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患了癌症倒賺了130萬

患了癌症倒賺了130萬

文:七七(ID:se7enmoney)

過年前,閨蜜的媽媽被查出來患了甲狀腺癌症。之後痊癒卻賺了130萬元。這其中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今天和大家說說。

01

記得前兩年,閨蜜就給我抱怨過,掌管家裡財務大全的媽媽,開始喜歡買保險,香港的、大陸的保險都有。家裡每個人都賠了幾份保險在身上。那時候就想提醒阿姨,有些保險重複買是沒有意義的。後來想想,這個差兩分就過CPA的老江湖怎麼可能不知道這個呢。

她給自己買了3份重疾險,保額分別為40萬、50萬和20萬。另外,公司也買了一份集體險。這次重疾也賠付了20萬元。加在一起,這次患病共賠付了130萬。

這次患的是早期的惡性腫瘤,治療費用一共花費了2.9萬元,其中社保報了2.1萬元,自己支付了7k元。

阿姨買了3份重疾,加上公司的一份集體險,外加社保和社保的大病補充醫療險。正常治療費的大頭都有社保報銷了,小頭自己也能支付得起。剩下的保險賠付的錢就可以了。

02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保險的基本配置正是“社保+重疾險+醫療險”。

醫療險是報銷型保險,即患病後,需要自己支付醫療費用之後,再拿著報銷憑證申請理賠。也就是最高賠付的金額就是你的醫療費。

所以,有時候看到市面上那些幾百萬的醫療險,其實噱頭的成分比較重,因為再嚴重的疾病如何治療都不會花到這麼多錢。

重疾險是給付型保險,一旦確診合同內所涉及的重大疾病,就立刻保險公司按合同所約定的保險金額一次性給付保險金。你拿著這筆錢去治病或者其他,保險公司都不管。

社保屬於一種社會福利,個人沒事的時候覺得它很雞肋,到你真的生病住院的時候才會發現它如超人般的存在,特別是深圳每年加幾十塊錢換一份大病補充醫療險,得了重大疾病很多醫藥費都可以直接賠付,而且已經患有重疾的也能買(過段時間就又可以買了,我再和大家說說)。

所以,關於保險,建議配置次序如下:社保→重疾→醫療險/意外險。

03

閨蜜的媽媽雖說拿著130萬元的鉅額賠付,但是以後也不能再投保了。不過對於這個年齡再買重疾險已經很不划算了,保險的槓桿作用並不大。

就拿閨蜜的媽媽來說,她是從14年開始投保的,年齡大概50歲左右,110萬保額的產品,她需要每年交4萬多的保費,交10年。相同的保險,閨蜜的保費僅需要1萬出頭的保費。

超過50歲左右,購買重疾險就不划算了,而且可能還會出現保費倒掛(交的保險費比給付的保險金還高)的現象。這種時候對於這種年齡的朋友,可以選擇配置“防癌險+醫療險”

防癌險是重疾險中的一種,只針對癌症進行理賠。對承保年齡的限制較低,一般為70~75週歲,因為老年人患癌症的概率比較高,所以,上了50歲的朋友可以配置一份防癌險。

這種保險是投保後,過了等待期之後初次被診斷出有癌症,保險公司會把保險金額一次性給付。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時候一般的保險公司也不願意給多大的保額,最多保十萬二十萬。

另外,處於這種階段,也可以選擇自己投資的方式來抵消重疾的風險,具體來看,如果把投保重疾險的保費用於投資,確保年化收益率11%,也能獲得同樣的保障。

所以對於50歲以上的朋友,七七建議配置一份防癌險+醫療險,以及選用投資組合的方式來轉移重疾險帶來的經濟損失。

現在,閨蜜的媽媽就開始琢磨著如何用好這30萬,除了一部分錢用於購買營養品,也開始著手準備配置投資產品的工作。有這麼精明的媽媽管理家裡的財政大權,真讓人感到安心。

有問題留言,比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