糖大於7.0mmol/L或餐後2小時血糖大於11.1mmol/L即可診斷。而當空腹血糖還沒有達到這個診斷標準,但大於6.1mmol/,餐後2小時血糖也不夠診斷標準,但大於7.8mmol/L時,稱為糖尿病前期。

您給出的血糖值,按照上面的診斷標準,應當還不能診斷為糖尿病,只屬於糖尿病前期。處在這個時間,大多數人體內實際上並不象糖尿病患者一樣缺乏胰島素,相反胰島素往往是過量分泌的,也就是處在胰島素抵抗的狀態。

這種狀態下沒有必要也沒有合適的藥物來治療,更多地採用飲食加運動並減輕體重的方式來控制。有研究表明,體重減輕1公斤,糖尿病前期進展為糖尿病的風險就能減少16%。所以對於糖尿病前期的人來說,把體重控制在標準體重範圍之內就是最好的治療。

標準體重可以用最簡單的辦法來計算,也就是用身高的釐米數減去105,即為標準體重的公斤數,比如170釐米的人,他的標準體重大概為65公斤。所以,對您來說合理的控制飲食、加強運動鍛鍊是目前應當做的。而且這是需要學習的,歡迎關注天天聽健康,查閱更多這方面的文章,力爭不進展成糖尿病,最起碼要做到延後進展的時間。


天天聽健康


這個情況,說明你很危險,血糖已經不正常了,已經一隻腳邁進了糖尿病的範圍。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在3.9-6.1之間,餐後血糖在7.8以下。你這個情況雖說還不能判定為糖尿病,但是已經是血糖偏高,屬於糖尿病前。這個階段是很重要的階段,如果這階段不加以控制,血糖進一步升高,進入糖尿病的範圍,那就很難治癒了

按照現在的研究,這個階段完全可以通過飲食調節,終生不用藥控制血糖正常,可以說這是最後的機會。

飲食方面首先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已經謹慎選擇食物,不吃升糖速度快的食物。簡單點說,就是不吃糖,不吃精米白麵,儘量粗糧;並且飲食結構要合理,多吃蔬菜,不要一晚陽春麵當一頓飯。

儘量避免飽和脂肪,儘量用不飽和脂肪酸來代替飽和脂肪,多不飽和脂肪酸效果更好;還有就是控煙戒酒,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還有要合理控制體重,如果存在肥胖的狀況,要減肥,肥胖是增加胰島素抵抗的因素;但是也要避免減肥過度,保持合理體重有益健康。


註冊營養師趙偉


正常情況下每天的血糖水平在不斷髮生變化。進食後血糖升高,約兩小時後恢復正常。一旦血糖水平恢復正常,胰島素的生成就減少。如果一個人進食了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其血糖水平可能會升得更高。65歲以上的老年人血糖水平可能會輕度增高,尤其是在進餐後。

如果人體不能產生足夠的胰島素來促使糖進入細胞,可導致血液中糖的水平升高而細胞內糖的水平降低,由此產生糖尿病的症狀。按照提問者的問題來看,是有顯示體內的胰島素有不足的情況了。

然後我們再來看一下糖尿病在人體內的表現過程,最初的臨床表現與高血糖水平的直接作用有關。當血糖水平超過正常值(6.3-6.6)的時候,糖會溢出到尿液中。當尿中的糖進一步升高時,腎臟就會排出更多的水來稀釋這些過量的糖。因此腎臟產生大量的尿,這樣糖尿病患者的尿量很多且尿頻(多尿)。過多的排尿產生異常的口渴(煩渴)。由於過多的熱量都從尿中丟失了,患者體重會下降。為了代償,患者常會感到非常飢餓。其他的症狀包括視力模糊、嗜睡、噁心和體力下降。如果身體有以上的典型症狀,那基本可以判斷是糖尿病的病症了。

如果以上的症狀都沒有,還需要通過血液檢測(一天內三次檢測,早上空腹,中午飯後兩小時和晚餐飯後兩小時),更有糖化血紅蛋白測試進行進一步的確定。這是檢測血液中的一種蛋白,糖基化血紅蛋白A1C(HbA1C)的水平。當身體在高糖狀態下達到一段時間後形成糖基化血紅蛋白。通常它並不是常規的診斷糖尿病的手段,但是這個檢查對於那些血糖水平僅輕度升高的個人確診糖尿病最有幫助。醫生可以從這個檢測指標中(通常需要一週內兩次血液檢測,才能看到血糖的趨勢),幫助患者來判斷是否真的得了糖尿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