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 封笔之作,却屡遭怀疑,先生笔下的《鹿鼎记》是否“值得”?

作为一代武侠大家,金庸先生对于武侠小说的影响不言而喻,一十五部作品,便就一十五部经典,纵观武侠小说发展史,能达此成就者,唯先生一人矣!然而,封笔之作,却屡遭怀疑,先生笔下的《鹿鼎记》是否值得?

封笔之作,却屡遭怀疑,先生笔下的《鹿鼎记》是否“值得”?


《鹿鼎记》作为先生的收山之作,在情节,笔力,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技巧方面,自是无可挑剔的好。金庸先生的好友倪匡先生,更是称之为“古今中外第一好小说”,虽然言过其实,可对之评价高度可见一斑。然而作为一部武侠小说,其内容却是“反武侠论”!

封笔之作,却屡遭怀疑,先生笔下的《鹿鼎记》是否“值得”?


在阅读《鹿鼎记》前,武侠小说的概念是什么?既江湖,大漠孤烟中,长沙落日下,一人一马,左手舞剑,右手持樽,杯酒天下的那片江湖,那是我们渴望的江湖啊……

有的是什么?有的是儿女情长,有的是忠肝义胆,有的是人情世故,还有的是身不由己。

封笔之作,却屡遭怀疑,先生笔下的《鹿鼎记》是否“值得”?

我是少儿郎,偏生在朝堂。是的,舞台被先生从“不堪”的江湖,搬到了“光鲜”的朝堂前。

先生在“鹿”与“鼎”之间,绘出了一幅蓝图,尽显官场的黑暗与人性的复制不堪。

封笔之作,却屡遭怀疑,先生笔下的《鹿鼎记》是否“值得”?


在这个故事中,已然超出了江湖恩怨、武林夺宝的旧模式,旧格式,通过波澜壮阔的画面与多彩的人物个性,运用近乎喜剧般的调侃的语言,对先生一直着力书写的“侠”进行了一次强有力的反讽。

这一次的创新,不可谓不胆大,主人公韦小宝,一出场便以反侠的形象登场,所使招数皆是撒石灰,拗手指、拉辫子、咬咽喉、抓眼珠、扯耳朵、捏阴襄这等侠者不耻下三滥。

封笔之作,却屡遭怀疑,先生笔下的《鹿鼎记》是否“值得”?


正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而韦小宝游离于江湖和朝廷之间,汉人和满人之中,一切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不再是家国民族。

韦小宝身上的江湖义气是已经被抽象化了的,却也坚守“义气为重”的原则,使得他可以在“正”与“邪”之间。

与此同时韦小宝把个人的存在,个人的荣辱,个人的安危,个人的享乐置于“忠义”之上。虽然有些矛盾。却也正是先生“反英雄”,“反武侠”的实验。

正因如此,不少金迷都是认为此书算不得一部好的“武侠”小说,甚至已经脱离了武侠的范畴,成了“四不像”。

而另有一部分金迷却是认为,武侠的最高境界,就是“反武”,在大闹一场后回归现实,这便是先生想要诠释的武侠。

封笔之作,却屡遭怀疑,先生笔下的《鹿鼎记》是否“值得”?


我相信二者皆有理,在这里,笔者不予认同与否定,但须要说明的是,《鹿鼎记》无论于“武侠”而言有何影响?都不能否定它的高度。

有人说,《鹿鼎记》不似一本武侠小说,不再像娱乐读物了,更像是一部历史小说。

确实如此,虽然《鹿鼎记》作为先生的封笔之作,屡遭质疑,被人批评主人公的品德与一般价值观大相径庭,具有误导性。

可“反武”的内核,不就是对侠义精神的呼唤吗?

最后,笔者认为,《鹿鼎记》值得,值得一读,而这一读,不再为了“武侠梦”,为了……

唤起“侠义”的新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