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7 我不是“股神”——上市公司股價波動的背後

我不是“股神”——上市公司股價波動的背後

我不是“股神”

-----對話“三湘印象”總裁羅筱溪

深度解讀┃ 資本市場參與者人性的弱點

“實際控制人”、“董秘”、“機構投資者”這些資本市場的直接參與者,每一位都曾自認為是股神,或曾被認為是股神。但作為市場的參與者與觀察者,我們分析每個角色的強弱之處,互相的聯繫,不能忽略的是他們都存在人性的弱點。當前風雲變幻、亂象叢生的資本市場中,一系列潛在風險讓人招架不住。近期甚至爆出上市公司高管尤其是董秘不堪壓力跳樓自殺,這類令人唏噓不已的新聞。

信公諮詢作為國內首家從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合規及資本市場策略諮詢業務的專業服務機構,近期很榮幸採訪到了在業界備受關注的橫跨金融和實業的“三湘印象(000863)”美女總裁、金牌董秘羅筱溪女士,羅總目前在三湘印象擔任董事、總裁兼董秘,全面負責公司的日常經營和資本運作。現在的羅筱溪幾乎每天都撲在了公司的業務和經營管理上,我們的採訪所涉及的資本市場話題對她來說應該是輕車熟徑、最感興趣的,但是她說出的第一句話卻是:

“中國的資本市場急功近利、幾乎沒有邏輯性可言,誰都不是“股神”,好好做實業才是真的靠譜”

我們非常驚訝於她的回答,因為這位美女總裁聞名始於資本市場,而今她似乎對實業更加感興趣。而且在來到公司不到三個月的她卻發出公告承諾以一個億的資金增持公司股票,做為一個上市公司高管而非實際控制人,如此大手筆的增持在中國資本市場也算鳳毛麟角的舉動了。於是,就當前資本市場環境下上市公司與市場各方的關係,以及資本市場新趨勢對上市公司價值管理工作的挑戰,羅總和我們進行了深入探討。

“三湘印象”總裁羅筱溪

我不是“股神”——上市公司股價波動的背後

實際控制人:理想很豐滿,現實太骨感

從2014年監管層提出市值管理概念之後,中國資本市場開始瘋狂,記憶裡的股災、熔斷、千股漲跌停似乎已經很久遠了,但是資本的瘋狂所帶動一、二級市場對市值管理、併購重組的痴迷猶如吃了罌粟一般讓人上癮,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還在幻想著股價什麼時候能夠再回到最高點,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太骨感!

2017年至今,A股市場頻繁出現股權質押爆倉,作為融資良藥的股權質押業務變成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毒瘤”。截至今年8月6日,A股上市公司有2,670家涉及股權質押融資,佔A股全部公司的75.5%,其中有141家公司股東質押比例超過總股本的50%,暗含著巨大的財務風險。實控的股票因大幅下跌,股權質押最終被強制平倉,不少上市公司因此直接把控制權轉讓以還債。另外,根據萬得數據統計,截至7月26日,近一年來已實施完成定向增發的上市公司共367家,其中股價跌破定增發行價的有250家,佔比約68.12%。這250家公司中,主板108家、中小板85家、創業板57家,導致機構投資者管理的資管計劃出現大幅虧損。

我不是“股神”——上市公司股價波動的背後

而經過“市值管理”概念炒作影響的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們,大部分還對它存在幻想,由於受到中國“做莊“理念的影響,其實從骨子裡還是認為市值管理就是炒股票、炒概念。這種情況下,上市公司的實控和高管團隊需要增強對金融本質的理解,同時樹立對資本市場正確的觀念,真正的市值管理是提升公司價值和成長空間的同時,學會適時運用資本和駕馭市場上那些打著各類旗號的資本掮客們,“讓自己先成為‘狼’才能與狼共舞,否則任性玩資本,到頭來將會被資本反噬得連骨頭渣都不剩,類似案例近年來不勝枚舉”。

實際控制人尤其要謹慎對待自己的朋友圈。要甄別哪些是來找資源的各路掮客,要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反駕馭這些人是實際控制人需要修煉的一項能力。與此同時也要明白資本市場的殘酷無情,理解金融代表的就是不確定,而不確定就是風險,這樣才能對市值管理保持一個健康的心態。

但是資本市場實在是太過於虛幻和神話,實業出身的老闆們很容易被忽悠。老闆們需要了解,資本掮客們和那些打著所謂價值投資的機構們,其實絕大部分都是急功近利的,對上市公司的大部分意見和建議,在當下看起來似乎是充滿誘惑和美麗的,其實大部分都是殺雞取卵的方法,最後等發現的時候他們早就滿載而歸、拂袖而去。“不客氣地說,這些資本從來沒有想過和上市公司白頭到老,談情說愛只是為了迷惑上市公司,實際他們只是想玩一夜情而已”。無論資本的外表如何絢爛和美麗,它的真實面孔就是冷血無情,甚至流氓和無恥。“我記得一位金融大咖說過的一句話:金融真的沒有什麼,只是一堆算法和數字,一堆衍生產品,什麼價值也產生不了,通俗一點說金融其實啥也不是”。

董 秘:
被過度神化的職業

“外來的和尚好唸經”是很多老闆們共同的想法,“今天換位思考我也能體會老闆們為什麼會有如此想法”,因為在上市公司裡專業的資本操盤手確實很少,這樣的人才大部分公司出不起價格聘用,所以他們會認為專業的人才都在外面,但是當考核市值的時候卻是對內的。這個操盤手在上市公司內的職位大部分指的就是董秘,不能說董秘就一定專業,但是如果上市公司出現任何違規情況,董秘的職業生涯就中斷了,誰也不會拿自己的職業生涯開玩笑,所以老闆們首先要從意識上提高對“董秘“這個職位的正確認知。董秘的職責,首先就是維護上市公司的合規運作,保證信息披露的及時準確完整性,然後才是資本運作和市值管理。

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老闆喜歡找從券商和買方出來的,尤其是做二級市場的人過來做董秘,不是說這樣不好,而是在現在的環境下,這些人大部分也都是急功近利的,他們很少會修煉信披與合規的基本功,認為那些都是證代的工作,他們先和老闆談好對價,然後就開始各種路演、忽悠、看項目,搞併購、搞市值,可以遇見,不遠的將來老闆們只能自己默默承受這一切所帶來的後果。而這些後果其實只是源於老闆們內心的那個魔鬼----股價。

董秘這個職業近年來被媒體過度神話,在如今的新監管思路下,優秀的職業董秘一定要學會在保護公司的同時保護自己,合理排解壓力,不要讓悲劇一再發生。老闆們也要想明白,不要總是工資與信息披露掛鉤,考核與市值掛鉤,這年頭誰都不是傻子,有能力的人誰也不會為這樣摳門算計的老闆賣命;當然也不要把董秘的能力神化,因為他不是股神。

機構投資者:利益驅動,急功近利

說起機構少不了說起買方和賣方。因為考核機制、各種排名所帶來的利益驅動以及急功近利的投資人,中國的機構投資者成了最大的散戶,甚至有些機構自認為已經成為上市公司前幾名的流通股東了,就有一種你們如果不聽話就砸幾個跌停給你們看的感覺,以此來對上市公司頤指氣使和要挾。當然市場上還是存在少數優秀的機構投資人能真正做到價值投資,但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堅持也真的是不容易。而賣方研究員在這樣的環境下大部分也很難沉下心來做研究,他們的大部分工作就是勾兌。勾兌上市公司爭取獲得“第一手信息”,勾兌基金經理爭取更多的利益以及排名的投票,勾兌上市公司老闆爭取能獲得更多信任從而影響上市公司的資本運作,直至最後影響股價。

但是隨著中國對海外資本的開放比例不斷提高,監管的大環境也將越來越成熟,行成制度化、常態化、法規化的監管。中國的資本市場將會從原來以散戶為主的市場逐漸轉變成為專業機構為主導的市場,專業機構間的博弈將會成為資本市場的主流。而專業的機構投資者們在成熟的監管規則的賽道中,用專業知識來判斷和發現真正具有價值和成長性的優質上市公司也必將是未來的方向,同時這樣的投資價值觀也會反過來影響上市公司的對市值管理的理念——從簡單的股價漲跌為中心,轉變為公司內在價值的增長為中心。

整體來說市場上太多聲音都在講市值,“其實大部分理解就是簡單的股價”,因為大家都想聽、喜歡聽,而媒體吹捧最多的就是關於董秘和市值管理的關係,但是這個不能過度神化,畢竟對於股價的影響是多因素的,誰都不是股神,董秘不是、老闆不是、機構更加不是。“至於我對公司股票的增持,只是個人認為目前公司的股價被嚴重低估了。”在目前制度和監管都還存在相當大改善空間的市場中,大家不要幻想著股神的出現,而是應該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尋找那些真正有價值的公司投資並且持有他們。資本市場需要在不斷完善的監管體系下引導投資者與上市公司的行為,並使之良性互動,從而營造出一個更好更理性的投資環境。

兩個多小時的訪談期間,羅總以專業的視角,分析了資本市場上各個角色的現狀和麵臨的問題。談到資本運作和市值管理,她向我們展現了她對資本市場深刻的認識和敏銳的感知能力。最後羅總真性情地說出了廣大董秘的心聲:老闆們,資本市場上不存在股神,沉下心好好做實業才是正道。

End

infaithjinjin(信公小安)

我不是“股神”——上市公司股價波動的背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