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患癌,讓她真正看清活著的意義:名利權情皆浮雲,唯有當下值珍惜

“你活著,最想得到什麼?”

以前聽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會不假思索地回答:“自由和快樂。”

怎樣算自由?賺到夠用的錢,能做想做的事。擁有更多的選擇權。

賺多少算夠?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衣食無憂吧。

人嘛,總都是想過得更好一點的。而且,世事無常,總得防著些意外呀。

我們為了成績熬夜,為了職稱拼命,為了各式各樣的前景耗費心血。然而,在這些付出之後,在越過一個又一個的“更好”之後,又有誰能告訴我們,究竟還要努力到哪兒,我們才能稍稍停下腳步,專注當下,享受生活?

患癌,讓她真正看清活著的意義:名利權情皆浮雲,唯有當下值珍惜

在復旦抗癌教師于娟的這本《此生未完成》裡,我讀到了一個年輕媽媽從“患癌”到“抗癌”的真實心路歷程,看到了一個即便臨近死亡,也仍願以最後的生命作為燃料,予世人以忠告的有良知識分子;末了,也從中體悟到了,一些有關生命與活著的意義

01 患癌:人們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死亡來臨前的無盡痛苦

2009年10月的一個晚上,于娟意外腰傷。到了醫院,醫生說是腰肌勞損。於是,幾貼舒筋活血的藥開下來,直接把“癌症骨轉移”惡化成了“癌細胞全身骨轉移”。

醫生的誤診,讓于娟成了不能移動的“烏骨人”。後經轉院、找人,幾番波折,“乳腺癌”的病況,才得以確診。

患癌,無疑是痛苦的。

在於娟的“病隙日記”裡,她用了一個幾乎只有在武俠小說中才能見到的詞——斷腸蝕骨,來形容患癌的痛楚。

“蝕骨是骨轉移,斷腸與腐心是化療體驗。”


患癌,讓她真正看清活著的意義:名利權情皆浮雲,唯有當下值珍惜

得了癌,未對抗時,是蝕骨;對抗時,是斷腸腐心。明明,我們是想傾盡所有去抗癌,去療愈。可是當那些斷腸蝕骨的痛意,一次又一次地發作,一次又一次地侵襲而來時,又有多少人,因為難忍痛楚,而在死神面前提前舉起了白旗?

在《奇葩說》第三季的一期辯論裡,辯手陳銘,曾就有關“許多絕症病人為何在最後放棄求生”的疑問,對多家不同醫院的醫生進行走訪。

他去了同濟、協和,去了腫瘤外科。從不同醫生的回答裡,他得到了一個統一的答案:

讓那些絕症病人最後放棄求生的,九成以上的原因——只有一個字,疼。

患癌,讓她真正看清活著的意義:名利權情皆浮雲,唯有當下值珍惜

他們,不是害怕自己無法自理,失掉了體面與尊嚴;不是害怕自己變成負擔,拖累了身邊的親友;而是害怕所有資源都為自己所用,積極參與治療,卻仍然抗不過日夜反覆的蝕骨的痛楚。

因痛而逝,是我不曾想象過的情狀。寫到這裡,我也不由在想:我們既是肉眼凡胎,又何必強行將自己催眠為銅皮鐵骨?活在當下,健康生活,又真的有那麼難嗎?

02 抗癌:鼓足勇氣對抗痛苦,是勘破恐懼後對重生的渴求

在與癌症抗爭的日子裡,于娟在她的“病隙日記”中,寫下了這樣的字句:

雖然能不能苟活,由不得我,至少我要為自己的親人抗爭與掙扎過。自戕是萬萬不能的,因為我是個母親。雖然,我這個母親做得很無力,我現在唯一能給孩子的,只有微笑,能為孩子做到的,也只有堅強。

對於一個飽受痛楚折磨的癌症晚期患者來說,生,不過是中彩票般的奢望;但論及死,卻是簡單,也痛快得多的事情。

在當時,不過三十出頭的于娟,想到了自己一歲多的兒子,想到了悉心照顧自己的丈夫,想到了為自己操勞半生的雙親……

她在想,如果她真的就這樣“走”了,那她的這些至親至愛,又會面臨著什麼?孩子幼年喪母,丈夫中年喪妻,父母老年喪女。而這些痛苦——她怎麼捨得,又怎麼能夠,讓自己的至親至愛,用餘下的一生來嘗?

斷腸蝕骨的痛,如果真能換來中彩票般的那一線生機,能換來餘生再與他們歡笑一堂的幸福時光——忍耐下去,她心甘情願。

患癌,讓她真正看清活著的意義:名利權情皆浮雲,唯有當下值珍惜

人們常說,一個人若是連死都不怕了,還會怕在世上好好活著?

我們清楚,命沒了,機會也就沒了。而活著,即便再苦再難,只要還有一條命,就還能有逆轉局勢的一線希望。哪怕這一線希望,是如此地渺茫。

可生而為人,當我們在人世間走過一遭,卻又沒能真正把握住“生活”時,生死彌留之際,又有誰,會不希望自己是那個“中了彩票”,抓住那一線生機,得以重新來過的人呢?

03 反思:名利權情皆為浮雲,唯有當下才最值得我們珍惜

有一說一。雖說《此生未完成》這本書的核心思想,是提醒我們“把握當下”,儘可能以不會讓自己後悔的方式來生活;但事實上,“把握當下”這四個字,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也早已不算是什麼新鮮的勸語。

把握當下,究竟應該怎麼把握?如果我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回顧此生,若是能夠重新來過,我又會做哪些改進和彌補?

阿凌認真想了想,與其琢磨一堆太遠太空(泛)的東西,不如做好每天能夠把握住的細節。要改進,要彌補,最好的方法,就是從日常的習慣改起。

患癌,讓她真正看清活著的意義:名利權情皆浮雲,唯有當下值珍惜

《此生未完成》的第一部分,在“病隙日記”之“‘為啥是我得癌症’的非學術報告”裡,于娟對自己得癌的原因,做了四個方面的總結與分析。

一、飲食習慣不好。吃得太雜、暴飲暴食、嗜葷如命。

二、睡眠習慣不好。慣性熬夜、偶伴通宵,作息紊亂。

三、突擊趕工的惡習。耗費心力,極度勞神。

四、受環境汙染(比如甲醛)影響。

而對我來說,結合生活實際,我個人體會最深的(也是最需要改變的)一點,就是要修正作息,保證良好睡眠。把這十個字落實到每天的行動上,就變成了另一個“微習慣”的養成與應用。

修正一個習慣,和養成一個習慣一樣,都需要長期“做工”。如果我們能把改晚睡,變成試早睡——定上一個“早睡鬧鐘”,讓自己在鬧鐘響的時候,放下手機,床上躺好。把早睡,當成一個

微習慣打卡的項目。

患癌,讓她真正看清活著的意義:名利權情皆浮雲,唯有當下值珍惜

第一天周打卡&一週後的月打卡記錄

PS. 圖中的睡覺時間,為手環記錄的進入睡眠狀態的時間,而不是指準備睡覺的時間哦(。・ω・。)ノ♡)

就算一開始不能每天做到,也沒關係。我們只需要在一天又一天的實際行動中,給自己增加一些心理暗示:

鬧鐘響了,我要早睡了。這個月擬打卡(早睡)XX次,我還差XX次達標。

一點進步,接一點進步。持續一段時間後,總會有所助益。

近幾年,總聽到有人說,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會先來。既是如此,我們何不在明天或意外到來之前,珍惜現今已有的幸福,把握當下,過好現在呢?


我是,主寫讀書、情感、心理類文章ヽ(´•ω•`)、點擊頭像關注我,可第一時間收到動態更新哦~ 在精進自我的道路上,阿凌願與你一同成長 ♪(^∀^●)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