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与唐太宗的昭陵遥相对峙的建陵

李亨的建陵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以北15公里的武将山。

与唐太宗的昭陵遥相对峙的建陵

建陵东与九嵕山唐太宗的昭陵遥相对峙,西望梁山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的乾陵,南边是层层的梯田和一望无际的沃野,北面群山叠嶂,依山为陵,形势壮阔。

和其他唐陵相似,建陵也是以山为冢,在山腹开凿地下宫殿,在地面上绕山筑城,陵园大致呈方形。但由于地形的特殊性,建陵又具有自己的特点。

建陵内城在陵园的最北部,城垣东长1449米,西长1317米,南长1371米,北长795米。内城面积1.45平方公里。内城开有四门,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四门位置互相对称,完全是依山而建,尤以东西门更为显著。

西门两个自然山峰高100米,南北相距500米,土阙相距150米。东门两个山峰高50米,和原来建筑的二土阙基本连接。

与唐太宗的昭陵遥相对峙的建陵

因受武将山自然地形限制,内城南宽北窄略呈梯形,但整个建陵建筑格局亦如京都长安。除青龙、白虎二门因受山地形限制略有偏差(男北相差50米)外,其余都比较规整而对称。若从玄武门到朱雀门以南两华表间引一直线,那么整个陵园建筑即可平分为对称的两半,而李亨玄宫(墓室),正好安置在此中轴线偏北武将山主峰的小山包上,墓道清晰可见。

武将山一带在唐朝以前,还是整片的森林,自唐太宗埋葬昭陵山之后,这里逐渐开阔,人烟日益增多。由于林木遭到破坏,且山陡坡斜,水土流失格外严重,因此,在唐18陵中建陵地貌变化最大。

建陵今日的陵园内有南北两条大沟,深100余米,宽500米,将整个南垣墙分成三截。南门外御道中间已被冲刷成深50余米,宽近200米的沟道。这三条大沟在御道南端已成河道,由北向南一条平铺在地的裤子,所以当地群众称之为“裤儿裆”。

与唐太宗的昭陵遥相对峙的建陵

由于地貌变化较大,建陵的遗物遗迹不如其他唐陵那样丰富,主要的遗物遗迹有角楼遗址,各门的土阙、断续的夯土和残碎的砖瓦。

建陵内城四个角楼遗址,基本存在,其中西南与东南角楼遗物较多。从两个角楼遗址看,原来的建筑是一长方形的夯土台,附贴在城墙的各隅,其上是防御性的砖木结构建筑。建陵四门门阙外石蹲狮也基本保存下来。

另外在陵园范围内,墓冢之前发现宽5米、长8米的石槽凹下,这可能就是被破坏了的墓道。

根据《续修礼泉县县志稿》记载:

建陵“下宫去陵五里”。现在建陵陵园西南2000多米崖畔间,发现有南北长30米的砖瓦片堆积层,这些破砖碎瓦,和陵园各角楼遗址出土的砖瓦基本相同,可能就是下宫遗址了。

与唐太宗的昭陵遥相对峙的建陵

据《唐会要》卷二十载:

“贞元十四年……献、昭、乾、定、泰五陵各造屋378间……唯建陵不复创造,但修茸而已。”

可见贞元时期(785年一804年)建陵仍保存不错,以后不知何时颓毁殆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